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1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230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380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507篇
内科学   377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68篇
综合类   1098篇
预防医学   164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604篇
  2篇
中国医学   345篇
肿瘤学   9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8 毫秒
51.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清除补体攻膜复合物(MAC)的途径及其清除动力学,方法: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RH414荧光标记质膜双层,0℃组装亚溶剂量的MAC,37℃复苏后,LSCM实时监MAC沉积诱导的质膜囊泡化形成和胞吞,胞吐情况,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内皮细胞表面MAC抗原的清除情况,结果:MAC沉积后,内皮细胞有的质膜囊泡化形成,囊泡以胞吞和胞吐2种方式离开细胞,并以前者占优,37度条件下,内皮细胞清除表面MAC的半衰期约为5min。结论:内皮细胞可通过胞吞和胞吐2种机制清除细胞表面沉积的MAC,并以胞吞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52.
53.
羊精子在成熟和获能过程中表面的凝集素标记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周占祥  邓泽沛 《解剖学报》1994,25(3):277-280,T011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的麦芽凝集素和大豆凝集素,对绵羊睾丸和附睾内精子及体外获能精子细胞化学标记,麦芽凝集素在睾丸内精子的顶体区有强标记,在附睾头前段精子顶体区的标记减弱,但在附睾头后段精子顶体区的标记又增强,且尾部也出现弱标记,获能后部分精子的顶体后区出现弱至中等标记。大豆凝集素在睾丸内精子的顶体区有中等标记,在附睾体出现强标记,但获能后标记减至很弱,结果提示,麦芽凝集素记糖复合物可能与肥精有关。  相似文献   
54.
细胞的代谢、迁移、增生、分化等活动,都是在各种信号分子(signaling molecules)的控制下进行的.各种细胞过程并非单个信号转导分子的直接作用就能完成的,而是以多个相关分子形成复合物的形式参与调控.例如多种转录因子在调节基因表达时,通常都是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而发挥功能的.细胞的生命过程并不仅是许多独立反应的总和,而是由信号分子复合物执行并调控的.通过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复合物,从而对细胞信号过程进行精密调控.本文对信号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功能域、调节机制以及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进行综述,并预测信号分子复合物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5.
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与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绪清 《免疫学杂志》2006,22(2):230-232
MHC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lassⅡ transactivator,CⅡTA)通过调控细胞是否表达MHCⅡ类分子及其水平而决定宿主是否对外来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程度,从而影响病毒感染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本文介绍了CⅡTA的结构与功能、IFNγ诱导MHCⅡ类基因表达的机制及CⅡTA分子与病毒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6.
γ-干扰素基因修饰人肝癌细胞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IFN-γ基因修饰后人肝癌细胞的免疫原性。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LXSN分别建立了四种IFN-γ基因修饰人肝癌细胞,经Southern及Northern杂交进行鉴定分析,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细胞表面MHC分子表达,灭活肿瘤细胞体外刺激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产生。结果Southern及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IFN-γ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获得了正确整合和表达。FACS分析结果表明,IFN-γ基因修饰后人肝癌细胞表面HLAⅠ类分子表达强度显著增强,Ⅱ类分子的表达阳性百分率有显著提高。一些IFN-γ基因修饰人肝癌细胞在体外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能力有所提高。结论IFN-γ基因修饰可增强人肝癌细胞的免疫原性,为基因工程瘤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7.
提高牛血清白蛋白(C-BSA)的等电点,能诱发原位免疫复合物型的肾炎,机制已有证实。C-BSA通过注射进入动物体内可以种植于肾小球的基底膜(GBM),并且与带阴性电荷的GBM发生沉积反应而诱发肾炎。本实验设计并优化了稳定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的合成方法,并初步验证了应用该产物建立原位复合物型肾炎模型。  相似文献   
58.
为探讨OX LDL引发的免疫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选择 90例各种冠心病患者 ,用ELISA法对其血清中OX LDL免疫复合物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 )、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1(sVCAM 1)、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 )水平进行了测定。冠心病各组患者血清OX LDL I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现出随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增加的趋势 ,IL 1β、TNF α及sVCAM 1浓度明显升高 ,表现出随OX LDL IC水平增高而升高的趋势。OX LDL IC及其激活的细胞因子通过复杂的免疫调控网络改变了OX LDL原来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方式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抗胸腺细胞血清性肾炎(ATSN)大鼠肾小球内C5b-9复合物的沉积与某些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如: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情况。 方法: 大鼠一次性静脉注射抗胸腺细胞抗血清(ATS)建立ATSN模型,定期对ATSN大鼠肾小球中的补体C5b-9复合物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定位、显微图像扫描半定量分析;并对有C5b-9包绕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进行计数。测定ATSN大鼠肾中诱生型NO合酶(iNOS) mRNA的表达、尿液中NO的代谢产物(NO-2/NO-3)及TNFα的排泄量。 结果: ATSN模型大鼠肾小球MC先溶解坏死后继发增生,病变早期(溶解时相)补体C5b-9复合物主要定位于肾小球系膜区及MC表面;随着病程的进展,被C5b-9包绕的MC逐渐减少, 病程初期ATSN大鼠肾小球MC有明显的 iNOS mRNA表达, 尿液中NO-2/NO-3 和TNFα的排泄量也明显增加。在ATSN病变的增生阶段(一般7 d后),上述指标的变化逐渐趋缓。 结论: ATSN模型大鼠肾小球中MC逐渐溶解与补体C5b-9沉积及NO和TNFα的合成与释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利用神经网络集成(NNE)预测MHC-Ⅰ类分子结合肽。 方法: 基于HLA-A*0201编码的MHC-Ⅰ类分子结合肽数据库(含有628个9聚物)及其结合能力分类,利用NNE分别对具有无、低、中和高4类亲合性的结合肽进行分类预测;同时还进一步利用T细胞真实表位集(含50个表位)评估了NNE的预测性能。 结果: 集成数为12的NNE对上述分类的平均预测命中率可达0.8,而且NNE对潜在T细胞表位的预测能力也较高,约84%的真实表位归于高和中等亲合性的潜在抗原肽一类。 结论: 可以利用神经网络集成预测MHC-Ⅰ类分子结合肽,并进而预测相应的T细胞表位。经适当修改,NNE预测工具可扩展为能涵盖任意长度的Ⅰ类分子结合肽甚至可扩展到Ⅱ类分子结合肽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