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62篇
  免费   900篇
  国内免费   736篇
耳鼻咽喉   183篇
儿科学   225篇
妇产科学   179篇
基础医学   2501篇
口腔科学   283篇
临床医学   4235篇
内科学   2519篇
皮肤病学   146篇
神经病学   437篇
特种医学   8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8篇
外科学   1355篇
综合类   7501篇
预防医学   2919篇
眼科学   358篇
药学   3306篇
  27篇
中国医学   3085篇
肿瘤学   326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319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388篇
  2014年   878篇
  2013年   863篇
  2012年   1109篇
  2011年   1209篇
  2010年   1268篇
  2009年   1348篇
  2008年   4334篇
  2007年   2957篇
  2006年   1726篇
  2005年   2676篇
  2004年   1563篇
  2003年   971篇
  2002年   801篇
  2001年   737篇
  2000年   646篇
  1999年   612篇
  1998年   524篇
  1997年   542篇
  1996年   516篇
  1995年   509篇
  1994年   504篇
  1993年   298篇
  1992年   302篇
  1991年   249篇
  1990年   213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多巴胺加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脏灌注的影响.方法:6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经过积极的液体复苏以后,随机分成3组,分别应用多巴胺、多巴胺加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观察尿量、肌酐清除率(Ccr)、钠排泄分数(FeNa)的变化.结果:多巴胺组和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组尿量明显多于基础值时(P<0.05);Ccr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组明显高于基础值时和其他各组(P<0.05);FeNa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组明显低于基础值时和其他各组(P<0.05),多巴胺组与基础值时比较,显著增高(P<0.05).结论: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能改善肾脏灌注,显著增加Ccr;多巴胺能增加尿量和FeNa,但改善肾脏灌注作用不确切;多巴胺加间羟胺不能改善肾灌注.  相似文献   
992.
尽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使其心外膜动脉血流正常,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微循环血管功能障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微循环的评估成为关键问题。近年来,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被证实是一种可靠的定量评估微循环功能的方法。多项研究显示IMR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预后价值,同时为心血管疾病生理机制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并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靶目标。本文就IMR的测量及目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研究病毒感染导致的体温升高与血常规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妇幼保健院接收的由病毒感染引发的发热病例100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者58例(58%);水痘病毒感染者42例(42%),分析研究低(37.5~38℃)、中(38.1~39℃)、高热(39.1~40℃)患者的临床血液常规检查特点,根据检查结果对比呼吸道感染毒和水痘病毒血项的不同。结果100例患者平均体温在37.8±0.7℃。其中低温58例(58%);中温23例(23%);高温19例(19%)。该研究一共有100例病人,临床血液常规检查正常的一共有17例,占总体的17%,当中白细胞计数平均值在(8.2±2.7)×109/L,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平均值在(16±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平均值在(77.2±8.7)%;低热组病人的临床血液常规异常为79.3%;中度发热组临床血液常规异常为100%,高热组临床血液常规异常为100%,当中以NC升高为主,其次为LC降低,高热组、中热组血常规异常率均高于低热组、高热组、中热组LC降低幅度,NC升高幅度大于低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呼吸道感染毒组WBC、NC高于水痘病毒感染组,LC低于水痘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感染者体温升高的同时会伴随血常规异常的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和水痘病毒感染的血常规异常情况有所不同,应酌情结合患者临床症状采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切割伤与挤压伤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甲皱微循环的变化规律,评估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血循环恢复的参考标准。方法使用末梢微循环检测仪,分别对切割伤和挤压伤断指再植术后270 d、365 d时甲皱微循环形态、流态和袢周等变化进行分析,寻找其变化规律。结果切割伤与挤压伤断指再植术后270 d、365 d时再植指与各自对侧手健指组甲皱微循环形态、流态和袢周等各项指标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70 d、365 d时切割伤组与挤压伤组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的甲皱微循环形态、流态和袢周等各项指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甲皱微循环的恢复与患者的伤情有关,可试应用甲皱微循环的各项加权积分值来评估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血液循环的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995.
《家庭医药》2015,(4):19
医疗气象学研究表明,在一年四季之中,气温、气压、气流、气湿等气象要素变化无常的季节是春季。而在春季中,3、4月份天气变化最为突出。在此时段,对于心脑血管病人,尤其是患此病的老年人,由于脏器老化,机能衰退,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性差,抵抗力弱,容易引起高血压病情恶化,冠心病诱发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生。所以说,在春季尤其是3、4月份做好中老年保健非常重要。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探讨脓毒血症患者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时降钙素原指标变化。方法选取100例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抗感染治疗与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患者各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天两组患者PCT指标出现明显下降(P<0.05),同一时点研究组患者PCT指标下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活患者PCT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脓毒血症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降钙素原血浓度,药效机制作用科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麻醉前应用新型抗胆碱药物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对失血大鼠肠系膜微循环改变的影响。方法:4月龄SD大鼠14只,随机分为长托宁组和对照组(n均=7),分别于5%水合氯醛麻醉前腹腔注射长托宁和生理盐水(0.17ml/100g),麻醉30min后行颈总动脉插管及腹腔侧切口暴露肠系膜,放血前和放血至动脉压恒定于60mmHg时观测两组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口径及血液流速,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微血管收缩率和微血流速度。结果:失血可致肠系膜微血管显著收缩,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长托宁组大鼠微血管收缩率及血液流速减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前长托宁干预能有效改善大鼠失血性肠系膜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小鼠心肌微血管血流灌注和渗透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组(I组)、再灌注组(I/R组)、再灌注前2h阿托伐他汀10mg/kg灌胃组(A102组)、再灌注前2h阿托伐他汀20mg/kg灌胃组(A202组)、再灌注前2h阿托伐他汀20mg/kg灌胃+再灌注前15min L-NAME(N-硝基-L-精氨酸甲酯)15mg/kg尾静脉注射组(AL202组),每组均10只小鼠。于光镜下结扎冠脉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以活体冷冻技术(IVCT)摘取心脏,其中5只小鼠心脏行冷冻置换、石蜡包埋,之后切片行HE染色及Album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间质中的Album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另5只小鼠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黏附连接蛋白VE-cadherin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I组及I/R组相比,A202组小鼠心肌细胞界限较清晰,降落伞型红细胞的顶端指向血流方向,Albumin无明显向间质等部位渗漏。A102组镜下所见与A202组类似,但微血管内红细胞数量、形态及心肌细胞界限清晰度等不及A202组,Albumin向间质渗漏。AL202组可见心肌细胞肿胀,微血管内红细胞减少、缺如,但微循环血流灌注好于I/R组,Albumin渗漏少于I/R组。与I组和I/R组对比,A202组和A102组心肌组织中eNOS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尤以A202组最为明显(P0.05)。与A202组相比,AL202组eNOS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与I/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I组和I/R组VE-cadherin蛋白和Claudin-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A102和A202组VE-cadherin蛋白和Claudin-5蛋白表达较I组和I/R组明显升高(P0.05),尤以A202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AL202组VEcadherin及Claudin-5蛋白水平较I/R组升高(P0.05)。结论:再灌注前短时间内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可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及微血管渗透性,其机制可能不完全依赖于eNOS/NO途径。  相似文献   
999.
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心脏改变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的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特点及发病状况。本研究通过近 3年对拉萨地区 (海拔36 5 8m)来我院健康体检者有关心脏检查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对象 :拉萨地区机关工作人员 15 2 0例 ,其中 ,移居者799例 ,占 5 2 5 7% ,年龄 2 2~ 6 0岁 ,平均 36岁 ;进藏时间 3~ 4 0年 ,平均 15年。世居者 72 1例 ,占 4 7 4 3% ,年龄 2 3~71岁 ,平均 4 1岁。男 998例 ,占 6 5 6 6 % ,女 5 2 2人 ,占34 34%。2 方法 :对受检者作X线胸透、心电图及超声波动图检查。受检人员均排除肺部疾病、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000.
炎性相关细胞因子和心肌梗死微循环再灌注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i YJ  Ding WH  Gao W  Hong T  Huo Y  Qi LT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2):102-10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 (IRA)开通前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状态的关系。方法  (1)测定 8例健康人和 2 2例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CI)前即刻 ,术后 12、2 4h ,血浆白细胞介素 (IL) 1β、肿瘤坏死因子 (TNF)α、IL 10的变化。 (2 )按照再灌注后 2h心电图ST段回落是否 >70 % ,将 2 2例AMI患者分为 :A组 (ST回落≥ 70 % )12例和B组 (ST回落 <70 % ) 10例 ,比较两组患者IL 1β、TNFα、IL 10的变化幅度。 结果  (1)治疗前A、B两组AMI患者血浆TNFα、IL 10略高于健康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IL 1β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再灌注后 12、2 4hA、B两组血浆IL 1β和TNFα均较术前显著增高 (P <0 0 1,P <0 0 5 ) ,B组血浆IL 10较术前显著增高 (P <0 0 5 ) ,A组则无此变化 (P >0 0 5 )。 (2 )A、B两组间比较 ,治疗前TNFα、IL 1β、IL 10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成功PCI、IRA血流达TIMI 3级者 ,B组患者血浆IL 1β、TNFα、IL 10 ,在再灌注 12h显著高于A组 (P <0 0 1,P <0 0 5 ,P <0 0 5 ) ,再灌注 2 4h ,IL 1β、IL 10仍然高于A组 (P <0 0 5 )。 (3)A、B两组患者抗炎因子IL 10的升高幅度均显著低于致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