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1.
李敏 《四川中医》2007,25(9):32-32
本文论述了虚、痰、瘀、热毒、情志刺激与心律失常发病的相关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强调治疗心律失常必须审因论治方能切中病机,不可以虚概之,以免误补助邪。  相似文献   
12.
中医之“心瘅”病系五脏瘅之一。其病记载始见于《黄帝内经》。如《素向·瘅论》云:“心瘅者,脉不通”,《诸病源候论·胸瘅候》记载,胸痹之症,“因虚而发”释其义既心阳瘅塞,虚衰是导致血脉瘀滞不通的直接原因,而血脉不通又是心阳瘅塞与虚衰的结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茯苓四逆汤化裁结合艾灸疗法治疗老年心阳亏虚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老年心阳亏虚型慢性心衰患者109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54例)、观察组(5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地高辛、卡托普利、硝酸异山梨酯等),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茯苓四逆汤化裁及艾灸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心悸、频发咳嗽、小便短少、面浮跗肿、形寒畏冷、腰酸便溏等)、治疗前及治疗1、2、3个月患者6 min步行距离、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醛固酮(ALD)及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MLHFQ)量表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等心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心悸、频发咳嗽、小便短少、面浮跗肿、形寒畏冷、腰酸便溏等)、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ALD、AngⅡ水平、MLHF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14.
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心阳瘀阻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96~ 2 0 0 0年我们应用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心阳瘀阻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所观察 5 9例均为我院 1996~ 2 0 0 0年门诊与住院病例 ,符合《中药新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且符合心阳瘀阻型辨证标准[1] ,排除因感染、急性心肌梗塞等所致窦房结功能不全。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0例 ,其中男 14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5 3 76± 6 89)岁 ,平均病程 (9 2 3± 3 16)年 ,合并冠心病 10例 ,高血压 5例 ,高脂血症 12例 ;对照组 2 9例 ,其中男…  相似文献   
15.
施今墨治疗心脏病医案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今墨,在治疗心脏病方面有丰富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结合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心脏生理、病理的认识,将常见心脏病分为3类:心阳不振、心阴不足、心绞痛。在治疗上,善于运用包括气血辨证在内的“十纲辨证”,灵活处方,严谨用药。他善于组方,其处方常由数方化裁而来,时用原方,时采其意。药味多。剂量轻。他还善于运用对药。创立了许多“施氏药对”。  相似文献   
16.
时下清热药盛行,长期服用多损阳气。笔者临证先辨阴阳,阳虚患者论治,逐渐形成"重脾肾阳气、重一气周流"的思路,治病多以一气周流理论为指导,以气机升降为基准,重视阳气化藏及枢转,补阳之时,宜要分清阳虚之处,不能以四逆汤统治,方能药到而病除。临证运用扶阳思路常为扶后天之中气,调枢以运四旁、扶先天之肾阳,培根以生脾土、扶中天之心阳,下照以生胃土、扶生发之肝阳,疏达以畅气机,效果显著,而一些医者以四逆汤打天下,实际上是对郑钦安医学思想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心悸     
炙甘草、五味子、川芎各10克,党参、灵磁石各20克,麦冬、炒枣仁、远志、柏子仁、生白术、当归、石菖蒲各15克,丹参、茯苓各3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加减:气血不足为主者加黄芪、山药各12克:瘀血为主者加桃仁、红花、地鳖虫、地龙各8克:心阳不振为主者加薤白、桂枝各6克;阴虚内热为主者加淡竹叶5克,地骨皮12克;肝气郁结为主者加柴胡9克,郁金、香附10克:痰饮内停为主者加制半夏、大腹皮各9克:心动过速者加苦参12克;心动过缓者加麻黄6克。  相似文献   
18.
补益扶正是中医独特的治则之一,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就以补阳(助阳)药来说,内容也很丰富。经过儿千年临床实践,证明有的能助心阳,如  相似文献   
19.
王键是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新安王氏医学学术流派传承人.其针对胸痹的3种常见证型,分别采用温阳益气化痰通络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法、化瘀豁痰通络止痛法予以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正>按照中医理论,人生病,一定先是"阳"出了问题,最后累积到"阴"出了问题。很多疾病是阴阳错综交杂,而不是单纯的阴虚或者阳虚,如果分不清的话,会导致身体出现很多问题。中医专家指出,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要靠阳气推动,阳气的主要作用是防御疾病。阳气若足千年寿"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养生治病首要扶阳""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在市面上热销的养生保健书籍中,常能看到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