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温病条辨》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的代表著作,其中蕴含着"认证施治"的独特思想。强调证的客观性,以证为中心,充分发挥医者的积极性去认识证,这也许是中医几千年来传承的临床思维。继承和发扬吴氏"认证施治"的思想,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化和临床疗效的提高。而且,对培养中医高级人才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吴鞠通<温病条辨>的学习,认为"鞠通遥承仲景,并多有创新",并举例加以说明.除阐明其"羽翼伤寒"外,着重论述其对仲景学说的发扬,如阐明白虎之用、创制承气诸方、明确黄连阿胶汤之用、巧变复脉诸方.都足以说明吴氏对<伤寒论>理论和方药运用,多有创新.  相似文献   
33.
吴鞠通论治湿热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的记载始见于《内经》 ,其论痹的专篇《素问·痹论》对痹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类型、演变规律都有阐述。《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已有了如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等治痹的专方。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痹证论》除了对风痹、湿痹、寒痹加以论述外 ,还对热痹的因、症、治作了概括 ;清代尤在泾《金匮翼·热痹》专论热痹 :“热痹者 ,闭热于内也 ,……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感风寒湿邪客气 ,热为寒郁 ,气不得通 ,久之寒亦化热。”清代温病学说兴起 ,对热痹的认识亦随之加深 ,特别是湿热病理论和证治的系统化 ,湿热痹作为湿热病的一类病…  相似文献   
34.
<温病条辨>为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之代表著作,其蕴含着"识证施治"的独特思想.本文从一实际病例出发,阐明"识证施治"的独特思想是强调证的客观性,以证为中心,充分发挥医者的积极性去认识证,在准确认识证的基础上,按照方证相应的原则施以相应的方药治疗,达到"效如桴鼓"的治疗效果.笔者认为"识证施治"是中医几千年来传承的临床思维,继承和发扬吴鞠通"识证施治"的思想,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化和临床疗效的提高,是培养中医高级人才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必然途径和选择.  相似文献   
35.
吴鞠通著《温病条辨》之逻辑思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条辨》是温病发展史上一部不可或缺的伟大著作,是书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纲领,完善了温病辨治体系,至今指导着温病临床实践,但《温病条辨》并非温病理论与吴鞠通之临床经验的简单叠加,而是吴鞠通天才逻辑思维综合应用的结果。是书之三焦体系的辨证分析逻辑、条文的各种形式逻辑以及论治的模拟逻辑相结合早以突破了中医传统的形象类比思维局限,与现代科学的逻辑思维紧密融合在一起。拟从逻辑思维角度解读《温病条辨》,揭示吴鞠通著书之天才思维逻辑,为多角度、多方位研究《温病条辨》提供基础资料;为从逻辑思维角度解读中医经典作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36.
本文列举了《温病条辨》中焦篇有关下法的证治方药,借以说明吴氏以仲景三承气之方与法为基础,随证变通而增设了增液汤、增液承气汤、护胃承气汤、宣白承气汤、承气合小陷胸汤、新加黄龙汤、牛黄承气汤、导赤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小承气合茵陈蒿、黄连解毒汤等证治方药,辨证精细,各有所主,用之效验,对仲景学说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37.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痢疾的辨证论治甚为详备,其根据证候在表在里,属热属寒,是实是虚,在脏在腑等不同阶段,分条明辨,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立法用药,颇为中肯,足资临床借鉴。本文仅举十法予以粗浅的探讨,以供同道者参考。  相似文献   
38.
重点论述了小儿疳积的形成机理,并从临床方面探讨吴氏的治疳方法,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吴氏在《温病条辨·疳疾》篇中提出了以“脾虚失运,温蚀中阻”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疏补中焦,升降胃气”等九法为临床的治疗原则。从小儿“脾常不足”之体质特点和疳积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出发,把握病变实质,立足脾胃,重点突出,独具匠心,堪为后世效仿。  相似文献   
39.
从《吴鞠通医案》探温病误治变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鞠通医案》记载了不少疾病的误治变证,作者对医案中温病部分的误治从助热势、伤阴液、碍气机、邪深陷、促逆变等五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痉、厥、闭、脱、出血为误治变症的逆证。  相似文献   
40.
漫谈流感     
去年春天,流感猖獗,我校师生,多先后感染,笔者亦未能倖免,通过临床观察有下列一些体会。中医对普通感冒,一般称为伤风或感冒,但对有显著傅染者則称为疫或癘,以其发病的急暴和傅染的剧烈。流感是疫癘的一种,后世的温病学說中則又分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