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张影 《江苏中医药》2016,48(2):18-19
分析《温病条辨》及《吴鞠通医案》中对失音的论述及相关医案,归纳出吴氏的辨治思路:肺热气闭者,加减麻杏石甘汤清金降火;痰湿闭阻者,化裁清音汤利湿化痰;阴虚失养者,活用滋阴药充养润燥;阴虚痰热者,滋肾水,涤痰开结;土败木乘,上下格拒者,和肝脾,平调寒热。  相似文献   
72.
正痹证是由于人体阴阳气血亏虚,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的一种疾病[1]。《金匮要略》中有多篇章节论述了痹证,并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理法方药,为临床运用治疗痹证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笔者通过梳理《金匮要略》中六则防己汤类方的证治规律以及后世医家叶天士、吴鞠通对其的发挥,探索其治疗痹证的功效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3.
黄琴 《四川中医》2001,19(6):2-3
本文对《吴鞠通医案》中温病误用辛温发表、误用寒凉、误用养阴的变症病机及证治进行探讨,指出变症病机要点是:以热邪为本,阴伤为标,变由热致。治疗变症当首辩热之所在,以祛邪撒热为要,热除则变止;标急时以治标为急或标本同治;由于误治常致气机阻洁,故宣扬气机亦乃治变之常法。治变应注意救治。  相似文献   
74.
论《温病条辨》中地黄之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温病条辨》中地黄的运用规律。方法 :对《温病条辨》中地黄的运用形式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结果 :《温病条辨》记载含有地黄的方剂 35首 ,另有随证加味运用地黄 6处。吴鞠通既用地黄清热凉血、散血止血祛病邪 ,又用地黄滋阴养血、增液生津扶正气 ;地黄之配伍善于根据病位并利用药物性味组合增强疗效或化生新的功用 ;强调地黄不同炮制品间存在药性差异 ,临床应区别运用 ;指出湿热熏蒸之证当忌用地黄。结论 :《温病条辨》中地黄的运用十分广泛 ,且有独到之处。吴鞠通的用药经验对温病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依据《温病条辨》和《吴鞠通医案》有关咳嗽的医论及医案,对其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认为吴鞠通治疗咳嗽的特色是三焦辨治。上焦咳嗽,其治在肺法宜轻宣;中焦咳嗽,治在脾胃,法宜调和;下焦咳嗽,治在肝肾,法宜咸寒,或通肝络。  相似文献   
76.
罗任 《国医论坛》2006,21(5):9-10
《温病条辨》是一部辉煌的温病学著作,是书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纲领,并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一炉而冶,相辅而行,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丰富了温病的证治内容,详备了温病病证的理、法、方、药,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1].且抛开《 温病条辨》的学术价值不论,该书所体现的多种逻辑思维方法早已突破了传统中医类比思维的局限,体现了先进的逻辑思维特色.系统论逻辑思维便是其中一种,吴氏灵活运用该思维方法构筑了其温病思想的整体框架,同时向人们传达了其著《温病条辨》的思想主线.  相似文献   
77.
78.
本文以《温病条辨》有关论述为依据,对吴鞠通运用养阴护津法治疗温病的经验,从理、法、方、药进行了剖析,综汇为九大治疗法则:①宣散护津法;②退热生津法;③凉血滋阴法;④攻下存阴法;⑤养阴润下法;⑥益气滋阴法;⑦补气敛津法;⑧泻火滋阴法;⑨养阴熄风法。对每一法则的适应病症及方药的运用要点作了具体评述。  相似文献   
79.
本文从脾胃的生理、病理以及脾胃病的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讨论了吴鞠通在脾胃学说上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0.
黄琴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0):435-436
治法与病机不合而导致变证谓之逆,救逆即挽救误治之变证。清代名医吴鞠通,少习儒学,以家人病温,终于不治而悔恨难名,遂发愤攻医,终于以其在温病学方面的重要贡献而闻名于世。在{吴鞠通医案)(以下简称《医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5年7月)中汇集了吴氏行医几十年的医案精华,也记载了各种疾病误治后的表现及其救治方法,笔者在学习《医案})时,尤其留心温病误治变证及救逆之法,兹就其救边经验进行归纳探讨。l救误治之失温病是感受温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日:"温邪则热变最速"。温病大多传变较快,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