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5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4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2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71篇
预防医学   99篇
药学   523篇
  7篇
中国医学   90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沈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45-2846
笔者临床实践中,辨证施治各种类型的黄疸病,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病症及病因病理 1.1 阳黄:为湿久化热所生。就黄疸而言,其特点为黄色鲜明如橘子色。由于湿与热致病程度各有所异,故又分为热重于湿、湿重于热、热毒炽盛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2.
赵学勤 《北京中医》2006,25(8):486-487
笔者于临床实践中用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中的清化汤治疗风痰热毒型面瘫78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03~2005年我院门诊患者,年龄20~70岁;其中男28例,女50例;病程1d~5个月。  相似文献   
123.
目的观察消痤Ⅰ号冲剂治疗热毒型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对寻常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临床对照观察,治疗组114例,对照组67例,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睾酮、雌二醇、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数值。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36.8%,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的治愈率为10.4%,总有效率为73.2%。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差异(P<0.001)。两组女性患者治疗前后睾酮、雌二醇、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消痤Ⅰ号冲剂治疗热毒型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优于清热暗疮片,对女性寻常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4.
温病热毒血瘀证是温病发展到营血分阶段时的一种常见证候类型.热邪深入营血分,化火成毒,灼伤阴液,炼熬血液,脏腑脉络受损均可导致热瘀胶结的病理状态,阴液耗伤是温病热毒血瘀证的主要病机.治疗上必须抓住阴伤这个关键因素,养阴生津是其必用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125.
浅谈清热解毒法在慢性再障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多属中医学的“虚劳”、“虚损”及“血证”范畴。本病的发生以肾虚为内因,以毒邪为外因,热毒伤阴,阴损及阳,最终形成阴阳两虚、痰瘀阻滞、热毒留伏的复杂病机。从临床角度分析慢性再障的病因病机,认为热毒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慢性再障常以热毒为发病诱因,且毒邪往往贯穿本病的整个过程。热毒为慢性再障病因病机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清热解毒法为本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6.
胃癌     
张洪亮  雷君  王登正 《新疆中医药》2006,24(1):65-66,F0003,F0004
胃癌由饮食失节,忧思过度,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气滞痰凝,热毒血瘀,交阻于胃而成,一般以厌食、食后饱胀,胃脘隐痛、甚至呕血、便血,消瘦,上腹肿块为表现的恶性疾病。现代医学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部位包括贲门、胃体、幽门,目前中西医病名已统称胃癌。1概况胃癌在全球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国每年近20万人新发胃癌,是胃癌高发国家,以十万人口调整发病及死亡率统计,在恶性肿瘤中世界第二位,中国第一位。中国胃癌男女比约2∶1,临床特点三高:发病率高30~70/10万,转移率高>50%,死亡率高>30/10万;三低:早诊率低10%,切除率低50%,五…  相似文献   
127.
张烈平  张素平 《中医杂志》2003,44(3):205-20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大黄治疗产后热毒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会阴侧切患者178例,产后急性乳腺炎患者164例,分为会阴侧切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急性乳腺炎观察组与对照组。处方均用五味消毒饮,观察组加大黄50-100g,对照组加大黄5-10g。结果:会阴侧切两组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23.5%;产后急性乳腺炎两组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9%,对照组为41.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五味消毒饮中加入大剂量大黄可明显提高产后热毒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8.
目的:观察湿病病变过程中血瘀的轻重程度。方法:本文将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0只,将大肠杆菌内毒素剂量由小及大,每间隔5小时从模型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一次(攻毒),剂量依次为1μg/kg、15μg/kg、30μg/kg、250μg/kg。对照组同时从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每次“攻毒”后1.5小时采血,检测血浆D-二聚体(D-D),血小板GMP-140。结果:第一次“攻毒”后血小板GMP-140分子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P<0.01)。第二次“攻毒”后D-D浓度开始升高(与对照组比P<0.01),其后上述指标随时间推移和“攻毒”剂量加大而递增。提示:温病病变过程中GMP-140能反映温病早期的“血瘀”变化,而D-D在温病后期变化最明显。两项指标能客观的反映温病病变过程中“血瘀”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9.
妇女产后热毒可发生许多疾病。笔者从1983年5月至1991年6月,对会阴侧切后伤口感染化脓不易愈合、产后急性乳腺炎两种常见产后热毒病342例进行了疗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特大剂量大黄治疗产后热毒病具有见效  相似文献   
130.
韩某某,男,64岁,2000年1月4日初诊。患者口腔、魄门溃疡交替出现已2年之久,虽多方求治,均未治愈。现患者口腔粘膜溃疡,灼热疼痛,伴咽干口燥,口苦。魄门湿痒,搔之不解。伴见疲乏无力,烦躁易怒,脘腹胀闷,纳呆,大便硬如羊屎,夜寐不安,舌体暗紫,左侧可见一溃疡创面,苔黄,薄腻少津,脉右沉弦,左稍细。诊断:狐惑证。辨证:湿浊内蕴,热毒内壅。治则:化湿解毒,佐以健脾活血。处方:化湿解毒汤加减:当归10g,连翘15g,赤小豆30g,炙杷叶10g,竹茹10g,茯苓15g,生薏米15g,败酱草20g,香橼10g,佛手10g,黄芩10g,赤芍10g,砂仁6g。7剂,水煎服,日1剂,日服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