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6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微重力环境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取健康产妇剖宫产术后脐带,用胶原酶Ⅰ消化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作用下细胞长期传代;将内皮细胞置于回转器内模拟太空微重力培养,同时设地面静止培养对照,测定72h内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水平。结果模拟微重力下细胞增殖高于对照组。结论培养的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对微重力环境敏感。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模拟微重力时大小循环动脉血管超微结构重塑随时间变化的差异,为微重力后立位耐力降低的机制研究积累资料.方法 用透射电镜观察-30°尾部悬吊7 d(TS7组)、14 d(TS14组)及对照组大鼠胸主动脉、肺动脉壁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TS7组胸主动脉内皮细胞表面出现绒毛状突起,部分线粒体空泡变性,内皮下基膜有分层,内弹力板较厚,且厚度不均匀,内弹力板下出现大量的胶原纤维;TS14组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变性较明显,部分内皮细胞基质致密化,基膜复层化,内弹力板有破碎,弹力纤维增多.TS7组肺动脉部分内皮细胞突起,细胞内出现脂滴,内皮细胞基膜出现分层状改变,弹力板变薄、断裂,其下方可见收缩型平滑肌及合成型平滑肌细胞;TS14组肺动脉内皮细胞空泡变性较明显,内弹力板未见明显改变,弹力板内外均可见较多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内弹力板下方以收缩型平滑肌为主.结论 TS7组大鼠胸主动脉和肺动脉出现损伤和增殖并存,以肺动脉较明显;TS14组肺动脉趋于形成新的稳定结构,而胸主动脉新稳定结构还未形成.模拟微重力时大小循环血管发生了结构重塑,大小循环血管重塑的时间过程不同归因于模拟微重力初期由下体转移而来的体液进入大小循环高峰期的时间差.  相似文献   
63.
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心肌细胞骨架的灰度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重力条件下细胞的细胞骨架形态会发生弥散性变化。由于细胞骨架的结构十分复杂,目前对于该变化主要是定性地描述。本研究对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回转组)和正常条件下培养的心肌细胞(对照组)细胞骨架的微管图像提取灰度统计特征,试图利用灰度方差、偏度及峰度等参数量化细胞骨架的灰度特征。结果发现所选的参数对量化微管的灰度特征有不同程度的统计意义,其统计结果表明微管图像的灰度在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弥散性下降。利用灰度方差、偏度和峰度进行多元判决,对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培养的心肌细胞和正常条件下培养的心肌细胞微管的误判率仅为16.7%。这说明图像的灰度统计特征参数对细胞骨架的定量分析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
外周前庭系统能够感受线性加速度(重力和头部倾斜)和旋转运动,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调节生理功能,其在调节躯体稳定性、眼球运动、自主神经活动、动脉压力、体温、肌肉和骨骼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重力环境可对上述功能产生影响归因于前庭系统的高可塑性。本文综述超重和微重力环境引起的前庭相关生理功能的变化,包括动脉压力、肌肉和骨骼代谢、食物摄入和体温等,旨在更好理解和研究前庭生理功能在适应特殊重力环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1 G和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前列腺癌细胞分泌物对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的影响,以期今后用于对抗微重力导致的骨质丢失以及常人的骨质疏松。 方法 1 G条件下,将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 E1与人前列腺癌细胞PC 3分别接种在混合培养板的外室和内室中培养48 h, 用MTT法检测MC3T3 E1的增殖、用PNPP法检测MC3T3 E1 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回转器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将培养过PC 3的培养液加入到培养24 h的MC3T3 E1培养瓶中,培养瓶固定于回转器,转速20 r/min 下继续培养48 h 后,用MTT 法检测MC3T3 E1 的增殖、用PNPP 法检测MC3T3 E1的ALP活性。 结果 1 G条件下,与PC 3混合培养后,MC3T3 E1的增殖和ALP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加(P<0 05)。回转模拟微重力条件下MC3T3 E1 的增殖和ALP活性比静止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 05),与微重力可导致骨质丢失的现象相一致。回转培养、加PC 3 培养液的MC3T3 E1的增殖和ALP活性比回转对照组有增加趋势,但不具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前列腺癌细胞确实分泌了某种因子可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和活性,模拟微重力条件的实验结果没有1 G条件的显著,这可能是实验方法不同所导致,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介绍了国际上微重力条件下燃烧科学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微重力条件下燃烧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火灾特性。在此基础上,对空间飞行器的防灭火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和探讨,并着重阐述和介绍了国际上微重力条件下燃烧和灭火研究的内容及航天舱内采用阻燃气氛来抑制火灾发生的方法,并讨论了国际上空间飞行器内的火灾探测和扑救技术。  相似文献   
67.
胰腺癌肝转移体外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使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otating cell culture system,RCCS)模拟微重力环境,建立胰腺癌肝转移的体外模型。方法将人肝组织块和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置于旋转细胞培养系统中混合培养,在额定时间点取肝组织块送病理,HE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和胰腺癌细胞在肝组织块中生长情况。结果混合培养第1天人肝组织块周围和管腔内即有胰腺癌细胞粘附并聚集;第3天可见肝组织块中有散在癌细胞浸润;第7天可见微小转移灶形成;混合培养第10天胰腺癌肝转移灶、肝细胞形态和肝小叶结构可保持完好,并可见癌组织块形成。结论使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环境,构建胰腺癌肝转移体外模型,可以用于胰腺癌肝转移过程和机制的研究,为研究胰腺癌细胞和肝组织问的相互关系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
微重力导致航天员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概述近年来有关微重力导致航天员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相关文献46篇。资料综合 详细论述了微重力对骨组织计量学、生化和骨发育的影响,地面模拟微重力的人体卧床实验和动物尾部悬吊实验,微重力诱导骨质减少的可能机制以及对抗措施等方面的问题。结论 空间飞行中微重力状态下,骨形成减少,导致主要是1G环境下的负荷骨的骨质减少。由于空间实验的数量有限和局限性,所以还不能对微重力影响骨的确切效应下最后的结论。  相似文献   
69.
微重力心血管生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呵摄取中,发现PPT患者的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或抗甲状腺率低,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阳性。许多学者最初认为这球蛋白抗体占52%~100%,高于正常产妇。这一现象种情况是G完善。此外,为实现设想中的月球基地建立、火星航行等长时间载人航天计划,如何全面深入认识14~1000d微重力暴露可能引起的心血管慢性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也已提上日程[1]。一般回顾  微重力心血管生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载人飞行前阶段—当时曾推测微重力暴露可能引起循环衰竭及肺水肿,1961年4月21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次航行成功此阶段乃告结束。Gauer学说…  相似文献   
70.
空间环境不同于地球表面的任何环境,它强烈的空间辐射、高真空、微磁场以及航天器中的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都是人们目前正在探索的领域。在航天工程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通过多次空间飞行器的搭载或模拟空间环境的某些特殊条件对离体细胞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空间环境可以影响细胞性状,进而影响其功能。空间环境对离体细胞的形态结构、生长状况、基因表达及信号转导的影响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更完整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