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1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8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82篇
内科学   46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666篇
预防医学   548篇
药学   820篇
  21篇
中国医学   2448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366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01.
有研究表明[1~ 2 ] ,血清胃泌素 (Gas)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有关。为探讨慢性胃炎儿童血清胃泌素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我们测定了 5 0例慢性胃炎儿童血清胃泌素水平 ,其中 ,Hp感染阳性者 2 1例 ,Hp阴性者 2 9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对象 :选择 2 0 0 1年 7月~ 2 0 0 3年 5月在我院儿科消化道门诊经胃镜及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慢性胃炎患儿 5 0例(男 2 7,女 2 3) ,年龄 3~ 1 4岁 ,平均 6 7岁。其中 ,经病理组织活检及Giemsa染色检查 ,Hp阳性者 2 1例 ,Hp阴性者 2 9例。另选择 30例 (男 1…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基因型与胃肠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258例胃肠疾病患者,其中慢性胃炎患者112例(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患者98例(消化性溃疡组)、胃癌患者48例(胃癌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Hp基因型并分析其在胃肠疾病中的分布情况,分析Hp感染基因型与胃肠疾病患者预后关系。结果 消化性溃疡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均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PGⅠ、PGⅡ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均低于慢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G-17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PGⅠ、PGⅡ、CRP水平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消化性溃疡组(P<0.05),而G-17水平高于消化性溃疡组(P<0.05);消化性溃疡组Hp感染基因型cagA、iceA、baba2占比低于慢性胃炎组(P<0.05),而vacA占比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vacA占比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而iceA占比低于慢性胃炎组和消化性溃疡组(P<0.05);胃癌预后差患者中vacA基因亚型m2占比高于慢性胃炎组和消化性溃疡组(P<0.05)。结论 Hp感染基因型可能影响胃肠疾病病变程度,其中Hp感染基因型vacA亚型m2可能与胃癌不良预后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103.
毛雪玲  刘维忠  麻永胜 《光明中医》2023,(21):4242-4244
慢性胃炎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属于中医“胃痛、胃痞”范畴。临床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失眠亦为其中一类。自《黄帝内经》开始,历代医家多从“胃不和”论治“卧不安”,认为失眠与脾胃有一定关系。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尤其要重视其睡眠情况,二者同治,胃和则卧自安,心神宁,脾胃调则疾病向愈。脾胃不和,精、气生成运行障碍,营卫失调,阴阳不交则睡眠不安,亦可加重慢性胃炎病情。此文主要讨论刘维忠教授以归脾汤加减治疗脾虚血瘀型慢性胃炎伴失眠,总结其临床用药经验,以补气健脾,活血化瘀为治法,达到胃和则卧自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采用奥美拉唑加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上饶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35例。对照组施行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施行奥美拉唑加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反酸、嗳气、腹胀、腹痛各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生长抑素(SS)、表皮生长因子(EGF)、前列素E2(PGE2)、降钙素原(PCT)、胃泌素(GAS)水平、不良发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S、PG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CT、G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采用奥美拉唑加克拉霉素治疗效果较好,且不增...  相似文献   
105.
慢性胃炎,归于中医学“胃痛”“痞满”范畴,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其预后与Hp感染、饮食因素等有关,尤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文章简要介绍逍遥散及其化裁方治疗慢性胃炎的理论基础、临床疗效、作用机制,提出应加强对此的临床观察实验研究,进一步阐明其详细作用机制及胃镜下病变转归情况,以期为临床应用逍遥散治疗慢性胃炎及临床辨证论治提供进一步参考。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加味香苏散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08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接受加味香苏散治疗。比较两组慢性胃炎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6.3%)明显优于对照组(77.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采用加味香苏散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提升,不仅消除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还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07.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前后胃粘膜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下胃粘膜病变特点及根除治疗后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有消化道症状 ,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慢性胃炎”患者 2 5 2例 ,按类型分为 4组 ,在根除治疗前后分别于胃底、胃体、胃窦多部位活检 ,行病理学及HP检查 ,确诊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 ,采用丽珠胃三联片治疗 1周。结果 :慢性活动性胃炎HP检出率最高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HP检出率均高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 ,但 4组HP检出率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胃粘膜活动性炎症 ,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P <0 .0 1)。丽珠胃三联根除治疗后HP( -)组中活动性胃炎检出率明显下降 (P >0 .0 5 ) ,但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密切相关 ,它可导致胃粘膜炎症加重 ,萎缩和肠上皮化生。根除治疗后可使胃粘膜炎症活动减轻 ,但对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短期内无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8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 9月~ 1 999年 8月 ,笔者采用清热化湿、理气健脾之法 ,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 83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所观察的 83例病例全部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消化内科门诊 ,其诊断均符合 1 982年 1 0月重庆全国胃炎诊治座谈会制定的《慢性胃炎分类及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1]及 1 989年 1 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南昌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2 ] 中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诊断及辨证标准。胃镜以治疗前半月及停…  相似文献   
10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iori,下称HP)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持续性感染,感染者约占世界人口的一半。宿主的免疫病理反应是其主要致病机制。现已确认HP感染与上胃肠疾病中的4种疾病关系密切:①慢性胃炎;②消化性溃疡;⑧胃癌;④MALT恶性淋巴瘤。与胃以外的某些疾病,如部分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肝性脑病、皮肤病均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10.
<正> 慢性胃炎是内科常见病,我科自1997年6月至1998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106例,疗效尚佳,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期观察,其中治疗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均在16—65岁,病程最短者3月,最长者3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