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67篇
  免费   2880篇
  国内免费   2073篇
耳鼻咽喉   198篇
儿科学   361篇
妇产科学   328篇
基础医学   3491篇
口腔科学   293篇
临床医学   5079篇
内科学   4559篇
皮肤病学   341篇
神经病学   999篇
特种医学   11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72篇
外科学   1790篇
综合类   11585篇
预防医学   2732篇
眼科学   307篇
药学   6385篇
  65篇
中国医学   3765篇
肿瘤学   2382篇
  2024年   522篇
  2023年   1623篇
  2022年   1418篇
  2021年   1578篇
  2020年   1285篇
  2019年   1307篇
  2018年   722篇
  2017年   1041篇
  2016年   1134篇
  2015年   1330篇
  2014年   1866篇
  2013年   1888篇
  2012年   2400篇
  2011年   2655篇
  2010年   2356篇
  2009年   2446篇
  2008年   2822篇
  2007年   2496篇
  2006年   2333篇
  2005年   2661篇
  2004年   2048篇
  2003年   1812篇
  2002年   1412篇
  2001年   1159篇
  2000年   810篇
  1999年   493篇
  1998年   448篇
  1997年   393篇
  1996年   290篇
  1995年   291篇
  1994年   210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31.
创伤后应激蛋白的效应表达与分子调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平  胡娟 《四川医学》2004,25(12):1361-1364
创伤后早期机体要经受创伤本身、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早期免疫炎性反应等各种因素的作用,而这些因素均为应激原可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诱导体内某些基因转录活性增强,表达产生非特异性蛋白质——应激蛋白(stress response proteins,SRP)。除氧化应激保护主要由HO介导外,其他各种应激原均可诱导多种应激蛋白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2.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联合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结合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8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 (7例原发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1例为Wilson病 )在等待肝移植期间经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 3~ 7次 ,所有患者均接受同种异体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结果 患者等待供肝时间 8~ 30d ,平均 13d ,所有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痊愈出院。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后 ,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但凝血功能的改善不明显。结论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可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 ,帮助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顺利渡过肝移植等待期。  相似文献   
133.
川产贝母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开强  吴卫  郑有良  代勇  向丽  廖凯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7):2149-2154
目的:为阐明川产贝母资源间亲缘关系提供更多证据.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川产10个种1变种共19份材料进行分析,采用NTSYS软件计算材料间相似系数,并用UPGMA法构建了系统树.结果:从35个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11个多态性明显、反应稳定的引物,在19份供试材料DNA中共扩增出17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63条,占86.8%.材料间ISSR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GS)在0.569~0.85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供试材料均可区分开,并聚为4组.第1组包括川贝母、甘肃贝母、长腺贝母和短丝贝母,第Ⅱ组由暗紫贝母和浓蜜贝母组成,槽鳞贝母、浙贝母、瓦布贝母和梭砂贝母聚为第Ⅲ组,湖北贝母单独为第Ⅳ组.试验结果还表明,来源于同一地区的多数川产贝母材料可分别聚在一起.结论:ISSR标记适用于川产贝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但药典收载的川贝母药材的4种基原植物种间及其与其他川产贝母属各物种间尚不能仅通过采用ISSR标记技术进行分子鉴定.此外,ISSR聚类结果同川产贝母资源的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4.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核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涉及到全身多处重要的动脉,是导致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疾病病理生理学的不断发展,显示出包括“金标准”X射线血管造影在内的常用显像方法的一些不足以及对更加完善的显像技术的需求。分子核医学技术利用核素标记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中间物质或其表面的血栓进行显像,无创伤性地检测斑块的数量、进展程度、分布和组成,为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5.
近日,美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杂志》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关于SARS病毒动物宿主和分子进化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初步阐明了SARS病毒的分子进化过程为:原始群→低致病性群→高致病性群→流行群;相关的SARS病毒溯源研究,没有发现广州新源市场果子狸携带的SARS病毒由外地饲养的果子狸带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6.
炎症反应及黏附分子在缺血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志鸿 《北京医学》2005,27(2):117-119
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及人类对健康水平要求的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溶栓治疗是目前较为肯定和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较短,再灌注后可增加颅内出血和严重脑水肿的发生,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白细胞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缺血脑组织,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蛋白水解酶等,加重了缺血损伤,促进脑水肿的发展,是再灌注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脑内皮细胞在白细胞的浸润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介质TNF-α、IL-1β等和体内外缺血可以上调内皮细胞黏附分子,促进白细胞的黏附和向脑内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7.
以雷公藤甲素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多种雷公藤提取物在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疗效确切,已得到广泛认可。为了有利于临床的合理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本复习了近十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资料,从如下几方面对雷公藤甲素抗PLA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8.
我科采用硝酸酯类配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9.
一、根据近代细胞和分子心脏病学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概念有哪些重大改变? 根据近代细胞和分子心脏病学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病理生理概念有四个方面的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140.
上皮型钙粘蛋白是一种钙依赖性细胞黏附分子,为一类分布于上皮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可以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中上皮型钙粘蛋白的丢失不仅导致细胞间接触的减弱,还导致组织恶性变及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上皮型钙粘蛋白可能在肿瘤向恶性表型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就其结构、功能、分布、调节因素及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以及相关的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