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9篇
  免费   437篇
  国内免费   244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88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829篇
内科学   623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198篇
特种医学   2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601篇
综合类   2107篇
预防医学   364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1058篇
  27篇
中国医学   1067篇
肿瘤学   127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550篇
  2010年   496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于仁 《临床误诊误治》1995,8(6):254-254
炎性乳腺癌七例误诊原因分析江苏省淮阴市第一人民医院(223300)于仁炎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较为少见,易被误诊为急性乳腺炎。本文分析7例炎性乳腺癌的误诊原因。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22~31岁,其中2例在妊娠期,分别为妊娠32周和34...  相似文献   
22.
本文报道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方法,研究了罂粟碱对大鼠脑内及心脏单胺神经递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罂粟碱能显著增加大鼠纹状体及边缘区多巴胺代谢物二羟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升高约50-70%。5-羟色胺代谢物5-羟吲哚醋酸(5HIAA)增加约30%,而对脑及心脏内的单胺递质本身含量未见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3.
T辅助细胞(T help)及Th1、Th2来源的细胞因子(cy-tokine,CK)比例失衡在胰岛炎性细胞募集、胰岛β细胞损伤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1,2].我们对不同病程1型糖尿病患者的CK分泌模式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多酚类物质富含于植物性食物及饮料中,目前虽未发现缺乏多酚类物质会引起何种不良反应,但大量摄入具有明显的抗炎和肠组织保护作用。最近以色列学者报告了他们研究4种多酚类物质的结果,这4种多酚类物质都被证实有抗炎作用,它们分别是:resveratrol(白藜芦醇)、epigallocatechin gallate(表儿茶素酸盐)、curcumin(姜黄)、quercetin(槲黄素)。  相似文献   
25.
14洋茴香种子、药用蜀葵根、冰岛衣和甘草根组方。用于伴有干咳的上呼吸道卡他。15洋茴香种子、药用蜀葵根、报春花根和茅膏菜组方。用于伴有痉挛、干咳的上呼吸道卡他。16白桦树叶、毛果一枝黄花和爪哇茶组方。用于下尿道炎症的冲洗和预防肾结石。17黄蒿油、桉油和精制松节油组方。用作治疗呼吸道卡他的吸入剂,外用治疗非炎性肌肉与关节疼痛和风湿病。  相似文献   
26.
不含小白菊内酯的小白菊提取物外用于收缩血管,抑制血管生成和皮肤非炎性红肿(特别是黑眼圈、珠状静脉、瘢痕、外伤后遗症等),也可防治与血管相关的皮肤病症,如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黑素瘤、皮肤淋巴瘤,以及血管瘤如血管肉瘤、卡波济氏肉瘤,肉芽过多创伤、大疱性类天疱疮和多形红斑、红斑痤疮、紫外线损伤、牛皮癣、  相似文献   
27.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解析炎性肠病药物治疗的相关进展。旨在提高对临床证据的认知,帮助临床医生评估新的治疗,从批判的视角重新看待以往的治疗。方法:收集国外近期相关文献进行评价。结果及结论:炎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众多的治疗方案可供选择。因此,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IBD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有关CD活动指数(CDAI)和临床分型系统仍有待于改进。通过循证医学的研究证据有望确定安全和易于耐受的药物,并能发现目前诊治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更好地解决患者的病痛。  相似文献   
28.
炎性肌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继梅  潘雪勤 《河北医药》2007,29(7):768-768
炎性肌病系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之一,包括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多数患者呈慢性渐进性病程[1],需坚持长期服药.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使患者树立长期治疗的信心,对疾病恢复,缓解复发,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30.
曹云星  左中夫  王立军 《医学综述》2006,12(15):908-910
损伤时间推断是法医病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核转录调节蛋白,参与多种炎性介质的转录和调控。近年来研究发现NF-κB与机体创伤后的反应密切相关,其在损伤后的时序性表达可望在法医病理学用于损伤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