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60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119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目的] 从“水象”视阈探讨肿瘤“瘀毒互结”病机,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提供具有中医原创特色的理论支撑。[方法] 通过象思维,从“水象”视阈,谈人体之血象于自然之水,人体经脉象于自然水系,探讨肿瘤“瘀毒”之“瘀”象于河道之“淤”,“瘀毒”之“毒”象于水体污染,并以河道淤泥堵塞及水体污染的治理方法归纳演绎出肿瘤“瘀毒互结”的治则治法。[结果] 以“水象”视阈观之,肿瘤“瘀毒互结”与河道淤堵、水体污染的发生发展过程,肿瘤治疗后机体正气的亏损与水系治理后生态环境的退化,均存在共同之“象”。水系治理的方针法则亦可类比运用于肿瘤“瘀毒”的治疗:河道之“淤”需顺水清淤,肿瘤“瘀毒”之“瘀”需化瘀通脉;水系污染需清污澄源,“瘀毒”之“毒”在解毒寻根;水系治理需重培土,“瘀毒”同治必重扶正;治水当按需制宜,治“瘀毒”应分期论治。[结论] “瘀毒互结”是肿瘤的一大核心病机,象思维是中医的原创思维,从“水象”视阈论证“瘀毒互结”病机,具有中医的原创特色。  相似文献   
72.
73.
采用以文献及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帝内经》中肿瘤相关疾病的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进行阐述,认为《黄帝内经》对肿瘤疾病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总结了《黄帝内经》中肿瘤治疗的优势,以期为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4.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载:"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这是太阳病坏病,失治误治而病情恶化的概念及治则.其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十二字,从诊断、分析到治疗,环环相扣,是对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高度而准确的概括,是中医治则的大纲,并突出了中医治病诊断与治疗的关联性,对治疗一切疾病均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我国医学史上,唐代医家孙思邈是第1位麻风病专家。孙思邈所撰写的《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总称《千金方》),总结了唐以前有效治疗麻风的经验,通过分析《千金方》所载麻风病名源流、相关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药食宜忌、预防方法等,为临床治疗和预防传染类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6.
桂枝汤被誉为经方之祖、群方之魁。《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桂枝汤类方颇多,寓义深奥,变化无穷,而且代有发挥,广泛应用于诸多外感、内伤疾病中。中医治疗原则有扶正祛邪,治标治本,调理阴阳、气血、营卫及脏腑功能,三因治宜等,本人认为可概括为攻、补、和三大治则。中医治疗大法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亦可概括为攻、补、和三大治法。  相似文献   
77.
阐述标本理论的重要意义,分别从经脉、医患、病理、运气等4个方面论述标本的含义,探讨治疗原则,并指出标本之治贵在切合病情需要,灵活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78.
陈萍 《吉林中医药》2011,31(2):135-137
更年期抑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男女均可发病,但以女性为多见。近年来更年期妇女抑郁症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在更年期因卵巢功能下降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约2/3妇女不能通过自身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出现症状,尤其表现为抑郁,并且10%~15%因症状明显需要治疗。对于本病的治疗,国际上目前多主张雌激素替代疗法、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及抗抑郁药的选择应用。以上药物虽能使症状短期明显缓解,但潜在的致癌性及严重的副作用,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中医药以其独特的优势已被愈来愈多的临床工作者所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9.
沙宝瑜,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南京市名老中医,从医50载,精通典籍,旁及各家,擅长脾胃病及内科疑难杂症的辨证施治,尤在脾胃病方面颇有建树。笔者有幸师从沙师,获益良多,现将沙师治疗盗汗辨治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盗汗,为汗出异常,为机体阴阳失衡,腠理不固所致。《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  相似文献   
80.
马登尚 《光明中医》2011,26(5):882-883
古人云"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表明温病宜时刻顾其津液,以护液为急,滋阴法不同程度地应用于温病的各阶段,具有滋补阴液、壮水制火、养阴以行血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