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2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27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861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50篇
  2篇
中国医学   2217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按摩对呃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呃逆患者,按照呃逆诊断标准,按完全随机法分成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甲氧氯普安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20例中,治愈12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20例中,治愈5例,好转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5)。结论对呃逆患者给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肌内注射同时给予中医穴位按摩护理,可增强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2.
顽固性呃逆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可影响患者的进食、睡眠和工作等,是临床治疗比较棘手的问题。本病仅用西药治疗疗效不佳,针刺疗法治疗本病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3.
正患者,男,74岁,2019年5月31日初诊。主诉:呃逆间发性发作1年余。病史: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呃逆,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严重影响进食及睡眠,期间间断口服中药、氯丙嗪片,曾予针刺强刺激内关、攒竹、涌泉等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诊见:呃逆间作,呃声短促,连续,声低,约每分钟2次,脘腹胀满,嗳气,泛酸,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常叹息,纳呆,因呃逆影响睡眠,便溏,每天2~3次,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病史。  相似文献   
104.
王蓉  郭友花  指导:徐福 《新中医》2019,51(12):327-329
简版:徐福教授认为,呃逆之病有虚有实,但总为胃气上逆动膈之证;而龙虎升降法补泻兼施,可疏经通络、降逆止呃,又寓补于泻,补脾胃之虚损,调阴阳气血之盛衰。笔者从呃逆的病因病机及龙虎升降法的作用着手,辨经与辨证结合,阐述了运用龙虎升降法治疗呃逆的取穴方法、手法应用及治疗验案,可供临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耳穴埋籽治疗颅脑术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2013年4月至2018年9月治疗颅脑术后伴发顽固性呃逆6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耳穴埋籽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注射胃复安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愈3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治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观察到低血压、乏力、心慌等不良反应。结论 针刺结合耳穴埋籽治疗颅脑术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6.
该文介绍李佩芳教授运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眩晕、周围性面瘫、呃逆、哮喘、脑血管疾病验案5则。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理气止呃汤加减治疗气滞痰阻呃逆疗效。方法以自拟理气止呃汤加减为治疗组和应用西医治疗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改善、持续时间、症状复发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理气止呃汤加减能够有效治疗气滞痰阻呃逆。  相似文献   
108.
呃逆,中医称之为"哕",俗称"打嗝"。其主要病机为胃气不降反升,上逆动膈[1],主要特点为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且不能自行停止。多因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和正气亏虚等所致。病位在膈,与胃、肝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呃逆可以自愈,但是一部分患者持续呃逆超过48h,则为顽固性呃逆[2]。长期呃逆不止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现代医学认为呃逆主要由胃部的一些疾病或脑血管病影响中枢神经及外周神经使其出现兴奋性紊乱,迷走神经自稳  相似文献   
109.
呃逆俗称打嗝,在人的一生中,几乎都打过嗝,偶尔打嗝不足为奇,大多数症状轻微且能自愈。但如果持续打嗝,则极难受,易致心烦意乱,这时可能是某种严重疾病的征象,应引起警惕。产生呃逆的病因有很多,主要可分为二类,即中枢性和周围性。中枢性呃逆的病因多见于神经性脑部病变,如脑炎、脑肿瘤、脑积水、脑膜炎及脑血管意外等,尤其是这些病变波及延髓而出现频繁呃逆时,往往预示病情有恶化征兆。此外,还有心因性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中风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特点及治疗。方法:通过对3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32例患者中第1天治愈未复发者11例,好转者15例,占81.25%。治疗一周后评价治愈者2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中风后发生顽固性呃逆患者,及时采用穴位贴敷、"止呃降逆汤"等联合治疗,能够得到很好地控制,并防止对中风病情的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