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5篇
  免费   952篇
  国内免费   795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91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1750篇
口腔科学   114篇
临床医学   2170篇
内科学   981篇
皮肤病学   82篇
神经病学   245篇
特种医学   5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401篇
综合类   4623篇
预防医学   1323篇
眼科学   83篇
药学   1487篇
  47篇
中国医学   678篇
肿瘤学   667篇
  2024年   235篇
  2023年   707篇
  2022年   519篇
  2021年   651篇
  2020年   625篇
  2019年   560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430篇
  2016年   481篇
  2015年   569篇
  2014年   793篇
  2013年   826篇
  2012年   1001篇
  2011年   1055篇
  2010年   926篇
  2009年   916篇
  2008年   1095篇
  2007年   915篇
  2006年   773篇
  2005年   865篇
  2004年   665篇
  2003年   565篇
  2002年   413篇
  2001年   353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91.
保留部分关节突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在保留部分关节突情况下应用后路腰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摄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测量是否有椎间失稳;在轴位MRI上分别测量保留完整关节突、1/2切除、全部切除三种情况下关节突内侧距离以及旁矢状位上、下椎体前后缘切线的距离。根据上述数据选择后路腰椎间融合器的宽度、长度,规划手术,应用后路腰椎间融合器施行椎间融合。结果:16例中,7例术前有椎间失稳;L4/5、L5/S1两节段术前MRI测量上述三种情况下关节突距离差异显著(P<0.01)。12例于术中切除1/2关节突,2例约切除2/3,2例切除超过2/3。14例单纯置入腰椎间融合器,2例辅助使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随访6~24个月,无术后椎间滑移;15例骨性融合,时间5~15个月;1例未愈合,随访期间未发生腰椎间融合器移位。结论:应用后路腰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时多数患者难以保留完整关节突;而选择宽度10mm以内的后路腰椎融合器、保留约1/2的关节突在大多数病例是可行的,经短期随访,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2.
大鼠IgECH2-3-FasL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哮喘及其他过敏反应性疾病中 ,肥大细胞始终处于重要地位。IgE的Fc段与肥大细胞上高亲和力受体FcεRⅠ相连接触发过敏反应。单独的Fc段能封闭其高亲和力受体 ,阻断过敏反应 ,且将关键结合位点定位于Fc段的CH3[1 3 ] 。国外研究发现 ,肥大细胞表面表达Fas,抗Fas抗体能够诱  相似文献   
93.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PGC)-1是一种近年来发现的转录协同刺激因子,被认为与内分泌疾病密切相关。PGC-l能够调节适应性产热及线粒体的生成而影响肥胖的发生,还通过增加葡萄糖转运体(GLUT)4的表达增强葡萄糖的转运及激活糖异生的关键酶,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通过调节其生理功能来治疗肥胖及糖尿病已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4.
目的:调查颈椎先天性融合邻近节段退变状况,明确颈椎融合是否会加速邻近节段的退变。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3月,共收集颈椎先天性融合病例32例,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27岁(12~51岁),主要通过MRT2加权像调查颈椎先天性融合邻近节段退变状况;从同期收治的平均年龄为35岁(12~51岁)的颈椎外伤病人83例中随机抽取3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颈椎先天性融合组发现退变间盘128个,对照组发现退变间盘53个,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先天性融合组出现颈髓压迫症状3例,对照组在外伤以前没有一例有颈髓的压迫症状。结论:颈椎先天性融合导致其相邻间隙的退变的加快,但临床多以局部症状为主,且出现症状的时间应在10年以上,个别病例可以在轻微的外伤后出现瘫痪。据此预测,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有促进相邻间盘退变的缺点。  相似文献   
95.
颈椎前路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方法对诊断明确症状较重的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18个月,术后3个月椎间植骨达骨性融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除1例钢板松动术后第5天再次手术外,未见食道损伤、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彻底、融合率高、内固定牢靠的优点,虽手术风险较大,但如操作细致,仍可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
自1983年以来,我们对40例平足症患者进行了距舟关节植骨融合足弓成形术,同时延长后足。部分跟骨外翻严重者行跟骨内翻截骨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并分析平足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介绍了用淋病双球菌制备的抗体,包被葡萄球菌A蛋白(SPA)作为试剂,检测淋病患者分泌物中或尿液中的相关可溶性抗原的方法及报道了对66例临床诊断急性淋病患者用此法检测分泌物及尿液,其检出率分别为100%及92.4%;而涂片法及培养法检出率分别为62.1%及77.2%。该方法快速敏感。  相似文献   
98.
TAL-1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短臂1p32。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25%的患者该基因5’端发生丢失(约100kb),与SIL基因5’端相融合,形成SiL-TAL-1融合基因。我们用筑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nestedRT/PCR)方法检测SIL-TAL-1融合基因转录本。在17例T-ALL中4例检测到该融合mRNA,并证明该转录本由SIL基因第1外显子与TAL-1基因第3外显子拼接而成。对该法的敏感度测定显示,可从10 ̄6个正常细胞中检测出1个肿瘤细胞,并在2例缓解期标本中检测到微量残留白血病(MRD)。此外,对3例有融合转录本患者的DNA进行PCR检测发现,其TAL-1基因5’端丢失的位点相同,均为Tal ̄(d1)重组。可见,TAL-1基因的改变是T-ALL一个有用的克隆标志,为其诊断和残留白血病检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
采用两株分别带有不同抗药性标记的产黄青霉原生质体以1:1相混合,用30%的聚乙二醇(MW6000)原生质体融合处理。将混和物涂布在补给有两种药物同时存在的高渗性分离培养基上,培养后获得异核体菌落。洗下异核体分生孢于继续分离在补给有两种药物同时存在的分离培养基上,得到了同时带有两种抗性标记的重组体。纯化后,进行抗性稳定性和摇瓶效价的测定,将一株具有双重抗性、摇瓶发酵效价较高的菌株作出发菌株,经诱变因子处理后,获得了一株43u7c—57菌株,在摇瓶中效价比生产菌株平均提高4.94%,该菌株在40吨发酵罐试生产后,发酵效价平均提高4.4%,产量则平均增加12.15%。  相似文献   
100.
袁顺辉 《云南医药》2007,28(6):593-596
TAT是HIV-1病毒所编码的一种反式激活蛋白,具有独特的跨膜转运方式。1988年,Green和Frankel首次报道了蛋白转导现象,他们分别独立证实从HIV21病毒分离出的TAT蛋白能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㈣。TAT分子中有一个富含碱性氨基酸、具有较多正电荷的多肽片段(TAT48—60),与TAT的跨膜转导有关,被称为蛋白转导结构域(PTD)。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