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572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0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86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他达那非对感音神经性聋潜伏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他达那非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阳性对照组),各20只。阴性对照组、他达那非组、盐酸氟桂利嗪组豚鼠在白噪声暴露1周后分别腹腔注射0.9%Na Cl注射液4 m L/(kg·d)、他达那非2 mg/(kg·d)、盐酸氟桂利嗪0.5 mg/(kg·d),连续给药4周。分别测试噪声暴露前1 d、噪声暴露后1、2、4周Ⅰ波潜伏期和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噪声暴露后4周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豚鼠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其Ⅰ波潜伏期较噪声暴露前基本无明显改变,阴性对照组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后较噪声暴露前和噪声暴露后ABRⅠ波潜伏期呈延长趋势,他达那非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豚鼠在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较噪声暴露后ABRⅠ波潜伏期均呈下降趋势[(1.289±0.014)、(1.747±0.020)、(1.698±0.018)、(1.628±0.018)、(1.533±0.021)ms,(1.299±0.011)、(1.760±0.016)、(1.711±0.014)、(1.640±0.015)、(1.545±0.018)ms]。正常对照组豚鼠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ABR阈值较噪声暴露前基本无明显改变,阴性对照组豚鼠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ABR阈值呈延长趋势,他达那非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呈延长趋势,给药2周后其ABR阈值均呈不同程度下降[(23.9±0.8)、(41.1±9.9)、(43.2±1.7)、(38.8±1.8)、(29.8±2.8)d B,(24.0±0.9)、(41.1±9.9)、(41.5±10.0)、(39.2±1.7)、(30.1±2.9)d B]。扫描电镜显示,阴性对照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出现听毛紊乱、融合及缺失;而他达那非组及氟桂利嗪组耳蜗病变均较轻,听毛仅有不同程度的轻微倒伏、融合现象。结论他达那非能够减轻感音神经性聋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的损害,缩短其引起的Ⅰ波潜伏期延长。  相似文献   
62.
[目的]收集国内职业性苯暴露致白血病病例报告,分析其致病特点,为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中2000—2016年报告的职业性苯暴露致白血病病例,对白血病类型、发病年龄、性别、工种、苯累计接触年限、潜隐期、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报道36篇,去除重复或重要信息缺失报道11篇,实际纳入分析25篇,共计报告105例。白血病类型包括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56例(占53.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占15.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1例(占29.5%),毛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各1例。性别构成上,男性59例(占56.2%),女性46例(占43.8%)。发病年龄19~66岁,其中20~40岁者86例(占81.9%)。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为<0.5~1 196.2 mg/m3,其中<3.25 mg/m3 26例(占30.2%),<6 mg/m3 31例(占36.0%),<100 mg/m356例(占65.1%),<300 mg/m3 83例(占96.5%)。苯累计接触年限5月~31年,主要在10年以下,占79.1%。工种构成比例上,由高到低前三位依次为喷漆(或制漆)27例(占25.7%)、制鞋21例(占20%)、印刷10例(占9.5%)。[结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职业性苯暴露所致白血病的主要类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占相当比例。接触低浓度苯者占相当比例,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3.
患者 ,男 ,70岁。因脾肿大约 1年 ,白细胞总数增多 8d于 2 0 0 1年 5月 2 8日入院。患者于 2 0 0 0年 1 0月于外院体检B超示脾脏轻度肿大 ,血象正常。未引起注意 ,无乏力、头晕 ,无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黑便 ,无发热、骨痛。 1周前于我院门诊体检 :WBC 5 3 .6× 1 0 9/L ,N 0 .1 6 ,L 0 .3 4 ,毛细胞样淋巴细胞 0 .5 0 ,Hb 1 40 g/L ,PLT 1 3 8× 1 0 9/L。B超示脾脏长 1 4.5cm ,厚 6 .6cm。皮肤无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 ,心肺无异常 ,肝未触及 ,脾侧位于肋下 2cm触及 ,腹部无压痛 ,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颅窝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14例后颅窝毛细胞星形细胞瘤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病变位于小脑半球11例(左侧7例,右侧4例),小脑蚓部3例。肿瘤直径3~4.5 cm,平均3.65 cm。结果肿瘤全切1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腰椎穿刺测定脑脊液压力均<180 mm H2 O。术后14例临床症状均减轻,其中11例(11/14)颅内压增高症状消失,4例(4/5)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症状消失,2例水平眼震均减轻,3例颈部抵抗均消失,1例视物模糊症状减轻。12例术后随访4~33个月,平均19个月,头颅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5.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哺乳动物耳蜗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时期这些因子的表达和失活最终形成正常的耳蜗.这些调节基因在维持细胞周期和调节毛细胞、支持细胞前体的分化中,在维持有丝分裂后的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的状态及存活发挥重要作用.哺乳动物毛细胞的损伤不会自发的恢复再生,会引起永久的感音神经性聋.因此,在哺乳动物中控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使毛细胞再生能对耳聋患者重建听力提供另外的思路.  相似文献   
66.
分布在内耳前庭各个终器的感觉毛细胞可分为两种类型,它们分别是I型毛细胞和II型毛细胞。这两种毛细胞无论是在静纤毛的长度,还是毛细胞细胞体的形状,或者神经末梢的连接方式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前庭神经元都不一样。前庭毛细胞感受重力或体位改变刺激的机制是由于其插入到覆盖在其上方耳石膜或终帽内的纤毛随着这些辅助结构的惯性位移而发生弯曲,纤毛的弯曲引起毛细胞膜电位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改变,从而促使毛细胞的神经冲动信号发放增强或减弱。静纤毛朝着动纤毛的方向弯曲形成对毛细胞的兴奋性刺激,而静纤毛朝着背离动纤毛的方向弯曲则构成对毛细胞的抑制。球囊斑和椭圆囊斑都被从其中心穿越的一条狭窄的细胞带划分为两个区域,这条狭窄的细胞带被称之为微纹区,在椭圆囊斑微纹区两侧周边区毛细胞的动纤毛都排列在朝向微纹区的位置,而球囊斑微纹区两侧周边区毛细胞的动纤毛都排列在背离微纹区的位置,由此可见,每一个囊斑微纹区两侧毛细胞的极性正好完全相反。当机体沿着一个囊斑的平面从垂直于微纹区的方向产生一个加速运动时,该囊斑一侧周边区的毛细胞会因为静纤毛朝着动纤毛的方向弯曲使该侧毛细胞发生去极化而处于兴奋状态,而另一侧周边区的毛细胞却因静纤毛朝着离开动纤毛的方向弯曲使该侧毛细胞发生超极化而处于抑制状态。三个壶腹嵴上毛细胞的动纤毛都是朝着或背离椭圆囊的统一方向,其中外半规管壶腹嵴上每个毛细胞的动纤毛都是统一朝着椭圆囊,而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壶腹嵴上的每个毛细胞的动纤毛都是统一朝着半规管的方向。壶腹嵴是一个位于壶腹腔内的横位的马鞍形隆起,当其上方覆盖的胶状质终帽随着内淋巴液的流动发生相对位置移动时,壶腹嵴一侧的毛细胞纤毛必然会随着终帽顶部的偏移而发生方向一致的弯曲,从而使这半侧壶腹嵴毛细胞产生同步的去极化或超极化反应,然而壶腹嵴另外一侧毛细胞的纤毛却会因为内淋巴液在壶腹嵴上方推动终帽时在被壶腹嵴遮挡一侧的底部形成一个反方向的漩涡式回流使壶腹嵴另外一侧毛细胞的纤毛发生方向相反的弯曲,从而使壶腹嵴两侧毛细胞处于一侧兴奋而另一侧抑制的截然相反的不平衡状态。这意味着同样的加速运动方向对与之相对应的前庭终器两侧感觉上皮产生的是截然不同的刺激信号,从而造成该前庭终器两侧感觉上皮输入信号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刺激模式经前庭周边神经元传入到前庭中枢神经系统,使整个从周边到中枢的前庭系统都是以这种不平衡刺激方式传递和感知机体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67.
毛细胞白血病(hairy-cell leukemia,HCL)是一种具有明确的临床病理特征、但隐含的遗传学病变尚不清楚的疾病。Tiacci等采用全外显子组(whole-exome)大规模平行测序的方法,对一名HCL源头病人外周血中白血病细胞和对应的正常细胞进行分析,搜索与HCL相关的突变,再对来自另外47名HCL病人的样品进行Sanger测序来确认搜索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及Sanger测序确认了5个错义的体细胞克隆突变,其中包括一个能产生BRAF V600E变异蛋白的BRAF基因杂合突变。BRAF V600E在其它肿瘤中是致癌突变,于是他们重点分析了这一遗传学病变。Sanger测序在其它47名HCL病人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突变。该研究检测的195名患有其它外周B细胞淋巴瘤或白血病的病人不携带BRAF V600E变异体,包括38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所致的豚鼠听力损伤与其耳蜗毛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6只豚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庆大霉素组和奈替米星组,连续给药14d,利用TUNEL法原位检测动物耳蜗毛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豚鼠耳蜗未见凋亡毛细胞,庆大霉素组豚鼠耳蜗基底回内外毛细胞均消失,第3回中第1排外毛细胞消失,第2,3排外毛细胞发生凋亡,第2回中第1,2排外毛细胞发生凋亡。而奈替米星组豚鼠耳蜗基底回中第1,2排外毛细胞丢失,第3排外毛细胞发生凋亡,第3回中第1排外毛细胞丢失,第2排外毛细胞发生凋亡。第2回毛细胞中仅见第1排外毛细胞凋亡。结论:给予豚鼠庆大霉素或奈替米星后均可引起其听力损伤;其耳毒性的产生可能与其引起的耳蜗毛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总结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10例患者肿瘤位于右侧小脑半球5例,左侧3例,小脑蚓部2例;CT和MRI表现为类圆形或边缘略不规则形肿块,9例为囊实性,1例为实性,瘤周无水肿或水肿轻微,7例因肿瘤压迫四脑室出现梗阻性脑积水.结论 小脑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在显示肿瘤本身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方面明显优于CT.诊断时有时需与血管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及转移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对豚鼠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3只豚鼠随机分为丁咯地尔组(5只),噪声损伤组(5只),正常对照组(3只)。采用105 dB SPL(sound presure level,声压级)白噪声刺激,连续5 d(5 h/d)制造噪声性耳聋动物模型,其中丁咯地尔组在每天噪声刺激前30 min给予丁咯地尔(200 mg/kg)灌胃。豚鼠在给噪前后进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给噪后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耳蜗外毛细胞受损情况。结果噪声损伤组及丁咯地尔组豚鼠噪声刺激前后ABR阈值分别为(17.50±3.80)dB SPL、(16.00±3.94)dB SPL和(67.08±6.20)dB SPL(、49.00±4.59)dB SPL,两组豚鼠经噪声刺激后阈值的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POAE幅值的下降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丁咯地尔组豚鼠ABR阈值的升高和DPOAE幅值的下降与噪声损伤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耳蜗基底膜铺片观察到凋亡、坏死和缺失的受损外毛细胞,计算其受损率发现,丁咯地尔组豚鼠外毛细胞受损率明显低于噪声损伤组(P<0.01)。结论预防性使用丁咯地尔可以减轻噪声对豚鼠耳蜗的损害,对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