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0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6篇
  1篇
中国医学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1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将180例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中西医外治和西药内服的综合疗法;对照组60例采用西药口服和外用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用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9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其中复发7例;对照组痊愈31例,有效15例,无效14例,其中复发9例。经Ridit检验,u=3.6667,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发率比较,经统计学检验χ2=4.15,两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UVA/UVB联合照射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科采用上海希格玛公司生产的紫外线光疗仪SS-03A,行UVA/UVB联合照射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132例。结果:治愈127例,显效5例。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照射部位出现皮肤轻度红斑、脱屑,有轻度瘙痒、辣痛感及色素沉着。结论:UVA/UVB联合照射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3.
伊曲康唑联合中药外洗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采用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联合中药外洗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在本院就诊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00例,男78例,女22例;年龄16~20岁20例,>20~30岁41例,>30~40岁22例,>40~50岁12例,>50~56岁5例;病程7 d~6个月。学生、工人、司机、军人和农民共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卡氏搽剂联合倍佳外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78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卡氏搽剂和倍佳外用,每日1次;对照组38例给予2%酮康唑洗剂外洗,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5%、65.8%,治疗结束停药2周时有效率分别为92.5%、68.4%,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8,P〈0.05;x^2=4.84,P〈0.05)。结论:卡氏搽剂联合倍佳外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确实,方法可靠,可作为临床常规选用外用药之一。  相似文献   
85.
痤疮是美容皮肤科的常见病种之一,又叫青春痘、面皰或粉刺、毛囊炎,除儿童外,人群中约有80%~90%的人患本病或曾经患过本病(包括轻症在内),严重者影响患者面部美观。以下验方对治疗痤疮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对脱发性毛囊炎诊疗的认识及其抗菌治疗的药物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脱发性毛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菌药物疗效。结果:17例患者中男女比为3.25∶1,其中7例(41.2%)顶枕部均有累及,2例患者可见簇状发。治疗主要使用盐酸米诺环素、克拉霉素与利福平,总疗程2周至1年,除2例患者出现复发外,余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控制,毛囊炎症消失。结论:病程长、而抗菌药物疗程短是复发的主要因素。盐酸米诺环素是治疗轻症患者的非常有效的抗菌药物,与利福平或者克拉霉素联用可以有效治疗中度甚至耐药病例。阿维A及复方甘草酸苷的使用有助于缩短疗程、早期控制炎症。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45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外用,对照组采用酮康唑乳膏外用,均早晚各1次,疗程4周。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81.30%和47.54%(P<0.01);试验组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优于酮康唑乳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和致病菌特点,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均以1:1设置病例对照组,调查发病相关因素,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培养阳性菌株采用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学方法鉴定到菌种,比较菌种分布。结果 共收集到163例花斑糠疹和132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花斑糠疹发病相关的因素有多汗和油性皮肤,与马拉色菌毛囊炎发病相关的因素有男性、潮湿环境、多汗、油性皮肤、刺激性食物、甜腻食物。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花斑糠疹的危险因素有多汗和油性皮肤,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危险因素有多汗、油性皮肤、男性和甜腻性食物。两种疾病致病菌均以合轴马拉色菌为优势菌,但糠秕马拉色菌在毛囊炎中占较高比例。结论 多汗和油性皮肤是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共同的危险因素,而男性、甜腻性食物为马拉色菌毛囊炎独有的危险因素,两种疾病致病分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89.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eosinophilic pustular folliculitis,EPF)又称为Ofuji病(Ofuji's disease,OD),1970年由日本学者Ofuji首次命名报告[1],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皮肤、毛囊性疾病.EPF临床较罕见,我中心门诊自2007年10月-2011年6月诊治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例EPF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其中男6例,女2例,男女比例为3:1,平均年龄33岁(23~61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病程3.33年.8例患者中除2例为香港居民,其余均为本省居民,家族成员中均无类似患者.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除湿清热颗粒剂联合伊曲康唑和酮康唑洗剂治疗湿热蕴结型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湿热蕴结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伊曲康唑胶囊口服、酮康唑洗剂外涂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除湿清热颗粒剂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真菌清除率100.00%、复发率8.00%,对照组分别为70.73%、75.61%、42.1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除湿清热颗粒剂联合伊曲康唑和酮康唑洗剂治疗湿热蕴结型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