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7篇
预防医学   111篇
药学   95篇
中国医学   69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许志强 《陕西中医》1996,17(2):86-86
<正> 麻黄一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医家临床必不可少和不可多得之要药。笔者临床运用此药,有些独特心得,认为麻黄发汗逊于桂枝,现陈述于下,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麻黄发汗逊于桂枝 麻黄:苦、辛、温、入肺、膀胱经,有发汗、平喘等功用。自《伤寒论》一书中收载麻黄汤方后,历代本草都记述麻黄的发汗作用远较桂枝为强。《伤寒论》各家注释也说:“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历代至今医家均持麻黄为发汗峻药之观点,且认为麻黄汤为发汗之峻剂,有仅用1剂,不用2剂;有畏麻黄,而速之高阁。唯恐其发  相似文献   
72.
杨敏  陈勇  张廷模 《四川中医》2006,24(6):41-42
通过对大量有关川芎的古今文献资料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川芎解表功效及其在历代解表方中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了对川芎发散风寒功效的认识,将有利于川芎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73.
74.
地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椒为唇形科植物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Ronn)Ronn·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祛风解表、行气健脾、温中止痛的作用,含挥发油0·8%~1·33%[1,2]。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椒挥发油的治疗作用,提高其稳定性,并使液体药物固体化便于进一步制成片剂、胶囊剂等,本研究将地椒挥发油与β-环糊精(-βCD)制成包合物,并对超声法、胶体磨法、搅拌法进行了比较试验。1材料与仪器XL250胶体磨(温州制药机械设备厂);CX-300超声波清洗仪(中国北京市医疗....  相似文献   
75.
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荆芥为唇型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是一味常用解表中药,具有解表散风,透疹等功能,用于感冒,头痛,风疹,麻疹,疮疡初起[1]。目前关于其化学成分有单萜、黄酮的报道[2,3]。作者在对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的研究中发现,荆芥对该有效部位群贡献较大,因此对它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从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荆芥中分离鉴定。这些化合物中,熊果酸,反式桂皮酸有抑菌....  相似文献   
76.
HPLC法测定芎菊上清丸中绿原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杰  魏超  吕曙华 《中草药》2006,37(7):1032-1033
芎菊上清丸由川芎、菊花、黄芩、栀子等15味药味组成,具有清热解表、散风止痛的作用,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恶风身热、偏正头痛、鼻流清涕、牙疼喉痛。处方中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作用,与成品的功效相吻合。因此,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处方中绿原酸定量的方法,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保证。1仪器与材料日本岛津LC—2010A高效液相色谱仪。绿原酸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53-200212)。芎菊上清丸由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乐仁堂制药厂提供。甲醇、冰醋酸为分析纯,水为纯化水。大孔树脂(G.D.X-104,…  相似文献   
77.
桂枝汤原为治疗太阳中风之证而设,在《金匮要略》中延伸为治疗内科杂病。柯韵伯赞誉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饮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笔者临床中用桂枝汤及其变方治疗多种病症,常收到满意临床疗效,介绍如下。1术后出汗案高某,女,46岁。因胆囊结石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8.
麻黄为麻黄科多年生灌木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因“丛生如麻,色黄”而得名.麻黄入药历史悠久,首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其后,古今医家对此药颇多论述,逐渐总结出本品的主要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是临床常用中药.麻黄与不同药物配伍后,作用有所偏重.本文试就麻黄的常用配伍应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9.
李艳  周林  熊明霞 《四川中医》2006,24(3):107-108
中医治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八种主要治疗方法,总称治疗八法,作者根据解表发汗法理论,从实际工作中归纳出表证的辨证施护措施包括生命体征及病情观察、饮食指导、降温、指导用药、生活护理等,明显促进了疾病的痊愈。  相似文献   
80.
马艳锦 《陕西中医》2006,27(8):908-909
目的观察解表止咳、化痰平喘类中药配伍治疗外感咳嗽的疗效。方法采用止嗽散(荆芥、白前、紫菀、百部、桔梗、陈皮等)治疗外感咳嗽75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6.0%,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解表化痰、平喘止咳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