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玉竹的名称、基原、学名、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方法进行系统梳理与考证,为开发含玉竹的经典名方提供参考。玉竹,最早以“女萎”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后历代多以“萎蕤”为正名,近代以来本草、方书则多以“玉竹”为正名。古代玉竹有委萎、女萎、萎蕤等不同称谓,三者名称相似且历史上存在同名异物混用情况。唐代苏敬根据功效不同单独将具有治痢功效的女萎列在《新修本草》草部中品;北宋苏颂则根据《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及医籍药方的不同能效,认为三者为不同来源的药材;三者名实不清在历史上持续了较长时间。笔者按照时间发展脉络,对三者名实进行考订,得出委萎和萎蕤系同一药材,即今百合科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女萎为毛茛科女萎Clematis apiifolia,厘清了三者的源流关系。历代所用玉竹的主流来源为今百合科玉竹P. odoratum的根茎,其野生分布较广,资源量大。古代著录的玉竹产地主要为山东泰山、安徽滁州、舒州及陕西汉中;近代以河北北部,湖南邵阳所产量大质优;现代以产于江苏海门的“江北玉竹”,安徽安庆、铜陵、南陵的“安玉竹”,河北丰润、玉田、遵化、怀来和辽宁绥中、锦西、建昌、凌源、辽阳、海城、盖平所产的“关玉竹”,湖南邵阳的“湘玉竹”为道地药材。古代玉竹的品质以“肥白者良”,现代则以根条粗壮,色泽黄亮,质地柔润,无僵皮、不泛油者为佳。玉竹在古代的产地加工多为“阴干”,现代则多采用晒或蒸后经搓揉再干燥。古代炮制多刮去皮后在蜜水中浸泡再蒸透,现代则多洗净切厚片生用。基于考证结论,建议经典名方开发以百合科玉竹P. odoratum的根茎为来源,根据处方炮制要求选用相应规格;基于《温病条辨》益胃汤中玉竹注明“炒香”,以达到芳香醒脾的作用,可参考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清炒法进行炮制。  相似文献   
72.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等文献,结合现代相关研究资料,笔者对乌药的名称、基原、拉丁学名、入药部位、道地产区、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为含该药材的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乌药以“旁其”之名首载于唐代《本草拾遗》,自五代《日华子本草》以来,历代本草均以乌药为其正名;历代所用乌药的主流来源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收载的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的干燥块根;历代本草记载乌药的产地主要有广东、广西、湖南、浙江、安徽等,自宋代起以浙江天台所产者为佳,现代仍以浙江天台为道地产区;古代采收时间多为八月采根,而现代乌药多于冬春二季采挖或全年采收,采后直接干燥,或者在产地趁鲜切薄片干燥;乌药古代炮制有去皮心、酒炙、醋炙等方法,现代多以生品入药。建议经典名方开发中涉及乌药时,采用2020年版《中国药典》在产地趁鲜切片、干燥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73.
柞蚕蛾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柞蚕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天蚕蛾科柞蚕属,学名为Anf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其个体发育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蛾)四个形态和生理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属完全变态昆虫。蚕蛾是在蛹期成虫组织器官形成后由蛹羽化而来,它既不取食,也不生长,在完成交配和产卵后即结束它的一生,可见蚕蛾是性成熟  相似文献   
74.
2植物性彝药拉 -r (基学辊源)躲扩嚣雾复喜谴1 汉文约名彝文注音(汉字音读) 仪义0u柏’Fhladiantha hookeri c.B.Clarke var.pentadactyla(Cogn.)AM.Lu et Z.Y.Zhang3hiadiantha nudit]ora Hemsl.ex Forbes et HemsjTilia Lllajl Szyszyl’Finospora crispa(I。.)Micrs ex Hook.f.et ThomsTinospora sagittata(Oliv.)Ganep‘l'oddalia asialica(I..)Dam‘lbfieldia divergerLs Bur.et FranchToona ciliata RoemToona sinensis(A.Juss.)RoemTorricellia an~lata Oliv.vaf.intemedia(Harms ex Diel)Hu’I'orricellia tiliifo…  相似文献   
75.
 作者对内蒙黄芪和膜英黄芪做了一系列的比较,两者在植物生长习性、叶、根、荚果的形态、染色体核型、物候期和地理分布方面均有差异。鉴于内蒙黄芪是中药黄芪正品之一,建议在药典修订时采用Astragal usmongholicus Bunge这个拉丁学名,以便在药学界和药行业取得统一。  相似文献   
76.
荮用资源东北延胡索及其近缘植物学名的考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考证了东北延胡索的学名沿革,并且依据一些分类学者的形态分类学观点以及结合化学分类学观点,将东北延胡索归属为Corydalis ambigua Cham.et Schlecht.var amurensis Maxim.,同时变种不分设4个变型,其块茎均可同东北延胡索。  相似文献   
77.
一.填空题 1.《针灸大成·艾叶》载“丹溪日:艾性至热,入火灸则______,人药服则______。”  相似文献   
78.
通过调查整理,金佛山地区民间习用药物中,有13种属于相对珍稀濒危的植物。本文就这些植物的民间叫法、学名、生境、药用部位、性味功能、民间药用等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79.
<正>本刊要求来稿中所引用的中文药物名称应尽量使用药典名或通用名,不要使用商品名;英文药物名称尽量采用药典名或国际非专利药名,不要使用商品名;中药应尽量采用中国中医药学会编辑学会审定的药典名或药材名;草药请注明拉丁学名,包括各级科、署名、以便读者查找。  相似文献   
80.
生半夏 (別名:守田、地夕) 学名:Pinellia Fernata Breif. 科属及形态: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生于山野或路旁和麦地內,地下莖白色小球块,地上莖直立,叶具长柄,为了出复叶,小叶卵形或披針形,全緣,叶端尖銳,叶柄基部常生肉芽。初夏抽肉穗花序,佛燄苞黄綠色,下部筒状,在花序下方着生許多雌花,此部分与佛燄苞融合,往上稍离着生雄花,上端中軸为瘦长鞭状,斜立。浆果細小,綠色。葯用部分:根。采集时間:4-5月采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