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应用正交试验法对垂盆草干草中提取垂盆草甙的条件进行了优选试验。以吸收度为指标。主要考察了加水倍数,煎煮时间,药材粉碎细度3个因素对提取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A_3B_1C_1为最佳提取工艺,因素的主次顺序为B→A→C。  相似文献   
172.
目的:观察垂盆草不同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经预实验,垂盆草水提物以最大浓度及最大给药体积的药液连续给小鼠灌胃2次,间隔7h,继续观察14d,记录小鼠毒副反应情况,计算最大耐受量及耐受量倍数;垂盆草醇提物按文献方法测定LD50。取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以360g生药.kg-1(相当于临床单日剂量的600倍)为最高剂量,按1∶0.83的剂间比例,分别给5组小鼠灌胃给药2次,间隔7h(给药剂量分别为360,300,250,207,172g生药.kg-1)1次,常规饲养观察14d。记录小鼠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按改进寇氏法公式进行计算。结果:垂盆草水提物的MTD为206.892g.kg-.1d-1,该剂量相当于人体推荐服用量344.82倍;垂盆草醇提物的LD50为208.305g.kg-1。结论:垂盆草提取物无明显毒性,认为临床常用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3.
目的 建立垂盆草护肝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垂盆草护肝颗粒中垂盆草、佛手、栀子、黄连药材,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垂盆草护肝颗粒中五味子醇甲、栀子苷含量,色谱柱为C18柱(250.0 mm×4.6 mm, 5μ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五味子醇甲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250 nm;栀子苷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10∶90),检测波长238 nm。结果 TLC斑点清晰、分离好,且阴性无干扰;五味子醇甲和栀子苷分别在0.63~31.60,5.86~58.6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02%,98.19%,RSD分别为1.00%,0.99%;五味子醇甲、栀子苷的含量分别为0.051,1.249 mg/g。结论 所建立的定性、定量鉴别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为垂盆草护肝颗粒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4.
目的:对高山红景天药材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高山红景天根及根茎的乙醇提取物,经正相硅胶柱、ODS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微量制备型HPLC色谱分离、纯化.结果: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经谱学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为熊果苷(arbutin,1)、表百脉根苷(epilotaustralin,2)、垂盆草苷(sarmentosin,3)、红景天苷(salidroside,4)、苄基-β-D-葡萄糖苷(bellzyl-β-D-glucopyranoside,5)、络塞维(rosavin,6)和百脉根苷(lotaus-tralin,7).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高山红景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5.
不同产地与不同采收期垂盆草药材的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垂盆草药材的红外光谱特征。方法: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检测各样品(全草粉末压片)的红外光谱,对谱图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湖北省4个产地15份垂盆草药材样品的红外光谱中有部分吸收峰的峰位(波数cm-1)、峰强度(吸光度A)或峰强比均与样品的采收期呈明显相关性。就峰位而言,所有春季样品在(1 625±7)cm-1处的峰位均小于1 623cm-1,秋季样品(8-10月)一般大于1 625cm-1;所有春季样品在(1 057±16)cm-1处的峰位均大于1050cm-1,夏秋季样品均小于1 050cm-1。此外,样品的产地也与红外光谱特征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利用红外光谱特征可基本判断鄂产垂盆草的采收期;红外光谱法用于植物药材产季的研究与判断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为揭示外源H2O2叶面预处理对不同水分条件下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线粒体稳态、生长和黄酮类成分积累的调控作用。方法 设置4个处理即适宜水分、适宜水分+1 mmol/L H2O2、干旱、干旱+1 mmol/L H2O2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垂盆草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及其线粒体抗氧化系统、垂盆草生长指标、生物量、指标性成分含量及多种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喷施1 mmol/L H2O2可以显著提高垂盆草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显著降低线粒体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减轻线粒体膜结构破坏。在干旱条件下叶片喷施H2O2处理的垂盆草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比干旱处理提高51.53%和38.78%,总黄酮、总酚含量分别提高13.37%和6.50%,但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适宜水分条件下喷施H2O2处理有利于提高生物量和异鼠李素含量。垂盆草ABTS、DPPH、O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均以适宜水分+喷施H2O2处理最高,干旱+喷施H2O2处理次之。结论 喷施1 mmol/L H2O2可以缓解干旱胁迫对垂盆草的氧化伤害,维持线粒体稳态,提高垂盆草药材产量和品质,从而协调干旱逆境下垂盆草产量和品质之间的矛盾;适宜水分条件下喷施H2O2亦有助于提升垂盆草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7.
药用植物生长环境对其药材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鲜见药用植物生长环境-化学成分-相关活性作用紧密结合的联合分析研究,因此该文探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垂盆草利湿退黄功效与黄酮类成分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比较35%~40%(T1)、55%~60%(T2)、75%~80%(T3)、95%~100%(T4)田间持水量条件下生长的垂盆草其水煎液中黄酮类成分含量,以及对湿热黄疸小鼠肝功能指标、肝脏炎症和氧化损伤情况的影响,并对药理指标和黄酮类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垂盆草水煎液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以T1处理最高,T3处理次之,槲皮素、山柰酚及异鼠李素含量则分别以T2、T1、T3处理为优。不同水分处理垂盆草以T3组降低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及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效果最好,T2处理次之,且对谷草转氨酶(AST)降低效果最佳,T4处理效果最差。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鼠AST、ALT、AKP水平与槲皮素及3种黄酮成分总量呈显著负相关;丙二醛(MDA)与总黄酮及山柰酚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