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3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20篇
内科学   95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666篇
预防医学   30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40篇
  17篇
中国医学   37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很多患者最先出现早搏,继而出现阵发性房颤,此时房颤可自行或者经过药物治疗而转复为正常的心律。但此病一旦发生,如不及时治疗,将持续进展,发作频率将越来越高,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逐渐失去作用,最后甚至变成永久性房颤,终身不能摆脱。  相似文献   
92.
《大众医学》2012,(7):63-63
我妈妈患有房颤,药物治疗效果不是很好,而且她经常会忘记吃药。听说现在有一种超微创手术疗法,治疗房颤效果很好,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青蒿提取物对房颤大鼠心肌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青蒿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青蒿组、卡托普利组。采用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以舌下静脉给药的方式建立房颤动物模型,隔日重复1次,连续4周,停药后心电图仍有典型房颤改变为造模成功。实验当日,动物静脉血,ELISA法测样品中TNF-α、ICAM-1浓度。结果模型组血清TNF-α、ICAM-1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提高(P<0.05)。卡托普利组在降低TNF-α、ICAM-1表达方面作用最为显著,青蒿组作用略差于卡托普利组(P>0.05)。结论青蒿提取物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ICAM-1,抑制心脏结构重构和电重构,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4.
射频消融术(Catheterradiofrequencyablation,RFCA)是目前被认为治疗心房颤动最有效、安全性高、损伤性小的医疗措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与效应性T细胞失衡的相关性及阵发性与持续性房颤患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40例孤立性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PAF组)2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CAF组)15例,另选择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清晨空腹抽血,以ELISA法检测3组血浆中IFN-γ、IL-4水平,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Th2细胞比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F组和CAF组Th1细胞比例和血浆IFN-r水平显著升高。3组间Th2细胞比例和血浆IL-4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AF组和CAF组间Th1细胞比例和血浆IFN-r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孤立性房颤患者的Th1细胞活性升高,Th1/Th2失衡,这种变化可能与房颤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96.
石红梅 《现代预防医学》2014,(21):4011-4013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对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1月门诊及住院的90例60~90岁老年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稳心颗粒治疗)30例,B组(美托洛尔治疗)30例,C组(稳心颗粒+美托洛尔联合治疗)30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比较、Pd(P波离散度)的改变。结果临床症状比较,治疗后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与A、B组比较无论是显效率还是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比较,治疗后C组较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Pd水平比较,三组治疗前Pd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在治疗后其Pd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且C组治疗后其Pd水平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联合应用能起到相互增效的作用,控制血压的同时增强了抗心律失常的效果,防止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和复发。  相似文献   
97.
李咏梅 《天津护理》2012,20(2):107-108
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其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已成为治疗房颤的主要治疗方法,其手术风险高于其他心律失常,部分并发症也成为房颤导管消融所特有,其中心包填塞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生率为0.6%〔1〕。心包填塞重在及时发现、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75岁以上高龄老年房颤患者的栓塞及出血风险及目前本院的抗栓治疗现状。方法根据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房颤治疗指南》中的CHA2DS2.VASe评分标准和HAS.BLED评分标准,对2011年3月-2011年9月在我院老年医疗科病房明确诊断存在心房纤颤、且年龄I〉60岁的老年患者分成〈75岁(老年组)和〉175岁(高龄老年组)两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龄老年组的CHA2DS2-VASe评分(5.65±1.12)和HAS-BLED评分(3.60±0.84)均显著高于老年组(分别为3.55±1.15和2.85±0.81);两组的抗栓治疗的比例均较低,且有显著差异(51.28%vs62.34%)。结论年龄〉75岁的高龄老年房颤患者存在极高的栓塞及出血双重风险,抗栓治疗的实施率也显著降低。对该类人群的治疗必须依托安全有效的抗栓策略,以改善目前的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99.
韦耀丽 《吉林医学》2014,(12):2567-2568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用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老年亚临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老年亚临床甲亢合并房颤患者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比索洛尔2.5~5 mg/d联用甲巯咪唑5~10 mg/d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给比索洛尔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24 h的平均心率,房颤转窦律情况,TSH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率明显下降,转窦性心率25例,TSH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心率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转窦性心律10例,TSH无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用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亚临床甲亢伴有房颤的老年患者,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0例,采用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连续护理,对比两组焦虑、抑郁程度以及INR达标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INR达标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SDS、S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给予其连续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