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17篇
  免费   1142篇
  国内免费   480篇
耳鼻咽喉   81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386篇
口腔科学   69篇
临床医学   4833篇
内科学   2770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3339篇
特种医学   20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2178篇
综合类   7169篇
预防医学   927篇
眼科学   123篇
药学   2363篇
  45篇
中国医学   475篇
肿瘤学   108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701篇
  2022年   572篇
  2021年   755篇
  2020年   732篇
  2019年   723篇
  2018年   387篇
  2017年   608篇
  2016年   716篇
  2015年   780篇
  2014年   1336篇
  2013年   1382篇
  2012年   1877篇
  2011年   1984篇
  2010年   1739篇
  2009年   1796篇
  2008年   1579篇
  2007年   1536篇
  2006年   1377篇
  2005年   1244篇
  2004年   1086篇
  2003年   828篇
  2002年   683篇
  2001年   602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249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996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7例病人,经彩色超声、CT和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切除,5例行脾动脉血管重建,2例同时行脾脏切除。结果:手术后10—14d治愈出院。随访1—9年,1例人工血管转流术后2年死于急性心肌梗塞,余6例均健康生活。无复发。结论:脾动脉起始部真性动脉瘤切除、脾动脉重建是—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2.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操作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于1998年由景在平教授完成国内首例,8年来该技术发展迅速,普及全国各省市,已有多家血管外科中心完成过百例手术。但不可否认该手术仍有一定风险,我科统计其围手术期死亡率约为3%。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NeuroformⅡ支架植入联合Matrix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诊断为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病人11例,其中大脑前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眼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椎基底动脉瘤2例。7例先行NeuroformⅡ支架瘤颈成形,将微导管通过支架网眼置入动脉瘤内,填塞弹簧圈;4例先置入微导管于动脉瘤内,再释放支架后栓塞,术后3~6个月随访。结果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无手术并发症;其中致密填塞8例,部分致密填塞3例,术后病人均恢复良好,4例短期随访无再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发生。结论NeuroformⅡ支架联合MatrixⅡ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4.
假性动脉瘤是一种不稳定性病变,多由外伤引起.可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造成不良后果。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2年3月收治假性动脉瘤lO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5.
目的提高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15例病例均为2001年-2004年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10例,女5例,观察住院期间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 13例胸痛或伴腹痛者,疼痛在2 h~4 h内减轻,6 h~12 h内消失,全部病例在2 h~6 h达到靶心率和靶血压.1例入院第8天活动后猝死.1例转外院行心包穿刺引流后4 h死亡,其余病人病情稳定,好转出院.结论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措施得力有效,可提高救治主动夹层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6.
患者男,52岁。因突发头痛、神志不清、频繁呕吐40min于2005年2月3日入院。入院前行走时突发头痛、随即神志不清、烦躁不安,鼾声呼吸伴频繁呕吐,“120”急救人员赶到检查时发现患者血压为60/40mmHg,意识模糊,脉搏细速,频繁呕吐,立即展开了扩容、静滴多巴胺等抢救,急送本院;经门诊头颅CT检查示基地池、环池、  相似文献   
67.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室应急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更好地配合急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方法 :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实施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操作。结果 :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救治率。结论 :对主动脉夹层动瘤手术急救时实施规范化、制度化常规操作 ,可有效地提高救治率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4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8个动脉瘤),其中43例行单纯GDC栓塞术,3例宽颈动脉瘤行支架结合GDC栓塞,1例宽颈动脉瘤应用球囊瘤颈塑型GDC栓塞术.术前、术后造影对比,术后随访1~58个月。结果 4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GDC栓塞47个,其中36个100%栓塞(76.5%),6个90%柃塞(12.8%),2个80%栓塞(4.3%),1个50%栓塞(2.1%),2个栓塞失败(4.3%),1个多发动脉瘤未作处理,4例应用瘤颈辅助技术手术顺利,效果满意。术后随访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结论 GDC适合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联合股-股动脉旁路移植术(cross-femoral bypass grafting,CFBG)的单臂支架型血管(aortouniiliac,AUI)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疗效。方法1997年5月~2007年2月,对8例因髂动脉的特殊解剖条件无法应用分叉支架型血管的腹主动脉瘤采用联合CFBG的AUI支架型血管进行EVAR治疗。术后观察内漏、缺血并发症、股股旁路血管的通畅性以及下肢血供情况等。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于术后15个月死亡。3例原发性内漏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自愈。8例平均随访24个月(3~72个月),旁路均通畅,1例于术后1年吻合口轻微狭窄但无下肢缺血症状。结论因髂动脉解剖条件复杂不能应用分叉支架型血管的腹主动脉瘤采用联合CFBG的AUI支架型血管进行EVAR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0.
肢体创伤性动脉病变的介入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介入放射方法诊断治疗肢体创伤性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 8例肢体动脉创伤伴有远端肢体缺血改变,其中2例伴大出血,伤者接受了选择性患肢动脉造影检查;7例随后进行了动脉病变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动脉分支或主干栓塞、动脉内溶栓和血管内支架置放。结果 血管造影精确显示了动脉破裂、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或动脉内膜损伤等病变性质。3例假性动脉瘤、3例动脉血栓病变综合应用介入治疗方法取代外科手术获得满意疗效。1例溶栓后证实动脉破裂和1例造影证实动静脉瘘后转手术治疗。结论 介入放射与外科方法相结合能明显提高肢体动脉创伤的诊断治疗水平,有效挽救伤者肢体和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