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61篇
  免费   3434篇
  国内免费   2959篇
耳鼻咽喉   238篇
儿科学   502篇
妇产科学   1064篇
基础医学   5864篇
口腔科学   1283篇
临床医学   7111篇
内科学   4241篇
皮肤病学   924篇
神经病学   692篇
特种医学   12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7篇
外科学   2344篇
综合类   17362篇
预防医学   8164篇
眼科学   663篇
药学   8184篇
  106篇
中国医学   4510篇
肿瘤学   3067篇
  2024年   375篇
  2023年   1439篇
  2022年   1322篇
  2021年   1623篇
  2020年   1503篇
  2019年   1760篇
  2018年   897篇
  2017年   1599篇
  2016年   1739篇
  2015年   2114篇
  2014年   3153篇
  2013年   3122篇
  2012年   4181篇
  2011年   4495篇
  2010年   4037篇
  2009年   3934篇
  2008年   4561篇
  2007年   3833篇
  2006年   3300篇
  2005年   3476篇
  2004年   2582篇
  2003年   2290篇
  2002年   1741篇
  2001年   1314篇
  2000年   964篇
  1999年   872篇
  1998年   731篇
  1997年   721篇
  1996年   685篇
  1995年   628篇
  1994年   625篇
  1993年   361篇
  1992年   323篇
  1991年   342篇
  1990年   320篇
  1989年   312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研究快速成型(RP)技术辅助下制作的个体化假体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成骨效果。 方法以27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3组(每组9只),全部建立下颌骨连续性缺损模型,并在兔下颌骨缺损区分别植入个体化假体+自体骨(A组)、个体化假体+CHA(B组)、个体化假体+CHA+rhBMP-2(C组)。分别于术后4、12、24周3个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标本观察,以及骨钙素(OC)、Ⅰ型胶原(COL-1)的免疫组化观察,分别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并对实验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术后24周各组实验兔外形均对称,通过OC及COL-1的吸光度检测,骨缺损区均有大量新骨形成,A组(0.537 ± 0.010)、C组(0.530 ± 0.010)可见大量骨小梁及编织骨结构,缺损区的新骨OC、COL-1的免疫组化观察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007,P>0.05);但A组强于B组(0.415 ± 0.009,t = 0.122,P<0.001);C组也强于B组(t = 0.12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通过RP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CHA复合rhBMP-2后成骨能力明显增强,成骨效能肯定,为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2.
<正>患者,男,41岁,因咳嗽、胸闷伴痰血1月余于2012年5月3日入院。入院查体:患者体温、血压未见异常;心界扩大,心音略低。胸部CT:(1)右心房内占位;(2)心包及左侧胸腔积液伴左下肺部分不张;(3)右上肺大泡伴双肺斑点片状模糊影(图1A)。心脏超声提示:(1)心包积液;(2)右房内占位性病变(大小约28 mm×37 mm,其游离缘可见多条飘带样回声随血液摆动,其中最长者约30mm,舒张期可达三尖瓣口)。腹部B型超声、头颅CT均未见明显病变,拟诊为"心房占位(恶性肿瘤可能)"。患者胸部CT提示有双肺有斑点片状模糊影,考虑为转  相似文献   
23.
24.
25.
人体表面周围含有丰富的不饱和有机化合物,能与室内臭氧发生反应,导致人体周围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VOCs)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s)等反应产物的浓度升高。这些臭氧产物会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皮肤产生刺激,其危害程度可能会超出臭氧对人体的危害。该文介绍了臭氧与人体皮肤油脂的反应过程及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对臭氧沉降速度与反应概率的实验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讨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臭氧暴露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6.
27.
人的眼睛是在自然光下发育、生长的。对人而言,最佳的光源是散射的自然光。其具有如下特征:①光线的亮度稳定性好,没有人眼可觉察的、快速的明暗变化(即频闪)。②色温在4000~4600K左右,色温适中,光柔和带点黄。③散射光,无对比度很强的阴影。④光谱连续,是由多种可见光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混合光,非单色光。所有“护眼灯”的目标,是要让灯发出尽量接近自然光特性的光线。  相似文献   
28.
陌路人生     
A下班后,我骑车回家。在路另一侧,有一个骑摩托车的中年人和我相向而行。即将"错过"时,他突然很大声地朝马路这边大喊:"前面施工呢,不要走!"他的话音一落,这边的行人都纷纷慢下来,还没等我们开口问个究竟,那男子像一阵风,飘然而去。经过短暂的考虑之后,我调转车头,向另一条路走去。但也有一些人没有理会陌生男子随口而出的"忠告",仍按原路继续前行。下午上班时,我  相似文献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