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4篇
  免费   800篇
  国内免费   1038篇
耳鼻咽喉   296篇
儿科学   406篇
妇产科学   114篇
基础医学   1294篇
口腔科学   122篇
临床医学   1354篇
内科学   1307篇
皮肤病学   352篇
神经病学   369篇
特种医学   2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81篇
综合类   3022篇
预防医学   903篇
眼科学   253篇
药学   1014篇
  30篇
中国医学   358篇
肿瘤学   1260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312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455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628篇
  2011年   760篇
  2010年   713篇
  2009年   642篇
  2008年   884篇
  2007年   727篇
  2006年   695篇
  2005年   772篇
  2004年   551篇
  2003年   434篇
  2002年   378篇
  2001年   348篇
  2000年   291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241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12.
目的分析一腓骨肌萎缩症家系的临床表现及不同基因检测方法的特点。方法收集一CMT家系8名成员临床资料,并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双酶切方法及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PMP22基因突变情况,同时选择60名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的健康人做为对照组。结果该家系中患病者以行走不稳、跨阈步态,伴有弓形足为主要临床表现。该家系中5名成员经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双酶切及MLPA方法均检测出PMP22基因重复序列,其中出现临床症状的有4名(Ⅱ3、Ⅱ9、Ⅱ11、Ⅲ7),未出现临床症状但基因检测结果示PMP22基因重复序列的为携带者有1名(Ⅲ5),家系中余3名成员及对照组60名均未见重复序列。结论基因检测在明确CMT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且MLPA法筛查基因时操作更简便、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Degos病)是一类非常罕见的疾病,其皮损特点是萎缩性丘疹和多种系统症状。作者描述了1例33岁的男性患者,其表现为泛发性皮损,与恶性萎缩性丘疹病的体征一致。患者病程中甚至发生阴茎溃疡,此症状以往仅有少数报道。患者发病2.5年后死于小肠复穿孔。实验室检查显示Leide nV因子突变和狼疮抗凝物的出现,但未发现抗心肌磷脂抗体。患者先后接受了窄波紫外线(UV)、强的松龙和阿司匹林、己酮可可碱、华法林的治疗。尽管接受了这种强抗凝血和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皮损和系统症状仍未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肌松拮抗在麻醉恢复过程中是很关键的环节,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应用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和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配伍,以防止新斯的明的心动过缓效应并有效地发挥后者的肌松拮抗作用。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能选择性作用于M1和M3受体,而对主要分布于心脏神经突触前膜的M2受体无明显作用,与阿托品相比,对心血管系统干扰轻微,具有保护HR的双向调节机制[1]。本研究通过观察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分别和新斯的明配伍用于肌松拮抗时对肌松恢复、血液动力学、瞳孔大小等的影响,以期为在临床中新斯的明拮抗肌松时提供更好的配伍用药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下称甲低)是一种常见的能引起小儿智力低下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患儿出生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出现较典型甲低症状时多已有不可逆的大脑损害,常造成终生残疾。90年代以来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CH的发生与某些基因突变有关,如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甲状腺球蛋白(TG)、钠碘转运体(N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一家庭中患17α羟化酶/17,20裂链酶联合缺乏症的两姐妹及其父母的CYP17基因序列。方法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引物行PCR反应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两姐妹均表现为典型的17α羟化酶/17,20裂链酶联合缺乏,其CYP17基因均为985缺失TAC插入AA的纯合子突变,而其父母是杂合子突变。结论985缺失TAC插入AA杂合子仅是一遗传标志,并不能引起疾病,但这种纯合子突变或在此基础上再发生另一突变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古月 《国外医学情报》2006,27(11):44-44
来自于法国巴黎的研究人员Christine Katlama博士及其同事在近期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杂志上刊文报道说,对于那些预先接受过大剂量治疗并产生多重抗性突变的HIV患者而言,延长治疗间歇并不能恢复抗病毒药物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关于提到的《产前基因诊断白化病携带者一例》一文中的疏误之处,经核对,发现的确存在疏误:(1)tyrosinase,TYR应译为酪氨酸酶;(2)所检测到的突变位点为896位核苷酸,故对应的密码子为299位,核苷酸改变仍为精氨酸→组氨组;(3)TYR基因编码529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病原之一,并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发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根据HBV基因组DNA序列差异〉8%为判断标准,HBV被分为A-G八个基因型,而且其分布有地域性差异。基因型是影响病毒复制,抗病毒治疗疗效以及病毒变异的重要因素,基因型且与疾病的预后、治疗药物的选择等均有一定关系。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T、多引物对巢式PCR技术和DNA序列分析,分别测定142例慢性乙肝患血清中HBV DNA的病毒载量、乙肝病毒的基因型以及其前C区(G1896A)突变,旨在探讨浙江部分地区的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以及各基因型之间的病毒及前C区的突变的差异。为以后选择抗病毒药物治疗打下理论基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16基因突变在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及基因突变的机制。方法利用点突变检测仪、水平和垂直板电泳对p16基因的外显子1、外显子2的PCR扩增产物作缺失和点突变分析。结果在白血病35例临床标本中有22例发生缺失突变,6例发生点突变,突变率约80%。在22例缺失突变病例中,有10例为不完全缺失突变即有低于外显子509bp的扩增产物。结论p16基因含有“GC”DNA重复顺序,易发生DNA重组及易位和重排。在白血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