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178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608篇
预防医学   9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38篇
  4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目的 分析术前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00例PTC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根据术后转移情况将其分为转移组(n=30)和未转移组(n=70)。术前均行平扫期、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CT扫描,计算原发病灶CT值、净增CT值与标准化CT值,并对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转移组患者CT值、净增CT值和标准化CT值均高于未转移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转移组患者年龄≥50岁、多发灶、被膜侵犯、外侵犯所占比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被膜侵犯、外侵犯为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TC患者原发病灶静脉期CT值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作用;年龄≥50岁、被膜侵犯、外侵犯与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2.
896例成人嗓音声学参数的计算机采集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通过研究获得有关嗓音医学的数据标准及各种嗓音疾病的特征性客观指标 ,建立嗓音临床检测系统 ,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标准和方法。方法 应用Dr.Speech(DSS)软件的先进技术 ,按卫生部(司 ) :“语音、语言测试和矫治行业标准”的研究要求 ,采集、分析上海地区成人 5 0 0例正常嗓音以及 396例临床常见嗓音疾病的病理性嗓音的声学样本。结果 正常人的各嗓音声学参数 :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声门噪声、频率颤动、共振峰等值均在DSS软件提供的正常范围内 ,而病理性嗓音声学参数超出该范围 ,并具有各不同的特点。结论 我国成人嗓音声学参数与欧美的相似 ,应用Dr.Speech软件可对各种嗓音疾病进行临床客观检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103.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检查方便,迅速、无痛的一种新的医学检查方法.现已成为一种很流行的医学辅助诊断手段。但美国的一些X光专家警告说,接受CT扫描这种检查的人们患上癌症的危险性并不比暴露在核爆炸辐射区的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104.
Tc—99mO_1体内标记红细胞并用电子计算机采集、计算正常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部位及胃肠道出血部位与腹部大血管放射性计数比值,可辅助肉眼读片并提高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05.
朱小平 《中国临床研究》2013,(10):1093-1094
目的探讨缺乏家族史的成人型多囊肾病(APKD)早期CT影像学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经肾脏穿刺、手术、病理确诊,缺乏家族史的62例APK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资料。结果缺乏家族史的APKD患者CT表现肾脏体积增大,双侧肾脏囊肿数〉3个,囊肿大小不一,圆形或卵圆形,密度为水样密度。临床有高血压病史及腰痛、血尿、蛋白尿表现。结论CT是缺乏家族史APKD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应用聚类判别分析的多元统计方法,对十二个厂家生产的安宫牛黄丸进行了综合质量评价。通过气相色谱法、紫外-可见二阶导数光谱法、薄层扫描法、显微镜检等方法获得判别指标,以Bayes准则的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将诸厂家生产的安宫牛黄丸分为优、中、劣三级。判别结果较为切合实际。实践证明,在多指标的情况下,利用此方法,可以克服经验鉴别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比较客观地反映中成药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解非胰岛素依校型糖屎病(NIDDM)病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情况,对17例Ⅱ型糖尿病常规尿蛋白阴性患进行了SPECT检查。结果表明Ⅰ~Ⅱ期均存在高滤过情况。糖尿病肾病(DN)各期肾小球滤过率(GFR)值存在相当大的交叉。DN各期之间、各期与正常对照之间无显性差异,说明Ⅰ~Ⅱ期尚属DN早期阶段。随分期增高GFR呈低滤过的百分比增高。表明DN分期与SPECT结果的一致性。我们的结果揭示.在缺乏肾脏病理的情况下单靠白蛋白进行分期尚有不足之处,而SPECT计算所得GFR是观察肾脏功能比较灵敏的指标,使病人在高滤过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不致发展为显性糖尿病肾病(overt DN)。  相似文献   
108.
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术CT随访扫描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治疗肝癌术后CT随访的时机和扫描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例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治疗肝癌术中的盯例患者,在术后1周至6个月的CT扫描方法和CT表现。结果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治疗肝癌术后毁损灶在不同时期的CT表现各不相同。毁损灶在早期(一个月内)CT表现呈混合密度,中央区以稍高密度为主,而周围则呈低密度,病灶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时中央区大部无强化,而边缘则呈不均匀强化。半年后随访病灶则呈边界清楚不强化的低密度影。结论 早期CT随访判定局部是否存在出血,毁损灶大小,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后期强化扫描对病灶的残留和复发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后期CT随访时应常规进行螺旋双期扫描。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对片剂溶出度的测定数据设计了以解析法求算威布尔分布参数的方法,并给出了电子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110.
病案现代新技术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院管理,管理的是大量的医学信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在医学和计算机科学之间出现了一个新的学科——医学信息学。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rion System,简称HIS)是医学信息的一个主要分支。发达国家医院已广泛建立了HIS,在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取得了极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