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0篇
内科学   9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372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92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腹膜透析残余肾功能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在透析治疗前由于医患双方都期望避免透析或延迟透析,残余肾功能(RRF)的保护是大家非常重视的问题。但是,在透析治疗开始后,尤其是血液透析(HD),RRF快速下降甚至完全消失,而医师却并不重视透析治疗后RRF的保护。令人欣慰的是,在最近20年来,有关RRF的文章逐渐增多,医生们越来越关注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比血液透析能更好地保护残余肾功能,原因可能是腹膜透析避免了血浆渗透压快速变化和循环血容量减少而引起的肾组织缺血;加之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渗透压(Osmolallty)这一术语可表示存在于某溶液中分散颗粒的总数,它决定于溶剂中设定质量溶质分子的解离度或结合度,其单位是毫克分子数/千克(mmol/kg)溶剂;而渗透压浓度(Osmolarity)则按其  相似文献   
103.
【摘 要】 目的 评价时差成像技术(time—lapse,TL)干式培养与传统湿式培养对不同年龄组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 7月至2021年12月,2390例体外胚胎培养结果,其中TL组640个周期,传统湿式培养组(对照组,Control,C组)1750个周期,比较两组间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有效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率的差异。结果 (1)两组在女方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因素、促排卵药物(Gonadotropins,Gn)用量、受精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2)在20-29岁组:与C组比较,TL组有效胚胎率 (75.39%vs 70.15%)、优质胚胎率(49.79%vs 41.98%),TL组均显著升高(P<0.01);在30-34岁组:与C组比较,TL组优质胚胎率(46.70%vs 41.43%)也显著升高(P<0.01),囊胚形成率(57.14%vs 52.74%)、优质囊胚率(35.82%vs 32.26%)明确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与C组比较,TL组优质胚胎率(44.05%vs 48.96%,P<0.05)、囊胚形成率(16.11%vs21.77%,P<0.01)及及优质囊胚率均显著降低(16.11%vs 21.77%,P<0.05)。结论 与常规湿式相比,在低年龄组(20-34岁),TL培养可显著提高优质胚胎率;而在高年龄组(≥40岁)则显著降低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率,可能与培养基渗透压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4.
在脑卒中发病后1~2天,5~7天及4周分别测定了82例脑卒中(脑梗塞40例,脑出血42例)病人的血浆渗透压和血醛固酮浓度。结果显示:血浆渗透压和血醛固酮在发病的1~2天无明显变化,5~7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周时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浆渗透压和血醛固酮的改变与脑卒中的性质(梗塞或出血)及梗塞体积和出血量无相关关系。但在脑卒中的5~7天血浆渗透压明显降低者则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16个常见血浆渗透压计算公式,评估血浆渗透压的公式计算值与冰点下降法测量值最为符合的计算公式;利用所收集数据模拟出一个与患者的血浆渗透压较为相符的公式。方法利用冰点下降法测量血浆渗透压,同时使用Vitros 5.1干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浆钠(Na)、钾(K)、氯(Cl)、葡萄糖(Glu)、尿素(Urea)浓度。运用16个计算公式计算出对应的血浆渗透压,运用Passing-Bablok回归来判断拟合优度,并与实测值进行配对t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及配对t检验的方法,拟合一个与测量值最符合的计算公式。结果血浆渗透压的公式计算值与测量值最为符合的是公式1.86(CNa+CK)+CGlu+CUrea+10;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得出的回归公式为1.86CNa+2.75CK+1.16CGlu+0.92CUrea+5.77。结论初步认为可以使用1.86CNa+2.75CK+1.16CGlu+0.92CUrea+5.77作为血浆渗透压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6.
晶体渗透压测定是研究机体水、电解质平衡与紊乱的一项重要手段。重型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以肾病综合征为特性的急性传染病,临床出现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的改变。通过对30侧重型EHF病人的血、尿渗透压的系统观察,我们发现EHF病人的血、尿渗透压的动态变化反映了EHF病程中肾脏的损害和恢复。计算对应的尿/血渗比、自由水清除率,发现尿/血渗比越低,自由水清除率越高,病情就越重,预后越差,在临床治疗时,尿渗压、尿/血渗比、自由水清除率仍未达到正常,说明此时肾功能未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肾病及尿崩症患者尿渗透压与血渗透压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S-88冰点渗透压检测仪对56例肾病、尿崩症患者及20例健康人分别进行血浆和尿液渗透压测定并计算尿/血渗比,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疾病组与健康人的尿渗透压及尿/血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血渗比值是反映肾脏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均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尿液电导率对儿童遗尿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UF-100分别检测遗尿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尿液电导率,进行成组t检验比较.结果 两组结果使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t=1.188,P>0.05,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遗尿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肾浓缩稀释功能无差别,尿液电导率可以代替渗透压作为遗尿治疗药物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9.
肾(肾小球)性与非肾(非肾小球)性血尿,有报道根据血尿中红细胞形态的改变,以及采用红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尿红细胞形态、体积改变的方法来进行鉴别诊断。但是,尿中红细胞形态或体积的改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渗透压的影响最大,其次是pH值。因此,笔者对我院门诊及病房已明确诊断的患者血尿(包括镜检和肉眼血尿)做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微胶囊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高渗透压胁迫,可造成细胞生长代谢减慢,为改善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尝试应用抗渗透压胁迫物质牛磺酸,观察其对微囊化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实验于2006-07/08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工程实验室完成.将HepG2细胞悬液(非微囊化细胞)和微囊化HepG2分别接种于牛磺酸浓度为0,0.6,0.8和1.2 mmol/L的MEM培养液中,在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中培养.MTT法测定非微囊化和微囊化HepG2细胞的生长活性,相差显微镜观察囊内细胞生长状态.结果:①非微囊化HepG2细胞:0.6,0.8和1.2 mmol/L的牛磺酸对其生长无影响,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 0.05).②微囊化HepG2细胞:0.6,0.8 mmol/L牛磺酸对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亦无影响(P > 0.05);但1.2 mmol/L牛磺酸可以显著改善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其吸光度值高于0 mmol/L牛磺酸组(P < 0.05),并促进细胞的聚集.结论:1.2 mmol/L牛磺酸可以改善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并抵制微囊内的高渗透压胁迫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