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基于脾胃生理有别,从病因病机入手,系统论述脾胃寒热失调的常见证候,包括脾胃寒证、脾胃热证、脾胃寒热错杂证及脾胃与他脏寒热错杂证,并对其治则治法做以梳理总结,提出平调寒热(燥湿)、脾胃同治、脾胃分治三大治则,以期为临床脾胃寒热证的临床论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治未病”重在脾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通篇《伤寒论》体现出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从“未病重防、保护脾胃,欲病防作、补养脾胃,既病防变、顾护脾胃,病痉防变、调养脾胃”四个方面探讨了仲景“治未病”重在脾胃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风湿病的脾胃调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脾胃与风湿病.方法 脾胃功能与风湿病的特点.结果 脾胃功能与风湿病密切相关.结论 注意脾胃调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脾胃与风湿病。方法脾胃功能与风湿病的特点。结果脾胃功能与风湿病密切相关。结论注意脾胃调护。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小儿脾胃的生理、病理及从脾胃论治等方面,闸述了脾胃在儿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脾胃是维持小儿正常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的“命脉”;脾胃失调可以贯穿于大多数儿科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中;从脾胃论治是儿科治疗最重要的法则。  相似文献   

6.
脾胃病治疗之我见甘淑琴(河南省第五建筑公司职工医院,450004)主题词脾胃病/中医病机,脾胃病/中医药疗法近年来,随着脾胃学说的发展,其治法门类越来越多,越分越细,我认为在脾胃病的治疗上,以调治脾胃本身和调他脏以治脾胃,是治疗脾胃病的两大法则,二者...  相似文献   

7.
齐秉慧是清代医家,其治疗脾胃病证,从六经、阴阳、先后天图说出发,主张太阴阳明,分治脾胃;明辨阴阳,脾胃证治;脾胃调治,妙用升提;论治脾胃,推崇温补的观点,体现出治疗脾胃病证时有章可循的辨证论治体系及独特的辨治心法.  相似文献   

8.
从脾胃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必须要调理脾胃,以益气健脾,和胃养阴为大法.从脾胃论治的溯源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功能失调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糖尿病贵在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医脾胃学说的理论分析,并结合作者的临床应用与体会,提出脾胃病应分为外感脾胃病和内伤脾胃病.外感脾胃病应分治,而内伤脾胃病当合治,即脾胃同病、脾胃同治,脾胃合治的最佳治法是辛开苦降.  相似文献   

10.
李东垣创立脾胃学说,主张甘温补益脾胃之法,然则详于脾而略于胃。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补其不足,分脾胃而分别论治。作者从医案中记述的脾胃生理功能、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阐述了脾胃病变当分析而论。  相似文献   

11.
论《伤寒论》脾胃方中的药对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统计《伤寒论》治疗脾胃病61首方剂(脾胃方)的药对应用频率,分析脾胃病六经主方药对、脾胃病主证药对、脾胃病补脾益胃药对,探讨仲景用药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12.
总结张宝军老中医治疗脾胃病的多年经验。要想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就要保证人身体内的脾胃能正常的运气,这是治疗脾胃病的关键。通常治疗脾胃病时需要使其肠胃保持畅通,张宝军老中医采用的是平衡五脏的治疗方法。本文将对张宝军名老中医治疗脾胃病的多年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仲景脾胃学说临证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将《内经》脾胃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对后世脾胃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追根溯源,历代脾胃大家,如李东垣、叶天士等,无不推崇仲景脾胃学术思想。作者通过系统学习仲景脾胃学说,结合临床实践,受益匪浅,仲景首创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疾病,重视阳气的作用,推崇温补脾胃,重视脏腑气机的上下通畅,强调行气导滞。  相似文献   

14.
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将《内经》脾胃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对后世脾胃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追根溯源,历代脾胃大家,如李东垣、叶天士等,无不推崇仲景脾胃学术思想。作者通过系统学习仲景脾胃学说,结合临床实践,受益匪浅,仲景首创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疾病,重视阳气的作用,推崇温补脾胃,重视脏腑气机的上下通畅,强调行气导滞。  相似文献   

15.
历代脾胃大家,如李东垣、叶天士等为世人皆知,但追溯脾胃学说的源头当首推张仲景之脾胃观。如《古今医统》云:“汉仲景著《伤寒论》,专以外伤为法,其中顾盼脾胃元气之秘,世医鲜有知之者”。仲景在其《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将《内经》确立的脾胃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对后世脾胃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李东垣正是继承发展了仲景脾胃学术思想,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能滋养元气”,创立了升发脾阳之说,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脾胃学说;而叶天士据此提出滋养胃阴学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脾胃学说。仲景在立法、组方、用药上匠心独具,处处顾护脾胃,其养胃扶正以祛邪及祛邪而不伤脾胃的治法,体现了以脾胃为本的指导思想。现从以下七方面讨论仲景治疗学中的脾胃观。  相似文献   

16.
吴生元教授在诊治疾病时,始终不忘顾护脾胃(顾用胃之阳气),凡病必问脾胃,辨证立法不忘脾胃,组方用药想着脾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脾胃病证治的关键。方法:根据脾胃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结合临床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和效果,阐述脾胃病辨治要点。结果与结论:临床治疗脾胃病。应以辨证为主,证病结合,通补结合,以益气健脾、和胃降浊为法,从而恢复脾胃纳化与升降之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论治之鼻祖的《伤寒论》始终贯穿着保胃气的思想,十分重视脾胃在人体发病和辨证论治中的作用,顾护脾胃的思想和保胃气之秘旨贯穿于《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和杂病辨证论治体系通篇。从承前启后重视脾胃,六经发病重在脾胃,六经传变脾胃为枢,治疗原则无犯胃气,立法处方法重脾胃,调理脾胃寒热虚实,提出治禁源于护胃,煎服调护顾护脾胃,预后吉凶胃气为本,病瘥调理继培后天等10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东垣对仲景顾护脾胃的思想有所发扬创新,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为元气升降之中枢,并在仲景建中汤的基础上创立了补中益气汤为代表的升阳益气、甘温除热法。李氏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的学术思想,对于后世医家脾胃学说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笔者曾写过两篇关于脾胃学说求正的拙文,"脾胃学说求正两题”[1]、"脾胃学说再求正”[2].在后一文中曾提出:脾胃运化功能应作统一观和脾胃之阴阳也要作统一观,现引经据典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