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1.
马迪  郝妍妍  陈旭阳  李建银  张军民 《中草药》2020,51(9):2557-2572
香药是古代"丝绸之路"交流发展逐渐传入中国的传统药物,补充并丰富了我国药用资源。为积极倡导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我国外来香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大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人群健康用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梳理了香药的"一带一路"溯源及目前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从中医功效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并总结常用代表性香药的香味物质基础、功效及临床用途;并提出香药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策略,以促进其在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增强民族医药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闫慧  年莉 《河南中医》2010,30(5):516-517
对从古今历代文献中捡出的151首治疗骨瘘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补益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应用较多;并初步总结了药物的应用频次和两味药配伍应用的一些规律,以期能对临床遣方用药及研制治疗骨痿的中成药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研究,对温里药在方剂配伍规律进行探讨.认为温里药除了用于治里寒证的方剂配伍外,还广泛用于解表、泻下、祛痰、和解、清热、祛湿、补益、固涩、开窍、理血、理气及祛湿剂等多类方剂配伍中,由于配伍不同,则功效迥异,特探讨之.  相似文献   
14.
张杰  李莉  唐林  孟静岩 《河南中医》2016,(5):909-912
目的:通过对近现代临床应用于脾阳虚证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脾阳虚证用药规律。方法: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脾阳虚证方剂中的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并对所用中药的性味、功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方剂83首,涉及药物86味。药物使用频次显示甘草、干姜、人参、白术、陈皮、附子、木香、肉桂、茯苓、丁香等为常用药物,以补气药、温里药、理气药为主。性味分布情况显示治疗脾阳虚证以温、热、平性及辛、甘、苦味药为主,以辛热、辛温、甘平、辛苦温药居多。结论:脾阳虚证的遣方用药规律为药性上以温药、热药为主,药味上以辛、甘味为主,药物选择以补气药(甘草、人参、白术)和温里药(干姜、附子)为主,为临床脾阳虚证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温里药兴奋离体肠管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六味兴奋肠管活动性温里药兴奋肠管活动的机理。实验表明,对六烃季铵、阿托品、肾上腺素、心得安、苯海拉明抑制肠管的活动,附子能兴奋之;对六烃季铵、阿托品、肾上腺素、心得安抑制肠管的活动,高良姜、吴茱萸能使之兴奋,吴茱萸所含的cGMP亦可能参与兴奋肠管活动;对六烃季铵、苯海拉明抑制肠管的活动,小茴香能兴奋其活动;桂枝、花椒仅对阿托品所致的肠管抑制有兴奋作用。推测它们可能是通过胆碱样、组胺样、抗肾上腺素样作用或是通过其中之二或是通过其中之一兴奋肠管活动。  相似文献   
16.
通闭愈疽散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昌茂 《陕西中医》1996,17(6):255-256
搜集民间单方,临床反复验证,自拟通闭愈疽散(律草、丹参、黄连、黄柏、虎杖、苏木、桃仁等)拌和四汁露外敷,辅以辨证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6例,总有效率93.4%。提示本法有增强免疫、改善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温里药挥发油的皮肤刺激性。方法:以3种温里药挥发油(肉桂挥发油、丁香挥发油、高良姜挥发油为研究对象,比较三者的皮肤细胞毒性和在体皮肤刺激性,并利用皮肤测试板预测这3种中药挥发油皮肤刺激性。结果:3种中药挥发油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的毒性相差显著,肉桂挥发油、高良姜挥发油、丁香挥发油的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11. 16±0. 28),(53. 33±1. 71),(226. 70±17. 61) mg·L~(-1);在体皮肤刺激性评价表明,3种温里药挥发油对皮肤刺激性的排序为肉桂挥发油丁香挥发油高良姜挥发油;皮肤测试板评价3种挥发油刺激性结果与在体皮肤刺激性结果一致。结论:肉桂挥发油、丁香挥发油以及高良姜挥发油的皮肤细胞毒性评价结果与其在体皮肤刺激性结果不一致,采用皮肤测试板有望能够准确预测挥发油的在体皮肤刺激性。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小茴香、吴茱萸、肉桂3种温里药3种不同提取物(挥发油、水煎液、去挥发油水提液)对交感神经-肾上腺机能的影响,探讨挥发油与药性、功效的相关性,及其以汤剂入药的合理性。方法: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Ⅰ组、模型对照Ⅱ组、阳性对照组、温里药(小茴香或吴茱萸或肉桂)3种不同提取物高、低剂量组,用寒凉药复制大鼠寒证模型,观察温里药对寒证大鼠尿内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与尿内儿茶酚胺(CAs)类物质肾上腺素(A)、去甲肾上腺素(NE)排出量的影响。结果:3种温里药的挥发油与水煎液部分都能增加寒证大鼠尿内17-OHCS的排出量;小茴香、肉桂挥发油与水煎液部分都可以增加A和NE的排出量;吴茱萸挥发油可以增加A和NE的排出量,但水煎液作用不明显。结论:小茴香、吴茱萸、肉桂3种温里药都有提高交感神经-肾上腺机能的作用;其所含的挥发油与药性、功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以水煎液入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温里药"温中散寒"药理研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 对肠活动的影响 3.1 吴茱萸 我们的研究发现吴茱萸水煎剂对离体兔小肠活动表现为双向作用,即低浓度(4×10-4g/ml)时兴奋,高浓度时(1.2×10-2g/ml)抑制自发收缩活动,它既能拮抗烟碱、毒扁豆碱、乙酰胆碱、组胺、氯化钡、酚妥拉明、利血平对离体小肠的兴奋作用,又能拮抗六烃季铵、阿托品和肾上腺素对离体兔小肠的抑制作用,但不能拮抗苯海拉明、罂粟碱、维拉帕米、美散痛对离体小肠的抑制作用。表明吴茱萸兴奋肠管作用与胆碱能神经和M-胆碱受体无关,而其抑制作用与肾上腺素能神经和α-受体关系不大,可能与直接兴奋β-受体有关。人们已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