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5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11.
掌叶大黄不同炮制品泻下、止血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诗塔  雷鹏  李新中  刘韶  李前霖 《中药材》2008,31(2):199-201
比较掌叶大黄四种炮制品(生大黄、熟大黄、大黄炭与酒大黄)的泻下、止血作用差异.方法①用墨汁推进度实验方法,观察掌叶大黄炮制品泻下作用的差异.②用毛细玻璃管法和小鼠断尾法观察掌叶大黄炮制品止血作用的差异.结果①掌叶大黄不同炮制品中,生大黄泻下作用最强,熟大黄、酒大黄稍缓,大黄炭有止泻作用.②掌叶大黄不同炮制品中,大黄炭的止血效果最强,生大黄次之,熟大黄、酒大黄止血作用不显著.结论掌叶大黄不同制品组的泻下作用与止血作用均存在差异,应对证用药.  相似文献   
112.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Baill.的根及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泻火解毒、凉血祛瘀、清热利湿的功效。其主要成分为蒽醌及二蒽酮类衍生物、鞣质等。长期以来,生大黄及其炮制品单方或复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常取得简、便、验、速的效果。因此笔者对其急症应用与药理进行综述。1治疗便秘为大黄最传统的功效,取其泻下攻积作用,荡涤积垢。方法为生大黄粉温水送服或生大黄片泡服,重症患者用生大黄粉加开水冲泡,置温后保留灌肠。特别是胸腰椎骨折术后能使患者2~10h内排便…  相似文献   
113.
刘杰  刘培  郭盛  钱大玮  严辉  韩智杰  段金廒 《中草药》2017,48(3):567-572
目的对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的不同组织器官(主根、根头、支根、根皮、叶柄和叶片)的主要资源性成分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法、粗纤维检测(Weende)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对掌叶大黄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蒽醌类、可溶性多糖类、总纤维素和无机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掌叶大黄主根、根头、支根、根皮中分别含芦荟大黄素3.22~4.33、1.33~2.32、3.21~3.68、3.22~3.76 mg/g,大黄酸0.77~1.36、2.46~2.52、1.16~1.46、1.02~1.21 mg/g,大黄素0.27~0.39、0.28~0.34、0.30~0.42、0.31~0.67 mg/g,大黄酚2.85~3.70、2.78~3.01、4.02~4.81、4.05~4.72 mg/g,大黄素甲醚1.88~2.44、1.82~2.01、2.48~3.02、3.61~4.46mg/g。而叶中含芦荟大黄素0.56~1.07 mg/g,大黄酸0.45~0.69 mg/g,大黄素1.41~1.91 mg/g。主根、叶柄、叶片中可溶性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76%~10.42%、5.76%~7.63%和3.50%~5.72%。叶柄和叶片中纤维素质量分数分别为15.54%和10.20%。掌叶大黄叶片中Ca量最高,达88.53 mg/g,K、Mg、Al、Fe依次为32.42、12.93、1.22、1.17 mg/g;叶柄中Ca、K量分别为80.60、28.73 mg/g,高于主根21.08、14.09 mg/g;叶柄中Na量为2.66 mg/g,高于主根0.26 mg/g和叶片0.57 mg/g。结论蒽醌类成分在根中的种类和量总体高于叶柄和叶片,符合传统入药部位的认识。叶片中大黄素量大致为根中的5倍,叶柄、叶片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纤维素和可溶性多糖类成分,元素种类丰富,可进一步深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4.
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掌叶大黄药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Y  Miao XL  Wu PA  Li YF  Liu FL  Wei SC 《中药材》2011,34(8):1196-1199
目的:优选掌叶大黄药材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方法:将大黄趁鲜切片加工,以晒干法、阴干法、微波法、不同温度烘干等不同方式干燥,其加工品的折干率、蒽醌衍生物含量及横切面质地和色泽变化与传统加工方法比较。结果:趁鲜切制对掌叶大黄药材折干率影响不大,但能明显降低蒽醌类成分含量,药材横切面色泽褐变明显;不同干燥方式以熏干法的蒽醌类成分含量、横切面色泽质量最好,阴干和微波法其次,80℃烘干最差。结论:掌叶大黄产地加工不宜趁鲜切片加工,干燥方式以传统的熏干法最好。  相似文献   
115.
目的:对掌叶大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聚酰胺、凝胶等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和理化鉴别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掌叶大黄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2,5-二甲基-6,8-二羟基色原酮(1),1-甲基-2,8-二羟基-3-羧基-9,10-蒽醌(2),ω-羟基大黄素(3),4′-羟基苯基-2-丁酮(4),4′-羟基苯基-2-丁酮-4′-O-β-D-(2″-O-没食子酰基-6″-O-(4′′′-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5),反式-3,5,4′-三羟基二苯乙烯-4′-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6),4′-羟基苯基-2-丁酮-4′-O-β-D-(6″-O-桂皮酰基)-葡萄糖苷(7),4′-羟基苯基-2-丁酮-4′-O-β-D-(6″-O-(4′′′-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8),反式-3,5,4′-三羟基二苯乙烯-4′-O-β-D-葡萄糖苷(9)。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6.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味苦、性寒,入脾胃、心、肝、大肠经,具有泻下软坚,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利胆退黄的作用。由于病情不同及个体差异,临床应用时须加工炮制。通过炮制可引药归经、改变或缓和药性,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降低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更好地发挥药效。现将大黄常用的四种炮制方法应用及疗效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7.
掌叶大黄籽粒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为掌叶大黄种子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选用开花一致的三年生掌叶大黄种株,开花10 d后定期测定籽粒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结果:灌浆初期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起点相近,还原糖起点高,但均在花后16 d内增加.之后可溶性糖短暂下降后波动上升,还原糖急剧下降后波动变化.淀粉积累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开花36 d后达到相对稳定高的水平,积累速率受天气影响大.籽粒蛋白质含量呈"高-低-高"变化趋势.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在花后36 d内随籽粒充实显著提高,与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掌叶大黄种子属蛋白质含量较低的类型.籽粒淀粉含量达到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成熟度决定其发芽质量,最佳采收期在花后46~52 d(7月上旬),茎秆尚未枯萎,籽粒淀粉含量达11.5%左右为宜.为防落粒应采用网袋采收,风干后脱粒.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建立3种基原大黄(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唐古特大黄)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UPLC法同时测定51批大黄指纹图谱及14个化学成分含量,并通过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不同基原大黄药材进行全面质量评价.结果 建立了3种基原大黄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19.
作为MYB (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转录因子家族的一大类, R1-MYB (MYBrelated)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环境胁迫及激素信号转导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基于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系统筛选掌叶大黄R1-MYB家族基因,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理化、结构域及分子进化等特性,利用RNA-seq进行基因组织表达分析,并检测RpMYB24响应激素、非生物胁迫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共鉴定到掌叶大黄49个R1-MYB家族基因,主要编码热稳定的亲水蛋白,大部分定位于细胞核。各蛋白无规卷曲和α螺旋所占比例较大,存在MYB家族标志性的W型保守氨基酸。掌叶大黄R1-MYB家族成员分布于CCA1 (circadian clock associated 1)-like、I-box (GATAAG)-like、CPC (CAPRICE)-like、TRF (telomere repeat binding factor)-like和TBP (TATA binding protein)-like 5个亚组,且CCA1-like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