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3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1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351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536篇
  1篇
中国医学   751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9 毫秒
991.
正交试验优选复方叶下珠的水提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复方叶下珠的最佳水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没食子酸为考察指标对影响复方叶下珠水提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煎煮时间,加水量,醇沉浓度对考察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优选复方叶下珠的水提工艺为:加水10倍,煎煮1小时,醇沉浓度:60%。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对有效成分的提取较完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测定比合玛尔江散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heom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4.60mm,51μm),柱温35℃,流动相甲醇-0.2%磷酸(5:9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3nm,流速1.0mL/min结果:没食子酸在21.88—218.80μg∥mL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2.11%,RSD0.53%。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准确的优点,分离效果显著,可用于余甘子的含量测定和本产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对云南澜沧江、金沙江、元江流域的7个县同时采集的余甘子进行统一存放后没食子酸、维生素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成分进行测定及比较。方法将余甘子果榨汁,应用紫外分光法、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维生素c含量及SOD活性。结果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7个采集点的余甘子所含的没食子酸明显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逐渐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多数降低,其中没食子酸含量变化最为显著。结论没食子酸含量变化可作为余甘子储藏中早期褐变的指标,并为中药储存及养护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梯度洗脱法测定马鬃蛇药酒(MZSYJ)中染料木苷、染料木素、原儿茶酸和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μm);流速1.0 mL·min-1。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流动相A为乙腈-甲醇(2∶1),流动相B为0.2%甲酸水溶液,检测波长261 nm。原儿茶酸和没食子酸:流动相A为甲醇,流动相B为0.3%磷酸溶液,检测波长268 nm。结果: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分别在0.010 4~0.208 0μg(r=0.999 3),0.004 8~0.096 0μg(r=0.999 6)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18%,96.94%,RSD分别为1.52%,1.40%;原儿茶酸和没食子酸分别在0.038 2~0.764 0μg(r=0.999 1),0.011 6~0.232 0μg(r=0.999 4)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97%,98.39%,RSD分别为1.10%,1.45%。结论: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灵敏、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抗炎止血软膏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用C-18安捷伦液相色谱柱4.6mm×150mm;流动相A为甲醇,流动相B为0.1%磷酸,二元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nm,流速:1mL/分,柱温:25℃。结果:没食予酸进样量在0.17—1.7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结论:该法方便、准确,提供了抗炎止血软膏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福建野鸦椿籽中的酚酸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云  向德标  胡乔民  谭洋  孟英才  裴刚 《中草药》2014,45(18):2611-2613
目的对福建野鸦椿Euscaphis fukienensis籽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福建野鸦椿籽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中8个为酚酸类成分,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庚基)酯(1)、琥珀酸(2)、没食子酸(3)、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4)、对羟基苯甲酸(5)、2-甲基-5,7-二羟基色原酮(6)、己二烯二酸(7)、槲皮素-3-O-葡萄糖苷(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7.
李巍  张晓书  辛立波  赵余庆 《中草药》2014,45(18):2636-2640
目的对25种不同品牌、产地和年份的国产干红葡萄酒中7种活性成分(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2、白藜芦醇和鞣花酸)进行HPLC法同步检测,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中国干红葡萄酒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2、白藜芦醇和鞣花酸的量。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21 min,19%乙腈;21~24 min,19%~25%乙腈;24~32 min,25%~30%乙腈;32~39 min,30%~40%乙腈;39~44 min,40%~50%乙腈;44~55 min,50%~60%乙腈;55~60 min,60%~80%乙腈;60~65 min,80%~100%乙腈;65~70 min,100%乙腈;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280 nm;每次进样10μL。结果实验所测中国干红葡萄酒中都含有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2、白藜芦醇和鞣花酸7种活性成分,定量范围依次为31.6~111.9、3.7~11.9、30.7~71.9、30.3~135.7、29.8~82.5、0.9~12.3、1.9~23.2 mg/L。结论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2、白藜芦醇和鞣花酸7种活性成分可作为国产干红葡萄酒质量评价的指标,它们的存在是干红葡萄酒品质的保障和保健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98.
徐志伟  曹岗  杜伟锋  蔡宝昌  葛卫红 《中草药》2014,45(13):1867-1870
目的 优化出最佳麸炒白芍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和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以白芍中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4个指标性成分质量分数和浸出物得率为考察指标,对影响白芍麸炒工艺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最佳的白芍麸炒工艺是在白芍药材中加入其质量的10%的麸皮,在200 ℃下炒制8 min。结论 该炮制工艺稳定可靠,可为白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毛春芳  施忠  罗琳  候金燕  窦志华  陈智娴  陈霞  乔进 《中草药》2014,45(16):2400-2403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大黄中5种游离型蒽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4种结合型蒽醌(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素-1-O-葡萄糖苷、大黄酚-1-O-葡萄糖苷和大黄素-8-O-葡萄糖苷)及没食子酸、儿茶素共计11种成分的定量方法。方法采用Symmetry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没食子酸、儿茶素、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素-1-O-葡萄糖苷、大黄酚-1-O-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062 4~1.560 0、0.180 0~4.500 0、0.041 2~1.030 0、0.030 6~0.765 0、0.051 0~1.275 0、0.028 8~0.720 0、0.019 8~0.495 0、0.050 5~1.262 5、0.063 7~1.592 5、0.098 0~2.450 0和0.163 0~4.075 0μg进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37%~98.93%,RSD<2.3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大黄中11种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00.
茶叶提取物对帕金森病的防治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雅琼  罗理勇  曾亮 《中草药》2014,45(9):1342-1348
帕金森病是一种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以上人群。其特点是黑质致密部和大脑其他部分多巴胺能神经元逐渐丧失,导致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痴呆,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表明,茶叶提取物包括茶氨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E)、茶黄素、咖啡碱等可通过调节蛋白激酶C(PKC)、3-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等信号通路、降低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减轻氧化应激、防止细胞程序性死亡、阻止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抑制活性氧和一氧化氮产生等方面防治帕金森病。综述了茶叶提取物在防治帕金森病方面的研究状况,介绍了茶叶提取物在药品、保健品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