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8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82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103篇
  1篇
中国医学   138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加味四逆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3年10月—1996年10月,我们运用加味四逆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一般资料]68例病人中,男科例,女24例,年龄22-72岁,平均月.4岁;病程叨天一12年,平均3.5年。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闷隐痛,纳呆、暖气、恶心、面乏力等;(2)腹部柔软,上院、中院穴有轻微压痛;(3)胃镜的病理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方法]68例皆以加味四逆散为主化裁治疗。药物组成:柴胡、枳实各9g,炙甘草5g,党参、红藤各15g。辨证加减:脾胃虚寒者,加良姜、香附;胃阴虚者,加沙参、百合、石取;肝…  相似文献   
32.
王琦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男科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欣 《江西中医药》1998,29(2):11-12
王琦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男科病经验杨欣(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91)关键词男科病中医药疗法四逆散王琦王琦教授认为治肝之法为男科疾病主要法则之一,常以四逆散取效。四逆散源自《伤寒论》,由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组成。方中柴胡舒肝伸阳,枳实行气...  相似文献   
3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规定为超过1个月或在12月中累计超过12周。F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本病属中医的“胃痛”“痞满”“呕吐”“呃逆”等病证。笔者运用经方中的一些方剂如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小陷胸汤、四逆散等加味治疗FD收到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4.
四逆散加减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10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红 《山西中医》2005,21(1):13-14
目的 :观察四逆散加味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 (IBS)临床疗效。方法 :将 14 3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0 3例用四逆散加味治疗 ,辅以饮食调理、心理治疗 ;对照组 4 0例单纯用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 6 3例 ,显效 2 0例 ,有效 12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 92 .2 % ;对照组临床治愈 7例 ,显效 8例 ,有效 12例 ,无效 13例 ,总有效率为 6 7.5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两组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各项均有统计意义 (P <0 .0 5 )。结论 :四逆散加减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疗效确切 ,优于单用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5.
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富  郑建本 《新中医》2005,37(5):75-76
笔者运用仲景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9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腰椎管狭窄症是腰椎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因先天或后天(退变、外伤、失稳等)因素导致单一平面或多平面的椎管管径变小,而压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相关的神经压迫综合征。临床上以下腰痛、马尾神经或腰神经根受压,以及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特点。体格检查以腰后伸实验阳性为主,下肢肌肉或萎缩,腱反射减弱,腰腿部喜按。本病属“痹证”、“痿证”等范畴。肾气亏虚是本病之根,风寒湿入络、瘀血阻滞是其病机。笔者以当归四逆散配脊柱治疗椅治疗该病症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疾病,临床表现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热疼痛、咽喉不适、口苦、暖气、上腹饱胀等。笔者用加味四逆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26例,疗效满意,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8.
39.
段其昌导师效法于仲景而善用经方,通过对四逆散这一名方的组方与功效的研究,扩展了四逆散的作用机理,参合四逆散的现代研究,赋予了四逆散更为广泛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0.
手足紫绀症是一种血管痉挛状态。特点为四肢皮肤呈持续、均匀的青紫色.伴有局部皮肤温度降低,而四肢脉搏正常。其病因尚未明确。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以青年女性多见。精神异常病例中发病率较高。本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在常温下持续的毛细血管前小动脉痉挛,导致血流减少、皮肤青紫和皮温降低.而静脉张力减低,产生继发性扩张。毛细血管中血液潴留,真皮乳头下静脉丛中含氧量低而血红蛋白增加,引起皮肤的青紫色。无缺血性神经营养障碍所致的溃疡或坏疽。抬高患肢可使静脉扩张和皮肤青紫消失,患肢下垂可使青紫加重和静脉充盈过度。临床表现:四肢末端。特别是手和前臂有持续均匀的青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