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2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139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25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0篇
内科学   245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858篇
预防医学   87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04篇
  3篇
中国医学   239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黄芪对感染病毒大鼠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效应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目的:了解黄芪对感染柯萨奇病毒心肌细胞 L 型钙通道的影响,以探讨黄芪用于心肌炎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柯萨奇 B_3病毒感染急性分离的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利用膜片钳技术记录 L 型钙通道电流。结果:黄芪不影响正常心肌细胞 L 型钙通道电流的幅度,但可减缓 L 型钙通道电流的衰减。病毒感染增加心肌细胞 L 型钙通道电流的幅度,并改变其电压依赖性而使电流电压曲线向左下偏移。黄芪可抑制病毒感染细胞 L 型钙通道电流的增加。结论:黄芪通过抑制感染细胞经 L 型钙通道的跨膜钙内流和稳定 L 型钙通道的作用,可防止病毒感染可能导致的细胞内钙超载和异常电活动,从而对感染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心肌炎脏受对鼠柯萨奇B_3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鼠柯萨奇B_3病毒性心肌炎模型,观察心肌炎胶囊对发病率、死亡率及心肌组织学的影响。结果:心肌炎胶囊能够明显降低鼠心肌炎的发病率、死亡率(P<0.05,P<(0.01),减轻病理改变程度。结论:心肌炎胶囊对鼠柯萨奇B_3病毒性心肌炎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3.
柯萨奇病毒与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慢性心肌炎有 45 %~ 65 %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其引起心肌损伤的原因可能与宿主自身免疫状况、病毒毒株等多种因素有关 ,现将其引起心肌损伤的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柯萨奇病毒心肌炎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固相夹心法和放射免疫抑制法对76例柯萨奇病毒心肌炎患者cTnI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检测,与45例同期肺炎对照组患儿cTnI、CK-MB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心肌炎组患儿CK-MB较对照组的显著增高,心肌炎组血清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阳性率.结论 cTnI是较CK-MB更敏感的指标.cTnI的测定有益于柯萨奇病毒心肌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重组集成干扰素α(NIFN con α)对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柯萨奇病毒B1和B3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细胞病变抑制法,以已上市的重组集成干扰素α(干复津)及干扰素α作为阳性对照,观察不同浓度的NIFN con α对不同病毒感染绿猴肾细胞(Vero)和狗肾细胞(MDCK)的抑制作用。结果:NIFN con α对MDCK细胞和Vero细胞的TD50分别为(>250±0)μg/ml和(>192±0)μg/ml。对单纯疱疹Ⅰ型和Ⅱ型病毒的IC50分别是(2.8×10-4±8.5×10-5) 和(1.8×10-4±8.5×10-5)μg/ml;对柯萨奇病毒B1和B3的IC50分别是(8.8×10-8±1.4×10-8)和(1.5×10-7±4.2×10-8)μg/ml,抑制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的IC50分别是(2.5×10-2±1.2×10-2)和(>10±0)μg/ml。结论:NIFN con α与干复津一样对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和流感病毒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干扰素α相比,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较弱,但对单纯疱疹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优于干扰素α。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病毒性心肌炎(VMC)的柯萨奇B组病毒(CBV)感染特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定量检测CBVB1-6IgM抗体。结果:CBVB1—6型IgM抗体阳性检出率52.5%(72/137),B3型最高占40.3%(29/72),其次依次为B2型、B4型、B5型,分别为26.4%(19/72)、20.8%(15/72)、6.9%(5/72),B1型和B6型各2.8%(2/72):而对照组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3.6%(19/140)。病毒性心肌炎血清中CBV1-6型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内蒙古地区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以HeLa细胞为模型,观察从苦参中提取的槐果碱在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3m(CVB3m)的作用.方法 ①用微量细胞培养法观察槐果碱对HeLa细胞的毒性.②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抑制法观察槐果碱体外抗CVB3m作用.③用MTT法和结晶紫染色法观察槐果碱对CVB3m感染的HeLa细胞的保护作用:在96孔板上种植HeLa细胞并予CVB3m吸附1 h,加入不同浓度的槐果碱,并设立病毒、细胞、槐果碱对照,培养15 h后以MTT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测定比较各组细胞能量代谢率和细胞存活数.结果 ①槐果碱稀释到<391 μg/mL,对HeLa细胞无毒性;≥783 μg/mL引起HeLa细胞CPE.②槐果碱6.25 ~ 50 μg/mL有直接抗病毒作用,减轻CPE;>100 μg/mL反而会加重、加快CPE.③槐果碱1.56 ~ 25 μg/mL对感染CVB3m的HeLa细胞有保护作用,用MTT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测得细胞能量合成代谢、细胞存活数较病毒对照组增加(P<0.05);槐果碱在50、100 μg/mL时反而加重病毒对细胞的抑制,使细胞存活数、细胞代谢率较病毒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 一定浓度的槐果碱在体外有抗CVB3m作用,对感染CVB3m的HeLa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8.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以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伴有心包炎、心内膜炎等,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由于临床症状多样,往往给诊断带来困难.我院自1996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4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大蒜多糖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group Btype3, CVB3)作用。方法 观察大蒜多糖A,B,C的细胞毒性、对CVB3直接灭活作用、抗CVB3吸附作用及对CVB3生物合成抑制作用。结果 大蒜多糖A,B,C对Hep-2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分别为1000, 800, 4000μg/mL;均无直接灭活CVB3及抗CVB3吸附作用;除A外,B和C均可剂量依赖性抑制CVB3生物合成.。结论 大蒜多糖B和C在体外通过抑制CVB3生物合成而发挥抗CVB3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oxsackie and Adenovirus receptor (CAR) in renal-cell carcinoma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AR to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the carcinomas.METHODS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SP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Coxsaekie and Adenovirus receptor in 48 cases of renalcell carcinoma and in 12 cases of normal renal tissue 2 cm away from the tumor tissue.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CAR were 100% in 12 cases of para-tumcr normal renal tissue and 35.4% in 48 cases of renal-cell carcinoma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of CAR expression between them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grades of the tumor were as follows: 22 in Grade Ⅰ, 17in Grade Ⅱ and 9 in Grade Ⅲ with the CAR positive rate being 54.5%,23.5% and 11.1%,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 expression and tumor grading (P<0.05). In addition, the number of the cases in stages Ⅰ to ⅣV were 19, 13, 11 and 5 respectively, with the respective positive rates being 57.9%, 30.8%, 18.2% and 0.0%, i.e. there also wa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 expression and the stage (P<0.05).CONCLUSION CAR expression is down-regulated in renal-cell carcinoma compared with normal tissue. The level of CAR may be a sensitive predictor of differentiation,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Loss of CAR expression correlates with the invasive phenotype in our analysis of renal-cel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