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03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64篇
  7篇
中国医学   6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敏 《药物与人》2014,(6):49-49
目的:观察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治疗意愿,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孕妇不做处理,浩疗组孕妇应用甲巯咪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结果:两组产妇的流产率及死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新生儿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新生儿的FT4、FT3、TS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应用甲巯咪唑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室息发生率及早产率,改善新生儿甲状腺功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42.
沈照银 《药物与人》2014,(12):176-176
目的:探讨泼尼松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合并白细胞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A 组20例、B组20例,A 组使用甲巯咪唑、泼尼松、鲨肝醇治疗,同时给予钙剂及维生素D口服.B组使用甲巯咪唑、鲨肝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时间为8周. 结果:A 组好转率85%高于B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无精神障碍、糖尿病、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结论:泼尼松治疗Graves病并白细胞减少效果满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Graves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临床疗效差异,为Graves甲亢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00例Graves甲亢初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分别采用剂量相当的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于治疗前、治疗第45天、第90天采血检测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比较两组各时间点TSH、FT3、FT4、TRAb、TPOAb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TSH、FT3、FT4、TRAb、TPOA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TSH、FT3、FT4、TRAb、TPOAb水平均降低(P均〈0.05)。治疗第45天、第90天后丙硫氧嘧啶组FT3、FT4水平均高于甲巯咪唑组(P均〈0.01)。治疗后TRAb、TPOAb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甲亢疗效显著性优于丙硫氧嘧啶。  相似文献   
44.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中医属瘿病范畴,国外学者爱尔兰医生Robert Jamel Graves在1835年首次完整地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进行了描述。人们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手段的摸索过程较为曲折,最终手术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抗甲状腺药物逐渐从临床实践的沉淀中脱颖而出,成为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实际临床中,没有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病情是完全相同的,那么就目前的医疗措施,对这种疾病如何给予患者更合理的治疗呢?  相似文献   
45.
王琳 《临床军医杂志》2001,29(2):126-126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又称再生障碍危象或急性单纯红细胞系再生障碍。是一组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感染和药物是常见致病因素。但甲巯咪唑引起者少见报道。患者 ,女 ,6 2岁 ,因发热、头晕、乏力 1周入院。查体 :体温 39℃ ,贫血貌 ,心肺正常 ,肝脾未触及 ,皮肤未见瘀点。患有甲亢 ,现正服用甲巯咪唑 ,总剂量 2 0 0 0mg。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Hb 40 g/L ,WBC 0 .6× 10 9/L ,PLT 12 4× 10 9/L ,Ret 0 .0 0 4,分类 5 0个白细胞 ,全为淋巴细胞。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正常。 (2 )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系…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甲巯咪唑在酞菁钴(CoPc)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测定其含量。方法:循环伏安(CV)法和示差脉冲伏安(DPV)法。结果:在 pH=7.0、修饰电极中 CoPc 含量为6.25%(w/w)、富集电位-0.3 V(vs SCE)、富集时间40 s 的条件下,甲巯咪唑的氧化峰电流(i_p)与其浓度在2.0×10~(-6)~7.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3 μmol·L~(-1)。结论:该方法应用到实际样品含量测定,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7.
甲巯咪唑诱导新生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甲巯咪唑(MMI)对新生大鼠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影响,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浓度与正常血管发育和异常血管形成的关系。 方法 实验组(MMI组)新生Sprague Dawley大鼠75只,孕鼠分娩后第1天即饮用含0.1%MMI的自来水。对照组50只新生鼠的母鼠饮用普通自来水。两组新生鼠又分别分为4 d和10 d两个亚组,每组取右眼进行视网膜铺片和二磷酸腺苷(ADP) 酶染色,左眼行石蜡切片后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目,对视网膜血管进行评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IGF-I的测定。同时观察各组新生鼠体重的变化。 结果 10 d MMI组鼠新生血管发生率为27%,4 d组及对照组未见新生血管形成。4 d MMI组血清IGF-I水平(73.07ng/ml) 同4 d对照组(168.73 ng/ml)相比明显下降。10 d MMI组(175.13 ng/ml)也明显低于10 d对照组(306.38 ng/ml) (P=0.00)。MMI组新生鼠同对照组相比,可见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 结论 MMI可抑制正常的视网膜血管发育,引起新生血管,可能与最初血清IGF-I水平的下降有关。血清IGF-I水平的时程变化同未成熟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198-201)  相似文献   
48.
病例资料 患者,女,32岁,因“发热、咳嗽、心悸7天,意识不清伴呕吐1天”,于2006年7月5日入院。患者7天前受凉后发热37.8℃,咳嗽、咳黄痰伴心悸,当地医院按照“肺部感染”抗感染治疗后,体温仍高,1天后出现呕吐伴意识不清,来本院就诊。既往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半年前发现甲亢,不规则口服甲巯咪唑。体检:体温39.5℃,呼吸25次/分,血压140/60mmHg。神志模糊,查体不配合。皮肤潮红,大汗淋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迟钝。颈软,甲状腺Ⅱ度肿大,质地韧未及结节,双上极有血管杂音。双肺可闻及湿哕音。心率140础分,心律规整。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   
4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瘿气灵片中甲巯咪唑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复方中药制剂瘿气灵片中甲巯咪唑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的色谱条件是色谱柱为C18 Gravity 5μm(4.6mm×250mm);流动相为V早醇:V水=10:9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8 nm。[结果]甲巯咪唑在0.16-0.64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9.1393+54.9018X(r=0.99987);回收率为101.01%(相对标准差sR=2.21%);精密度试验的sR为1.04%;样品含量测定结果为0.4841 mg/片,sR=0.78%。[结论]HPLC法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瘿气灵片中甲巯咪唑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0.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甲巯咪唑全日剂量 1次顿服治疗 1 0例甲亢患者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1 0例患者中男性 4例 ,女性 6例 ;平均年龄 40岁 ;并设对照组 1 0例 ,其中男性 5例 ,女性 5例 ;平均年龄 36岁。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治疗组予甲巯咪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