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8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82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103篇
  1篇
中国医学   138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01.
四逆散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散由柴胡、枳壳、白芍、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透解郁热,疏肝理脾功能。用于治疗热厥、手足不温、脘腹胁痛、泄痢下重等症,收载于卫生部标准第九册,其标准简单,缺乏定性指标,为了有效地控制其质量,我们采用TLC鉴别法对本制剂中的柴胡、枳壳、白芍、甘草进行鉴别,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2.
带状疱疹是常见的皮肤病,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以沿身体一侧的皮肤周围神经出现成簇的水疱,并伴有神经痛为主要症状。疱疹分批出现,成群或成簇状,一般经丘疹、水泡、脓疱、结痂等阶段。笔者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大鼠模型细胞因子(CK)网络的调节作用,揭示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证UC的部分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免疫法及束缚法的复合因素制作UC肝郁大鼠模型,检测加昧四逆散各剂量组与模型组血清IL-1β、IL-6、IL-4、IL-10的水平,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的IL-1β、IL-6水平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IL-4、IL-10的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证UC的途径之一,可能是抑制了UC肝郁时IL-1β、IL-6等炎性CK,上调了IL-4和IL-10等抑炎性CK,从而调节CK网络,纠正异常的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细胞对炎症的反应性,从而有利于炎症的消除及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4.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体功能不健不孕症7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体功能不健所导致的不孕症属中医学"无子"的范畴,在不孕症及内分泌门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主要表现为不孕、月经周期缩短或基本正常、基础体温双相但高温在9~11 d之间,或呈阶梯状,黄体中期测孕激素数值低于7.42 ng/ml.  相似文献   
105.
腰椎管狭窄症是腰椎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因先天或后天(退变、外伤、失稳等)因素导致单一平面或多平面的椎管管径变小,而压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相关的神经压迫综合征。临床上以下腰痛、马尾神经或腰神经根受压,以及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特点[1]。体格检查以腰后伸实验阳性为主,下肢肌肉或萎缩,腱反射减弱,腰腿部喜按。本病属“痹证”、“痿证”等范畴。肾气亏虚是本病之根,风寒湿入络、瘀血阻滞是其病机。笔者以当归四逆散配脊柱治疗椅治疗该病症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为2003年3月~2004年2月我院…  相似文献   
106.
升降散合四逆散临床应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升降散见于清代张凤逵《伤寒温疫条辨,》四逆散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笔者喜将经方与时方合用[1],如升降散合四逆散,治疗各种郁热为患,疗效满意。现以无名热、失眠和丹毒为例作初步探讨。1病案举隅1.1无名热段某,女,53岁,2004年5月7日初诊。患者因点眼药烧伤面部,以致面部灼热数天,查血常规等无异常。诊时尚伴鼻内和皮肤灼热,骨内发热,头昏,时如冒火,口唇干燥,不欲饮水,心烦叹气,时时欲哭,大便干燥,小便色黄灼热。自诉皮肤灼热时体温升高,诊时37.2℃。舌暗红无苔,脉弦细稍数。此乃肝经郁热为患,拟透泄郁热,疏畅气机,以升降散合四逆…  相似文献   
107.
张廷琪运用四逆散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散为医圣张仲景所创制,其方由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组成。该方见于《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方中四药合用,能解郁透热,达阳于外。又能升降气机,调和于内,从而使四肢厥逆、胸腹满痛等症状缓解。河南南阳名老中医张廷琪.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六十余载。为著名经方专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加减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模型组(M)、加减四逆散组(C1)、人参皂甙组(C2)。电子天平称重并计算大鼠胸腺重量指数,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数目、核转移率。结果:与C组比较,M组胸腺重量指数显著下降,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CR)的数目略有上升的趋势,胸腺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核转移率显著上升(P<0.01)。与M组相比,C1组与C2组的大鼠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复合物的核转移率均显著降低,胸腺重量指数显著提高(P<0.01或P<0.05)。在受体核转移率下降方面,C1组优于C2组(P<0.05)。此外,C1组各项数据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减四逆散能显著减轻糖皮质激素对胸腺的抑制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慢性心理应激大鼠GCR由胸腺细胞胞浆向胞核转位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反复心理应激大鼠血浆和下丘脑内DA、5 HT、E、NE的变化以及加味四逆散的影响。方法 :采用限制大鼠活动空间的方法造成反复心理应激的动物模型 ;血浆和下丘脑内DA、5 HT、E、NE含量测定采用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结果 :反复心理应激大鼠血浆DA、5 HT含量明显降低 ,NE、E含量则明显升高 ,下丘脑DA和 5 HT含量明显降低。加味四逆散可以升高应激大鼠下丘脑和血浆中DA、5 HT含量 ,并能降低血浆中NE、E含量 ,升高下丘脑和血浆 5 HT/NE以及血浆 5 HT/E ,作用优于人参总皂甙。结论 :加味四逆散可显著增强反复心理应激状态大鼠的抗应激能力 ,其机制与其升高中枢和血浆中 5 HT及DA含量 ,降低血浆中NE和E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观察加味四逆散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初步探索其防治机理。方法:采用人血清白蛋白(HSA)复制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设秋水仙碱为对照,观察加味四逆散对肝纤维大鼠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放免法)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和超同结构的影响。结果:肝纤维化大鼠在应用加味四逆散防治后,血清HA,LN,Ⅳ-C含量明显降低,肝脏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胶原沉积减少,纤维增生显著改善,肝细胞坏死得以修复,与病理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能有效地改善肝脏微循环,保护肝细胞,恢复肝功能,抑制星状细胞活性,减少肝内胶原蛋白合成和沉积,促进胶原降解,具有肯定的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