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6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26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128篇
预防医学   453篇
药学   202篇
  2篇
中国医学   3042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01.
在血液透析护理中,根据慢性肾衰的中医分型标准及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定证候调查表,对证候进行分析,归纳中医证候学特征。结果:①进入透析阶段之前尿毒症,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多于规律透析阶段,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中医虚证或邪实分型构成比随着血液透析频率不同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血液透析频率增加,虚证积分、实证积分和总积分遥级减少。提示:尿毒症患者进入血液透析以后,中医证候学有很大转化,证候虚实及证型随着透析的频率不同而变化。该阶段中医治疗与透析前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应结合各个透析频率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102.
主要讨论了<内经>中的阴虚、气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指出<内经>中阴虚的涵义有三:一是与阳气虚相对,是指阴气虚亏及其凉润、宁静等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二是与在外或在上之气的不足相对,是指在内或在下之气的不足;三是与气属阳相对而指精虚.<内经>中的气虚概念,主要有二:一是指人体之气虚亏及其各种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属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二是指以针刺泻法使气得散的一种状态.目前临床应用的阴虚概念,是指阴气虚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阴虚与阳虚都是人体之气某一部分的虚亏,阴阳两虚是阴气与阳气不对等的皆虚,它们都属于气虚的范畴.气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虚包括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狭义的气虚是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气阴两虚与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再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103.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有一著名的论断,即"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近年上海颜德馨老中医曾将活血化淤称为"衡"法.其实,何止"治中焦"、"活血化淤"如衡,余以为称"中医防治尚平衡"也不太过.盖<内经>早有"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和"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明训.我们所从事的诊疗活动,都是为了平衡阴阳,万变不离补偏救弊,可谓"阴阳是总纲,平衡是通法".  相似文献   
104.
《内经》五脏阴阳区分的内涵及临床意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脏象学说中,总体上说,五脏属阴,六腑属阳.然而,就五脏而言,同样可区分为阴脏阳脏.这种区分形式不仅在理论上表明脏腑特性之不同,而且对临床五脏病的治疗也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对此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5.
研究清代医家陈士铎《辨证玉函》的学术思想,总结陈士铎的治病求因、先别阴阳、论人之未论、处方精简力宏效速等学术特点,对研究陈士铎及其医学思想具有重大意义,并且对后世医家提高临床思辨能力及疗效,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进一步探讨阴阳和口服液的质量标准 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阴阳和口服液中的主药淫羊藿和枸杞子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淫羊藿和枸杞子的薄层色谱均主斑点颜色一致,且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结果准确,能较好地控制该制剂的成品质量,可列入其质量标准体系,以此深化并提高该制剂...  相似文献   
107.
李丽萍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198-1199
目的探讨采用四时施护的方法干预儿童喘病的发作和促进康复。方法根据四时节气的特性结合小儿喘病的病因进行用药指导、情志调摄、起居调摄、疾病预防。结果四时施护能使身体适应四季节气的变化,达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阴阳平衡、百病不生"的目的,对儿童喘病的干预效果良好。结论通过有效的四时施护,对维持哮喘控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曲玉婷  李仝 《吉林中医药》2021,41(6):738-740
厌食是肿瘤患者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早饱、消瘦等,西医治疗疗效有限,故临床常结合中医中药治疗.李仝教授从阴阳失衡论治肿瘤患者之厌食,用香砂六君子合半夏泻心汤加减以平调阴阳,恢复脾胃阴阳升降之机,从而缓解厌食症状,增加食欲,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中药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眼科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溢泪症、白塞氏综合征、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表现为阴阳失调、气血不足的患者,每日1剂,早晚分服。结果所有表现为阴阳失调、气血不足的患者都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第1例,溢泪症的患者仅服5付中药溢泪症即完全消失,随访2年无复发;第2例白塞氏综合征的患者间断治疗2年,视力由治疗初的0.8恢复至1.0,病情稳定2年,后因劳累复发;第3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患者治疗70天,眼底出血及渗出完全吸收,视力由0.5恢复至1.0,随访1年病情稳定。结论炙甘草汤加减对阴阳失调、气血不足的眼科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0.
我们祖先依据阴阳学说,把传统的养生之道高度概括为“中和”两个字。这是基于“悟道”,以精神文明、心灵健康为核心的养生最高境界。《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这维护健康的学问说简单就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能明白执简驭繁的道理,复杂的事物也能变简单了,所以本文取名健康1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