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7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92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364篇
内科学   6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381篇
综合类   609篇
预防医学   141篇
药学   282篇
  5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22.
大肠癌的腹腔镜外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技术因被认为创伤小,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期恢复而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就近年来国外杂志发表的腹腔镜在大肠癌外科中的应用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背景虽然围手术期大失血(MBL)与不良后果的关联已经认识得比较清楚,但MBL究竟是一独立的危险因素,还是仅仅作为其他不良事件或疾病严重性的指标.仍然不太清楚。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心脏手术中的MBL与住院死亡率所有死因的独立关联。设计与方法前瞻性收集1999年~2003年在一所四级医学研究中心进行心肺分流术的病人连续的资料。以手术1天内所输的红细胞单位数代替围手术期失血量,用受血者手术特性曲线分析来确定MBL的最佳截断值,MBL和死亡率的独立关联用多变量逻辑回归来分析,  相似文献   
24.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髋臼骨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在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23例髋臼骨折,其中男16例,女7例,平均43.3岁(21~61岁)。致伤原因车祸19例、高处坠落3例,重物碾压1例。按Letournel分型,简单骨折17例,其中前柱骨折7例,后壁骨折3例,前壁骨折5例,横行骨折2例;复杂骨折6例,其中双柱骨折1例,T型骨折1例,后柱合并后壁骨折3例,横行合并后壁骨折1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23例患者平均获20.1个月随访(3~24个月)。手术时间平均123min(50~235min),失血100~1500ml,输血0~1200ml。按Matt临床疗效标准,总优良率为73.9%(17/23)。[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髋臼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可有效治疗髋臼骨折。  相似文献   
25.
本文报道了安徽省12个地、县1186例农村产妇产后出血前瞻性调查结果:产后出血>400ml 558例,平均每例24h失血量472.83±319.44ml,出血率47.05%,产时及产后2h内失血量分别占产后24h总失血量的56.7%及73.6%,通过调查分析,产妇产后出血量、出血率与分娩方式、妊高征、产程时间、软产道损伤及胎盘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索卡孕栓(前列甲酯栓)在减少产后失血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入院待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用舌下含服卡孕栓0.5mg,对照组100例,用肌注催产素10单位,观察两组产后失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2h内失血明显少于对照纽。结论 舌下含服卡孕栓在减少产后失血量方面,效果明显优于肌注催产素。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和评估选择性靶动脉栓塞骶骨肿瘤后对外科切除肿瘤的价值和方法。方法 运用Seldinger技术,对9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内血管全部彻底栓塞,栓塞材料应用明胶海绵,栓塞后1周内行手术切除术。结果 彻底的术前栓塞手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9例骶骨肿瘤均得到彻底切除,平均失血量为1090ml。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前选择性靶动脉栓塞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肿瘤的彻底切除,为顺利切除骶骨肿瘤提供了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失血量、纤溶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氨甲环酸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9例。对照组采取关节腔内局部注射给药;观察组采取静脉注射联合关节腔内局部注射给药。比较两组围术期失血量、纤溶指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围术期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异体输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观察组FDP、D-D、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期间使用静脉注射联合关节腔内局部注射氨甲环酸的方式较局部注射单用可减少围术期失血,抑制纤溶及炎症反应,且不会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29.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5,21(12):2421-2421
第七届全国休克学术会议于2005年9门5日至7日在成都召开,本次会议与中华创伤学会主持的第十二届全国创伤学术交流会联合召开,由王正国院士和赵克森教授共同担任主席。会议共收到论文268篇,其中休克的研究72篇。会议邀请了国际休克学会联盟(IFSS)3位理事作学术报告,包括现任IFSS主席和巴西科学院士Silva教授报告“血容量补充的生理学”,美国休克杂志主编和IFSS理事Chaudry教授报告“创伤失血后性别多态性和用性类固醇一受体拮抗剂改善免疫和心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30.
背景:腰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除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外,还存在大量的"隐性失血"。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能会影响围术期出血尤其是隐性失血,此前并无报道。目的:针对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腰椎管狭窄患者与非类风湿性关节炎行腰椎后路手术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隐性失血情况进行对比,并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了65例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腰椎管狭窄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组),筛选87例未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腰椎管狭窄患者(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所有患者均采取椎弓根螺钉+钛棒+椎间融合器内固定系统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术中行自体骨后外侧植骨。提取信息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类风湿性关节炎信息(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Steinbrocker分级、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手术信息以及出血量相关指标。以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隐性失血作为主要指标;以手术时间、术前术后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及其变化值、手术前后贫血数量、术后新发贫血数量、自体血和异体血输注量等作为次要指标。结果与结论:①类风湿性关节炎组腰椎管狭窄患者平均年龄为(65.97±8.02)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5.76±3.68)kg/m^2,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和手术节段数上均与之匹配;②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患者平均病程为(16.78±12.73)年,其中单药或联合口服改变病情抗风湿药者最常见,2组在椎弓根螺钉数和椎间融合器置入数量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2组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③主要结果对比显示2组在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隐性失血以及隐性失血所占总失血量比例在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更低(P<0.001,0.012);根据手术节段数进行分层分析,长节段(≥3节段)手术中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隐性失血和隐性失血所占总失血量比例均优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组;④次要指标对比红细胞压积改变值(P=0.021)在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小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但血红蛋白减小值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2组新发贫血以及贫血加重情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异体血输注和手术时间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患者隐性失血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Steinbrocker级别高、未服用改变病情抗风湿药、血红蛋白变化和输注异体血为隐性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⑥提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和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在总失血量、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和手术时间上无差异,而隐性失血以及隐性失血所占总失血量比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组高于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尤其是长节段手术;类风湿性关节炎组的Steinbrocker分级高、未服用改变病情抗风湿药、血红蛋白改变较多以及输注异体血为隐性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