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甲状腺自身抗体在格雷夫斯甲亢治疗前后的变化及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低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2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253份血清TMAb、TGAb、TPOAb三种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其中原发性甲低11例为对照组,原发性甲亢组101例,经131I治疗一个疗程后有效76例、无效15例、甲低1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20例,经131I治疗后全部甲低20例。对比分析131I治疗前后6个月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出率。结果 TMAb、TGAb、TPOAb三种自身抗体在原发性甲低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7%、81.8%、90.9%,三种自身抗体在原发性甲亢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4%、67.3%、71.3%,原发性甲亢与原发性甲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自身抗体在甲亢131I治疗后甲低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0%、70.0%、70.0%,与原发性甲低组或甲亢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自身抗体在甲癌131I治疗后甲低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0%,与原发甲癌治疗前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原发性甲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雷夫斯甲亢患者治疗后甲低三种自身抗体阳性率较高,与治疗前三种自身抗体阳性有关。甲癌患者治疗后甲低三种自身抗体阳性率较低,亦与治疗前三种自身抗体阳性有关。三种自身抗体是否阳性与131I治疗后甲低无必然联系,只与治疗前三种自身抗体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2.
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除影像学方法外,血清甲胎蛋白(AFP)是最常用、特异性高的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虽然对消化道肿瘤有诊断意义,但灵敏度低。加拿大学者于1989年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存在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现称为肿瘤相关物质),对多种肿瘤有诊断意义,为早期发现癌及转移的有效指标。本研究联合检测上述三种标志物,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8分泌水平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0例正常人和44例HBV感染者PBM℃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IL-18在上清液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及患者组PBMC上清液中IL-18有低水平表达,经PHA刺激后其活性明显升高(与未刺激组比较,P〈0.01);正常及患者组PBMC经PHA刺激后,患者组IL-18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轻度及中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岁(P〈0.01)、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血HBV—DNA复制指标水平越高,IL-18活性越低;患者组血清ALT水平与PBMC经PHA刺激后的IL-18活性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5,P〈0.01)。结论PBMC能表达IL-18;乙型肝炎慢性化以及高复制状态可能与PBMC分泌IL-18活性降低有关;IL-18水平在HBV感染者不同阶段的变化有助于了解和观察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蛋白质因子VEGF和AFP与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LISA法和RIA法检测对照组、慢性肝炎组和重型肝炎组2种因子的血清水平.并评价对患者恢复、死亡和肝移植的诊断效率.结果 对照组、慢性肝炎组和重型肝炎组的VEGF水平分别为(43.8±12.7)pg/ml、(44.1±15.4)pg/ml和(56.7±19.2)pg/ml(P<0.01,P<0.01);AFP水平分别为(10.5±2.3)ng/ml、(15.7±15.5)ng/ml和(98.9±144.7)ng/ml(P<0.01,P<0.05).重型肝炎恢复、死亡和移植组的VEGF水平分别为(79.5±16.3)pg/ml、(38.4±12.5)pg/ml和(40.5±12.9)pg/ml(P<0.01,P<0.01);AFP水平分别为(125.2±162.4)ng/ml、(23.4±21.0)ng/ml和(39.6±5.2)ng/ml(P<0.01,P<0.01).VEGF和AFP水平降低,对重型肝炎死亡/移植的诊断效率为69.4%和72.2%.结论 血清AFP和VEGF低水平变化提示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差,反之提示重型肝炎患者预后良好.AFP和VEGF与重型肝炎的肝细胞再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测定45例健康对照者和50例AMI组患者血清PCT与hs-CRP含量.比较两者对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在低危、中危、高危中的差异及ST段抬高性AMI与非ST段抬高性AMI中的差异.结果 AMI患者血清中PCT与hs-CRP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并从低危、中危、高危逐渐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3例ST段抬高性AMI患者1个月内死亡率13.0%、PCT2.01±0.63ng/mL,明显高于27例非ST段抬高性AMI患者1个月内死亡率3.7%、PCT0.84±0.33n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34,P<0.01).在早期低危组AMI患者中,PCT阳性分布要高于hs-CRP(X2=5.001,P<0.01).但在中危、高危组AMI患者中,PCT与hs-CRP阳性分布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0.170与X2 =2.060,P>0.05).血清PCT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62,P<0.01).结论 在AMI患者血清中,PCT与hs-CRP含量显著增高可能是预测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具有预测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131I治疗和手术治疗3种,其中ATD治疗疗效较差、复发率高,且治疗后白细胞减低、肝功能损害和皮肤过敏反应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7.
肺癌患者血清4种生长因子测定及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测定肿瘤特异生长因子 (TSGF ,现称肿瘤相关物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Ⅱ (IGF Ⅱ )、转化生长因子(TGF a)和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 ,探讨与肺癌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对照组 30例为健康体检者 ,平均年龄 41.5岁 ;肺癌组 2 5例为确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 ,平均年龄 51岁 ;转移癌组 6例 ,为肺癌患者并明显有骨、肝、脑和淋巴结转移患者 ;化疗后组 31例。1 2 方法 患者空腹采血 ,血清 2 0℃保存备检。TS GF测定用比色法 ,试剂盒由福建新大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IGF 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颈部转移与肺/骨转移131I治疗与全身显像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115例DTC患者,依据病理及影像学检查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103例和肺/骨远处转移组12例.在相关管理指标、131I清甲治疗、131I-WBS、年龄、病理类型、131I疗效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DTC颈部转移中危组的TG、RAIU水平明显低于远处转移高危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TSH水平明显高于高危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Ab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31I治疗与治疗后全身显像,115例甲状腺癌发现肺转移9例、骨转移3例,甲状腺癌远处转移率为10.43%;在12例高危组患者中,年龄≤45岁组发生肺转移7/75例、年龄>45岁组发生肺转移2/4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79,P>0.05);年龄≤45岁组发生骨转移0例,年龄>45岁组发生骨转移3/4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2,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远处转移10/95例,甲状腺滤泡状癌远处转移2/2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5,P>0.05);颈部转移组甲状腺残留去除率为65.05%,远处转移组颈部甲状腺残留去除率为58.33%,两组去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11,P>0.05).症状改善在甲状腺癌肺转移经131I治疗后100%近期有效,在骨转移131I治疗后66.7%近期有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3,P >0.05).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或肺/骨转移患者的诸多管理随访指标包括131 I全身显像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积极用131I清甲治疗、清灶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对治愈甲状腺癌或缓解病情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SISA法测定肺癌患者、良性肺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浆VEGF水平,并评价对肺癌转移和死亡的诊断效率。结果肺癌组、良性组的VEGF水平[(115.3±43.5)ng/L、(92.7±31.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45.9±20.3)ng/L]。肺癌组的VEGF水平高于良性组,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良性组经治疗后的VEGF水平明显降低。肺癌组VEGF水平升高的阳性率为76%。在肺癌组VEGF水平升高组中,6个月内转移率为65%,死亡率为19%;在肺癌组VEGF水平正常组中,6个月内转移率为10%,死亡率为10%(与升高组比较,P<0.01,P<0.05);VEGF水平升高对肺癌转移和死亡的诊断效率为83%。结论血浆VEGF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肺癌生长和转移的重要因子,其高水平表达提示患者预后差,反之提示患者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γ干扰素(IFN-γ)水平在曼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0名正常人和44例HBV感染者的PBMC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前后IFN-γ在上清液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及患者组PBMC上清液中IFN-γ低水平的活性表达;经PHA刺激后其活性明显升高(对照组23.7±12.7升高至117.2±64.7 pe/mL,n=20,t=10.41,P<0.01;轻度组24.6±9.3升高至57.4±27.1 pg/mL,n=21,t=4.92,P<0.01;中度组30.1±15.5升高至81.6±42.2 pg/mL,n=15,t=4.45,P<0.01;重度组35.6±17.9升高至114.5±49.3 pg/mL,n=8,t=4.26,P<0.01),但患者组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77.2±64.7vs57.4±29.1、81.6±42.2、114.5±49.3 pg/mL,t值分别为7.50、5.28和2.77,P<0.01);患者组IFN-γ与血清HBV-DNA水平呈明显负相关(γ-0.49,P<0.01).结论:乙型肝炎慢性化以及高复制状态可能与PBMC分泌IFN-γ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