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36篇
  免费   635篇
  国内免费   199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944篇
内科学   157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104篇
外科学   161篇
综合类   2952篇
预防医学   466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534篇
  8篇
中国医学   11943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455篇
  2022年   346篇
  2021年   446篇
  2020年   414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371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475篇
  2014年   914篇
  2013年   792篇
  2012年   1017篇
  2011年   1057篇
  2010年   924篇
  2009年   867篇
  2008年   899篇
  2007年   709篇
  2006年   703篇
  2005年   679篇
  2004年   604篇
  2003年   700篇
  2002年   522篇
  2001年   470篇
  2000年   378篇
  1999年   364篇
  1998年   374篇
  1997年   316篇
  1996年   386篇
  1995年   288篇
  1994年   237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91.
目的:观察循经与局部三线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针刺组30例。治疗组采用循经取穴及局部三线取穴针刺法治疗,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变化,以及面神经的运动传导潜伏期、神经运动传导波幅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针刺组为8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得气率治疗组为90.0%,针刺组为5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得气率明显优于针刺组。治疗后2组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均明显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2组面神经传导波幅均扩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循经与局部三线取穴法治疗周围性面瘫颇为有效,较传统针刺法有恢复快、疗效确切的特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刘岚  刘累耕  吕鸣  冉唯君 《陕西中医》2009,30(6):718-719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手法为主治疗中风后重度肩周炎疗效。方法:2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9例,电针配合手法为主治疗,对照组128例单纯使用电针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4%、对照组为55.47%,(P<0.001)。结论:电针配合手法治疗中风后重症肩周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93.
冯居秦 《陕西中医》2009,30(11):1525-1525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推拿手法,辨证分型治疗52例患儿。结果:总有效率92.3%。结论:本方法具有疏经通络,温中散寒,健脾止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消炎痛为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风湿病疗效显著,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损伤。2002年4月~2004年4月,我院运用足三里温针灸疗法预防消炎痛所致的胃肠道损伤4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5.
鱼际穴针刺合大椎拔罐治疗咳嗽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1990年起至今在临床运用针刺鱼际穴合大椎拔罐治疗咳嗽,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均来自针灸门诊,以咳嗽为主症的患者,大多经中西医治疗,服用过抗生素、止咳类药物后无明显效果,都有感冒病史.  相似文献   
96.
因外感寒邪所引起的月经不调是成年女性常见的疾病。 患者多因在月经前或经期几日大量食用冰冷食物,或由于腹部受凉,或淋雨,长时间接触冷水等因素引起的外感寒邪所致的阳气不足,阴寒内盛,寒邪搏于冲任,血为寒滞,经脉不通而改月经后期。月经多推迟1周以上,多数患者伴有腹部冷痛或腹部酸  相似文献   
97.
肠麻痹是腹部疾病或腹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为腹胀,全腹呈均匀膨胀,胃肠蠕动,肠呜音减弱消失。临床上肌注新斯的明以刺激肠蠕动,促进肛门排气,但疗效有时不显著,常需辅以肛门排气、胃肠减压术,以促进排气,减轻腹胀,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为此,我们利用针灸的原理,采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并与肌注比较,认为穴注之药效明显优于肌注。现将穴注新斯的明治疗肠麻痹84例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98.
99.
田杰  姜山 《吉林医学》2003,24(5):445-445
急性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以乳腺急性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产后,回乳前或外力作用后引起,其原因是乳汁排出不畅,乳汁瘀滞或局部受外力作用造成乳腺管阻塞。而形成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我科以针刺乳腺穴并微波治疗急性乳腺炎98例,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100.
头针与督脉穴并用治疗中风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头针与督脉穴并用治疗中风40例157000牡丹江市中医院田春丽高鸿翼田雨152100黑龙江省青冈县中医院邱少英临床资料:40例病人中男18人,女22人,年龄最小者39岁,最大者89岁,左侧偏瘫14人,右侧偏瘫26人,多数病人伴有语言不利中枢性面瘫等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