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854篇
  免费   12445篇
  国内免费   6562篇
耳鼻咽喉   1824篇
儿科学   2465篇
妇产科学   1771篇
基础医学   8132篇
口腔科学   1226篇
临床医学   44546篇
内科学   19283篇
皮肤病学   1240篇
神经病学   8655篇
特种医学   65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2篇
外科学   14243篇
综合类   66593篇
预防医学   23345篇
眼科学   888篇
药学   28940篇
  654篇
中国医学   25909篇
肿瘤学   2378篇
  2024年   2332篇
  2023年   8160篇
  2022年   7089篇
  2021年   9225篇
  2020年   8551篇
  2019年   8558篇
  2018年   3528篇
  2017年   6180篇
  2016年   6374篇
  2015年   6773篇
  2014年   11145篇
  2013年   10497篇
  2012年   13207篇
  2011年   13760篇
  2010年   13119篇
  2009年   12871篇
  2008年   16315篇
  2007年   14304篇
  2006年   13427篇
  2005年   14703篇
  2004年   11082篇
  2003年   9399篇
  2002年   7017篇
  2001年   5859篇
  2000年   4267篇
  1999年   3557篇
  1998年   2784篇
  1997年   2504篇
  1996年   2380篇
  1995年   2111篇
  1994年   1793篇
  1993年   1222篇
  1992年   1104篇
  1991年   1054篇
  1990年   841篇
  1989年   919篇
  1988年   197篇
  1987年   211篇
  1986年   149篇
  1985年   123篇
  1984年   77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严重公共问题之一,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特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ASD患儿维生素D(VitD)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健康儿童,VitD缺乏可能与ASD的发病机制相关。本文就VitD与ASD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收集可能与患者术后早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的因素,采用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对相关因素与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7 d,21例(33.9%)患者面神经功能正常,41例(66.1%)患者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术后6个月,49例(79.0%)患者面神经功能为正常,13例(21.0%)患者面神经功能损伤。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越大、肿瘤与面神经黏连越紧密,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P=0.002、0.002);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3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程度、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7 d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0.014);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0.030)。 结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越紧密、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患者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术后6个月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D)联合鱼油对糖尿病前期(PDM)患者糖脂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PDM患者132例,随机均分为联合组(VitD+鱼油)、VitD组(VitD)和对照组(不干预)。比较各组糖脂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 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联合组甘油三酯降低,白细胞介素-10增高(P<0.05),联合组和VitD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肿瘤坏死因子-α、胰岛素抵抗指数、前列腺素E2、瘦素、抵抗素降低(P<0.05),空腹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脂联素增高(P<0.05),且联合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 结论维生素D联合鱼油治疗PDM患者可改善其脂代谢和胰岛功能相关指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目的:调查青少年双相障碍门诊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就诊的172例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根据有无自伤,将患者分为NSSI组和非NSSI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双相类型、父母婚姻状况、童年创伤等因素和自杀风险评估量表评分、贝克绝望量表评分差异。结果:NSSI行为发生率为34.3%,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双相类型、父母婚姻状况、童年创伤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SI组患者自杀风险评估量表和贝克绝望量表评分均高于非NSSI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风险程度及绝望程度是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NSSI行为在青少年双相障碍门诊患者中较为常见,自杀风险程度和绝望程度是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甲状腺自身抗体在格雷夫斯甲亢治疗前后的变化及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低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2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253份血清TMAb、TGAb、TPOAb三种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其中原发性甲低11例为对照组,原发性甲亢组101例,经131I治疗一个疗程后有效76例、无效15例、甲低1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20例,经131I治疗后全部甲低20例。对比分析131I治疗前后6个月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出率。结果 TMAb、TGAb、TPOAb三种自身抗体在原发性甲低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7%、81.8%、90.9%,三种自身抗体在原发性甲亢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4%、67.3%、71.3%,原发性甲亢与原发性甲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自身抗体在甲亢131I治疗后甲低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0%、70.0%、70.0%,与原发性甲低组或甲亢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自身抗体在甲癌131I治疗后甲低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0%,与原发甲癌治疗前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原发性甲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雷夫斯甲亢患者治疗后甲低三种自身抗体阳性率较高,与治疗前三种自身抗体阳性有关。甲癌患者治疗后甲低三种自身抗体阳性率较低,亦与治疗前三种自身抗体阳性有关。三种自身抗体是否阳性与131I治疗后甲低无必然联系,只与治疗前三种自身抗体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52例OSAHS患儿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记录手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时间及最低血氧饱和度)、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所占百分比变化。结果手术治疗6个月后患儿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时间较术前均显著降低[(1.7±0.6)次/h比(8.4±1.3)次/h,(5.0±1.7)次/h比(17.0±2.1)次/h,(24±5)s比(87±6)s,(30±9)s比(63±11)s,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显著增高[(91±7)%比(74±13)%](P<0.05);患儿术后1个月Ig A、Ig G、Ig M等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百分比较术前显著降低[(1327±315)mg/L比(1635±407)mg/L,(8.8±1.6)g/L比(11.7±1.7)g/L,(1014±244)mg/L比(1270±379)mg/L,(35±4)%比(39±4)%,P<0.05],而术后6个月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治疗OSAHS疗效显著,短期免疫指标有所下降,但长期免疫参数均可恢复至正常水平,对患儿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临床疗效及对内皮功能影响。方法:选取84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降血压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对内皮功能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10%)高于对照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内皮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可提高治疗效果,提高血管内皮素功能。  相似文献   
59.
朱增强 《当代医学》2016,(11):48-49
目的 观察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距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并复查X线.记录踝关节功能评分、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8~12个月骨愈合,愈合良好30例,骨延迟愈合4例,末次随访均愈合良好.踝关节功能评分72~95分,90分以上12例,80~90分18例,72~80分4例.临床效果满意26例,一般8例,无不满意患者.2例Ⅱ型患者出现距骨部分缺血坏死,2例Ⅱ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可作为HawkinsⅠ、Ⅱ型骨折首选,HawkinsⅢ型的手术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60.
刘峰 《新中医》2021,53(18):41-44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纳入96 例气阴亏虚兼瘀血内阻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 例。2 组患者均予常规降压、降糖、调脂以及调整心态、饮食等治疗措施,并服用华法林钠片治疗,观察组加予益心舒胶囊治疗。2 组疗程均为3 个月。观察2 组治疗前及治疗3 个月后凝血功能指标、心房颤动发作情况、血浆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 以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 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观察组PT、APTT、TT、INR 均长于或高于对照组(P<0.01)。2 组心房颤动发作时间与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缩短或降低(P<0.01),观察组心房颤动发作时间与发作频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1)。2 组血浆NT-proBN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血浆NT-proBN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2 组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b)、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4 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心舒胶囊治疗气阴亏虚兼瘀血内阻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在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心功能以及缓解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明显,且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