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9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106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3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134篇
内科学   22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30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1877篇
药学   135篇
  6篇
中国医学   16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3-65+69
目的探讨老年早期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形态学变化特点,并进一步研究视网膜厚度与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被确诊为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40例(40眼),所选患者均接受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40例(40眼)均为我院健康体检者;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上分布一致。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应用生化仪检测两组患者的HbA1c。比较两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厚度,包括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和黄斑容积,并分析糖尿病组黄斑区厚度与相关生化指标HbA1c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患者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厚于对照组(t=6.877,P0.01),黄斑容积大于对照组(t=5.832,P0.01),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HbA1c比呈正相关(r=0.589,P0.01)。结论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有利于预测老年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2):184-192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通过连续探测同一位置的血管内红细胞运动,生成三维血流信息,获取高分辨率的眼底血管图像。分频幅去相关血流成像演算技术,减少了因眼球轴向运动和组织运动产生的噪点及伪影,优化了信噪比,使得对毛细血管网的检测更具有连贯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目前已应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阻塞、青光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病变等疾病的诊疗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及科研前景。本文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在眼底微血管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作综合性论述。  相似文献   
84.
目前,缺血性心脏病仍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被认为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最终通路。斑块破裂长期以来被认为引起了绝大多数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但目前的证据显示,这样的看法不仅片面,还掩盖了其他能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病因及对应的治疗策略[1]。无论是之前针对心脏性猝死的病理学研究,还是新兴的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研究,斑块侵蚀作为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第二大原因,其独特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都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针对基于斑块侵蚀的ACS治疗策略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以为ACS的个体化和精准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5.
“小气道”是指直径<2 mm的气道,是慢性气道疾病(如慢阻肺)最明显和最早受累的病变部位,也是影响肺通气功能的主要位置.但目前对小气道的解剖位置及结构特征尚未明确.气道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B-OCT)是一种新的气道成像光学模拟技术,其成像导管直径为0.9 mm,可通过支气管镜引导伸至远端小气道进行活体内实时显像,而且空间分辨率接近组织病理学水平,可清晰显示支气道黏膜上皮、固有层以及软骨等组织的显微结构.本研究通过EB-OCT成像技术,观察活体内正常中小气道的结构形态特征并探讨年龄增长相关气道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术后桡动脉无鞘区(non-sheathed radial artery,NSRA)急慢性损伤进行评估。方法 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有162例患者在OCT指导下完成TRI后对NSRA进行OCT检查,根据患者有无TRI史分为重复TRI组(n=31)和首次TRI组(n=131),对比两组急性损伤(内膜撕裂、夹层、穿孔、血栓和痉挛)发生率和慢性损伤指标差异,包括内膜面积、管腔狭窄率(percentage of lumen narrowing,% LN)、血管内膜与中膜厚度比值(intima-media ratio,IMR)和内膜厚度指数(intimal thickness index,ITI)。结果 NSRA急性损伤发生率为31.5%,重复TRI组患者NSRA总体急性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首次TRI组(48.4% vs 27.5%,P=0.032),内膜撕裂(6.5% vs 5.3%,P=1.000)、夹层(9.7% vs 1.5%,P=0.075)、穿孔(3.2% vs 1.5%,P=1.000)、血栓(12.9% vs 6.9%,P=0.457)及痉挛(29.0% vs 16.0%,P=0.094)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复TRI组患者内膜面积(0.59 mm2 vs 0.46 mm2,P=0.011)、IMR(0.40 vs 0.28,P=0.001)和ITI(0.27 vs 0.22,P=0.012)明显大于首次TRI组,而% L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70% vs 30.81%,P=0.2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复TRI是NSRA急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72,95%CI:1.053~7.301,P=0.039)。结论 TRI术后NSRA急性损伤发生率为31.5%,与首次TRI组相比,重复TRI组NSRA急性损伤发生率更高且慢性内膜增生显著,重复TRI是NSRA急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8.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病理和扫描电镜评价猪冠状动脉佐他莫司洗脱支架(ZES)术后早期(7天、14天、28天)新生内膜覆盖情况。方法:18只中华小型猪随机分为7天组、14天组和28天组,每组6只,每只猪于右冠状动脉置入一枚佐他莫司洗脱支架,3组实验动物分别于术后7天、14天及28天时进行OCT检查,观察支架表面新生内膜覆盖情况,并取支架段冠状动脉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用OCT观察3个时间段支架表面新生内膜情况,7天组为(61.3±37.7)μm,14天组为(132.6±103.3)μm,28天组为(244.3±282.3)μ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生内膜覆盖率7天组为(53.62±2.49)%,28天组达到(94.88±2.93)%,病理提示7天时新生内膜以炎性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为主,28天时以平滑肌细胞、炎性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为主。结论:OCT在支架术后7天即能清晰观察到新生内膜覆盖情况,佐他莫司洗脱支架术后28天大多数支架丝被新生内膜覆盖。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内皮化的预测价值以及对ADP受体拮抗剂用药时间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后12~18个月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造影后对无支架内再狭窄的30例患者的32支血管34个支架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根据成像结果分组,支架小梁完全内皮化的患者为完全内皮化组,支架小梁非完全内皮化的患者为非完全内皮化组,选18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无狭窄的患者为对照组,术后抽取肘静脉血,测定vWF水平.结果 非完全内皮化组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完全内皮化组和正常对照组(29.13±8.47 μg/L比13.81±1.04 μg/L和12.83±1.13 μg/L,P<0.05),完全内皮化组血浆vWF因子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vWF对预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内皮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临床ADP受体拮抗剂用药时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0.
目的:通过支架释放同时推注造影剂(Simultaneous injection contrast,SIC),判断支架贴壁情况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支架小梁与血管内膜之间距离,对比评价SIC方法,判断术后即刻支架贴壁情况的实用性。方法:入选21例原位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行支架植入术的同时通过释放支架,同时推注造影剂(SIC)方法判断支架大体的贴壁情况,同时记录支架的型号释放压力等,之后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精确判断支架的贴壁情况,并对OCT图像每隔1 mm的横截面的支架小梁的贴壁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通过两者的结果对比,评价SIC方法在支架贴壁情况中的实用性。结果:21例患者中共植入支架34枚,其中2个支架节段用SIC及OCT判断均存在贴壁不良,11个支架节段SIC判断贴壁良好,而经OCT检查发现存在>1%的支架小梁贴壁不良。SIC和OCT检查均为贴壁良好的支架节段有21个。结论:SIC方法是在临床实践中一种简便实用的判断支架贴壁情况的方法,虽然其准确性难以与OCT相媲美,但作为一种简便经济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