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8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962篇
内科学   204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2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80篇
综合类   1881篇
预防医学   461篇
眼科学   86篇
药学   705篇
  6篇
中国医学   3415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309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213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437篇
  2012年   503篇
  2011年   520篇
  2010年   493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512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 枯萎桂枝汤 原文治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  相似文献   
92.
硫酸镁湿热敷预防静脉滴注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途径 ,如何减轻患者痛苦 ,保证输液量的顺利完成是护理工作者极其关注的问题。我们于 1999年 1月起 ,采用 33%硫酸镁纱条对部分患者静脉穿刺部位施以湿热敷 ,有效地防止了液体外渗、外漏 ,避免了皮肤血管及感觉异常等不良反应 ,且保证了输液量的顺利完成。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患者 32例 ,均符合以下条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休克或休克入院 ,均神志清楚。入院后建立静脉双通道输液 ,一通道为 0 9%氯化钠溶液 +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 ,另一通道为 0 9%氯化钠溶液 +抗生素控制感染及氯化钾、…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伤湿灵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巴豆油、磷酸组织胺、角叉菜胶和棉球引起的炎症模型,热板和扭体法观察伤湿灵的抗炎和镇痛作用。结果:伤湿灵显著抑制马豆油引起的小鼠耳廊肿胀和磷酸组织胺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角叉菜胶性大鼠足肿胀和棉球肉芽增生;工热刺激激致痛的潜伏期,减少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次数。结论:伤湿灵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方对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胃肠功能、水液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8)和造模组(n=48),采用“劳倦过度+饮食不节+高脂饲料喂养”复制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4周后,根据总胆固醇(TC)水平将造模组随机分成6组:即模型组,血脂康组,参苓白术颗粒组,健脾祛湿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分组后开始给药,灌胃剂量为1 mL/100 g,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组给予相应的受试物,连续给药6周。测定血脂四项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胃肠激素,即胃动素(MTL)、促胃液素(GA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液调节激素醛固酮(ALD)、抗利尿激素(ADH)和心房利尿钠肽(ANP),以及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胃、结肠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水孔蛋白(AQP)3、胃AQP4的表达位置及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胃组织中闭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h水平升高(P<0.001),HDL-Ch水平降低(P<0.05),血清MTL、GAS水平降低(P<0.001,P<0.01),VIP升高(P<0.001),ALD、ADH升高(P<0.05,P<0.001),ANP水平显著降低(P<0.001),TP、ALB水平降低(P<0.001,P<0.05)。结肠绒毛、胃黏膜出现大量脱落情况,结肠AQP3荧光强度降低,胃AQP4荧光表达增强,结肠、胃组织Occludin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血脂康组、参苓白术颗粒组、健脾祛湿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LDL-Ch水平呈下降趋势,HDL-C水平升高,MTL、GAS显著升高,VIP水平显著降低,ALD、ADH水平降低,ANP显著升高,结肠、胃组织形态结构有所改善。结肠AQP3荧光表达增强,胃AQP4荧光强度减弱,结肠、胃组织Occludin表达水平增强。结论:健脾祛湿方可降低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有健脾祛湿之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Occludin、AQP3、AQP4的表达,保护紧密连接结构的完整性达到促进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改善水液代谢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李勇  王慧超 《新中医》2023,55(3):82-86
目的:观察补脾和胃泄浊法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虚湿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4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脾和胃泄浊法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肾功能、肾血流变化、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6%,高于对照组72.34%(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 (Cys-C)、β2-微球蛋白(β2-MG)、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球蛋白抗体G (Ig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补体C3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灌注强度(Imix)、血流速度(Vmix)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96.
姜河延  曹芳  韦婉  程钰  寇梦佳  焦扬 《中医杂志》2023,(22):2368-2371
基于朱震亨“六郁”理论,提出肺结节的形成与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六郁密切相关。认为六郁皆可导致肺结节,其中以气郁为主导,气郁久则化为火郁,导致脾失运化可成痰郁、湿郁、食郁,气不行血则成血郁,六郁相因为病且病机之间相互关联,共同促进肺结节的发生发展。治疗以畅通气机为主,以治疗六郁的经典名方越鞠丸为基本方,并根据六郁偏颇在越鞠丸基础上灵活配伍疏肝理气、清热散结、化痰散结、健脾化湿、消食化积、活血化瘀之品。  相似文献   
97.
黄爱丽  王彦斐  周桂群 《新中医》2023,55(16):185-189
目的:观察自拟清肠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肠愈方穴位贴敷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UC) 的 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大肠湿热证UC 患者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与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清肠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肠愈方穴位贴敷。 2 组疗程均为3 个月。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 水平变 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前,2 组血清CRP、TNF-α、IL-1、IL-6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各项 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4 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CD4+、 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升 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 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5.26%,对照组为 28.1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肠愈方穴位贴敷治疗大肠 湿热证UC 能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八宝灌肠方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慢性溃疡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治疗组予八宝灌肠方灌肠治疗,睡前保留灌肠;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灌肠液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9.58%和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内镜下肠黏膜病变评分及炎症疾病活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肠杆菌、肠球菌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乳酸菌、双歧杆菌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宝灌肠方能改善慢性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优化肠道菌群结构、缓解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9.
“浊变”是归纳浊邪在体内致病变化完整过程的病理概念,近年来“浊”在慢性杂病论治中的价值研究有升温趋势,围绕“浊变”的诸多病机如“浊毒”“浊淤”“湿浊”等被广泛应用到疾病分析与论治中,以浊病为核心的病机表达范式和术语建构正逐步完善。本文通过梳理“浊”的内涵源流、应用,切入“浊”“湿”差异辨析,管窥浊病形态与病理意义,进而就“浊变”发生、发展与治疗中的病机体系建构进行思考讨论,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0.
张丽  芮娜  安效先 《中医杂志》2023,(13):1312-1316
总结安效先教授从热、湿、瘀、虚论治儿童肾性血尿的临证经验。认为儿童肾性血尿的核心病机为热、湿、瘀、虚,即湿热瘀血蕴结下焦致肾络损伤、肺脾肾三脏亏虚致下焦摄纳失常。总结出“治血尿六法”,即清咽宁络法,以银翘蒲蓟宁络方治疗血尿伴有扁桃体炎、咽炎;清热利湿法,以双蓟利湿止血方治疗血尿合并泌尿系感染;滋阴清热法,以生地二至止血汤治疗血尿之肾阴亏虚、阴虚火旺证;滋肾益气法,以参芪二至止血汤治疗血尿之气阴两虚证;温补脾肾法,以温阳止血汤治疗血尿之脾肾阴阳俱虚证;化瘀止血法,以茜草逐瘀止血汤治疗顽固性血尿伴有血瘀之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