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7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92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364篇
内科学   6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381篇
综合类   609篇
预防医学   141篇
药学   282篇
  5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 毫秒
71.
汪灵芝  李六兰 《妇幼护理》2021,1(1):114-117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前来我院诊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 100 例,均采用欣母沛治疗。根据抽 签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 理护理。对比两组的出血量、心理状态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 2h 出血量为 (572.14±60.21)mL,产后 24h 出血量为(610.24±82.56)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35.27±67.28) mL 和(748.45±78.24)m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18.00% (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 理状态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 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产妇负面情绪,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2.
73.
74.
目的:探索氨甲环酸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仅纳入因类风湿关节炎(Steinbrocker 3、4级)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数据,最终纳入197例。其中68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5 mg/kg(单次给药组),74例术前2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5 mg/kg+术后3 h再次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重复给药组),55例未使用氨甲环酸(对照组)。单次给药组女52例、男16例,平均年龄58岁;重复给药组女54例、男20例,平均年龄59岁;对照组女40例、男15例,平均年龄55岁。比较三组患者总失血量、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单次给药组、重复给药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分别为(816.80±245.09)ml、(975.15±216.33)ml和(1295.68±263.85)ml,术后引流量为(221.60±70.05)ml、(337.20±113.10)ml和(479.74±120.66)ml,输血率为5.41%、10.29%和25.45%,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为(2.71±0.74)g/dl、(3.18±0.62)g/dl和(3.83±0.70)g/dl;各指标给药组均较对照组低,重复给药组较单次给药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术后引流量更低。术后三组患者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单次给药组8例、重复给药组6例、对照组8例出现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8%(8/68)、8.1%(6/74)、14.5%(8/55),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5,P=0.508)。结论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与输血率,且不增加血栓事件的风险,相对于术前单次使用氨甲环酸,更推荐术前及术后3h重复给药。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比较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后放置真空负压引流瓶,不同负压下术后失血量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成高负压引流组和低负压引流组。高负压引流组34例,男10例,女24例;平均年龄(75.94±9.02)岁;术毕放置60 k Pa负压真空负压引流瓶。低负压引流组40例,男13例,女27例;平均年龄(74.93±8.90)岁;术毕放置30 k Pa负压真空负压引流瓶。对术后伤口引流量、血红蛋白改变值、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计算的所有患者总失血量等进行观察,并做统计学分析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术后第1天,高负压引流组血红蛋白改变值为(41.74±15.69)g/L,总失血量(1 217.73±459.50)ml,术后引流量(312.94±103.44)ml;低负压引流组血红蛋白改变值(34.90±12.90)g/L,总失血量(904.01±381.58)ml,术后引流量(129.25±44.25)ml,高负压引流组的数值均高于低负压引流组。术后3 d,高负压引流组血红蛋白改变值为(46.00±13.29)g/L,总失血量(1 304.72±421.75)ml;低负压引流组血红蛋白改变值为(43.87±11.39)g/L,总失血量(1 196.78±344.20)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颈骨折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时,根据患者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情况选择负压引流压力大小,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选择低负压引流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术中行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对脊柱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和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CLCVP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8例。L组于手术开始后通过限制输液联合静脉输注硝酸甘油使CVP维持在2~4cm H2O,植骨融合完成后迅速扩容使CVP恢复正常。C组常规补液,维持CVP在6~12cm H2O。分别于麻醉诱导后仰卧位(T0)、降压前俯卧位(T1)、CLCVP后30min(T2)、60min(T3)、90min(T4)和手术结束时(T5)记录血流动力学和EVLWI的变化;记录术毕总失血量和总输血量,单独记录CLCVP期间失血量与CVP和MAP相关性。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CVP、T2时L组SVRI明显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4时两组HR明显增快、CI明显升高(P0.05),T2~T4时L组MAP、CVP、ITBVI和T4时C组MAP、CVP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L组T2~T4时MAP、CVP,T3、T4时SI明显降低(P0.05),而SVRI明显升高(P0.05),术中L组总失血量、总输血量和总输液量、尿量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CLCVP在减少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的同时,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EVLW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2):2038-204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中影响隐性失血量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对隐性失血的认识,为临床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4年10月20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符合纳入标准,并获得完整病史资料有115例。隐性失血量通过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变化,使用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变化计算获得,对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存在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骨折类型、内固定方式、麻醉方式,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6个月内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术后使用抗凝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然后以隐性失血量为因变量,以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为(210.12±171.34)ml,隐性失血量为(583.19±117.54)m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内固定方式、骨折类型、麻醉方式、术前使用抗血小板或术后使用抗凝药物隐性失血量差异显著(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隐性失血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内固定方式、骨折类型、麻醉方式、抗凝药物应用。[结论]隐性失血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失血的主要原因,造成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有内固定方式、骨折类型、麻醉方式、抗凝药物运用;临床治疗中,将显性失血量作为补液、输血的依据不可靠,要充分考虑隐性失血的存在,应尽早干预,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8.
综述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病人术后失血量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目前临床尚无失血量估计统一客观方法,泌尿外科医护人员可以对目视比色法,尤其是血尿比色卡的临床应用开展进一步研究,以便对 TURP 术后病人膀胱冲洗液中失血量评估提供更科学、准确和直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TXA)对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同期双侧THA患者42例,关节腔内使用TXA 21例为观察组,使用生理盐水2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并观察患者3月内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PE).结果:观察组术后总的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3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病例.结论:THA关节腔内使用TXA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失血量并减少输血率,不增加术后PE及VT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止血带使用时机选择对失血量及患肢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减少骨科手术的再灌注损伤提供主要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2月经我院骨科诊断并进行手术的四肢骨折患者86例作为分析对象,分为对照组A和对照组B,各43例。对照组A应用传统的方法,在术前止血带技术条件下,手术开始前即使用止血带。对照组B在术中止血带技术条件下,手术切开浅表组织并止血后使用止血带。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造成总失血量、血浆丙二醛浓度及术后康复情况,并比较。结果:对照组B总失血量略高于对照组A,血浆丙二醛浓度及术后康复比率均优于对照组A。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止血带技术和术中止血带技术在失血量、再灌注损伤及预后方面各有优势,可以根据手术特点选用合适止血带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