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79篇
  免费   2071篇
  国内免费   768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91篇
基础医学   680篇
口腔科学   1744篇
临床医学   5947篇
内科学   4866篇
皮肤病学   95篇
神经病学   168篇
特种医学   9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篇
外科学   1025篇
综合类   15285篇
预防医学   3863篇
眼科学   156篇
药学   8106篇
  83篇
中国医学   10739篇
肿瘤学   255篇
  2024年   172篇
  2023年   1149篇
  2022年   1005篇
  2021年   1215篇
  2020年   1467篇
  2019年   1108篇
  2018年   617篇
  2017年   886篇
  2016年   896篇
  2015年   1110篇
  2014年   2286篇
  2013年   2210篇
  2012年   3158篇
  2011年   3594篇
  2010年   3455篇
  2009年   2983篇
  2008年   2965篇
  2007年   2847篇
  2006年   2578篇
  2005年   2902篇
  2004年   2590篇
  2003年   2443篇
  2002年   2101篇
  2001年   1833篇
  2000年   1415篇
  1999年   1051篇
  1998年   839篇
  1997年   724篇
  1996年   658篇
  1995年   510篇
  1994年   466篇
  1993年   230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66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31.
目的:探讨温脾丸的应用规律。方法:通过采集60例应用温脾丸治疗有效的病案,分析其年龄、病史、体质量指数、症状、体征和疾病谱。结果:温脾丸多应用于青壮年患者,体型正常或偏胖,病程较长者。温脾丸主治中医方面病证多为脾胃系病证,如脾虚湿阻气滞、便秘、不寐等;主治现代医学方面的疾病多为消化科、神经科疾病,如便秘、失眠症、慢性肠炎等。温脾丸所对应的证候类型属寒热错杂证。结论:温脾丸的主治病机为上热下寒、中焦积滞,与常用的乌梅丸有一定的相似性,重点区别在中焦状态。若以一元论的思维理解温脾丸的方证规律,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甘松复脉汤对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心绞痛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松复脉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 w。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血管内皮功能、TNF-α及CR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P<0.05)。治疗后,两组一氧化氮(NO)明显升高(观察组:t=13.390,对照组:t=10.519,P<0.05),内皮素(ET)-1、血栓素(TX)B2明显下降(观察组:t=18.176、9.358,对照组:t=11.440、4.747,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3.726,P<0.05),ET-1、TXB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8.639、4.612,P<0.05)。治疗后,两组TNF-α、CRP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t=15.719、10.204,对照组:t=11.566、13.475,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1.522、5.42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70%)明显少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甘松复脉汤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并能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评价加减柴陷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失眠(痰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伴失眠(痰热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予心绞痛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心绞痛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减柴陷汤治疗,对照组在心绞痛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唑仑治疗。比较2组患者心绞痛疗效、失眠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心绞痛与失眠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为93. 33%,对照组分别为70. 00%、73. 3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减柴陷胸汤不仅可显著缓解痰热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伴失眠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还能改善其睡眠质量,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5.
正枕骨、寰椎和枢椎共同构成了枕颈部活动的结构功能单位,即枕颈交界区~([1-2])。炎症、创伤、肿瘤及畸形等因素会导致枕颈交界区失稳,从而引起颈脊髓或神经根的损伤、麻痹及难以忍受的疼痛,甚至危及生命~([3-4])。后路内固定融合技术是治疗枕颈部失稳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术式为枕骨螺钉技术,该技术较钢丝固定技术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36.
老年肺炎治疗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病情往往复杂多变,尤其需要对患者症状仔细甄别。本案为陈旧性脑梗、白细胞减少的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患者,以午后至次日清晨发热、口干欲饮水、小便自利为主症,辨证属心气不足证,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以补养心气,透热除邪为主要治法,以清热散为主方,临床获得良效。该案显示老年肺炎多属正虚邪恋、心气不足一类特殊证型,清热散加减是治疗该证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与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为高危人群早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入选条件选取145例作为高危组,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高危组分为无斑块组(Ⅰ)67例、稳定斑块组(Ⅱ)21例和不稳定斑块组(Ⅲ)57例3个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s CD40L水平。结果高危组血清s CD40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各亚组间血清s CD40L水平比较:Ⅰ组<Ⅱ组<Ⅲ组[(3.489±0.820)mg/ml<(3.600±0.697)mg/ml<(4.011±1.074)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 CD40L(OR=1.788,P=0.037)是影响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s CD40L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血清s CD40L可能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促使其由稳定斑块向不稳定斑块的方向发展;对于脑卒中高危人群血清s CD40L水平较高者,应早期给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以此来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究乙醛脱氢酶2基因Glu504Lys多态性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硝酸甘油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患有冠心病并伴有稳定性心绞痛发作史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均单一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疗效,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快速起效组,延迟起效组和无效组。采用基因芯片法对各组患者乙醛脱氢酶2基因Glu504Lys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ALDH2基因的Glu504Lys位点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快速起效组患者68例,其中基因型G/G型49例占比72.06%,G/A型15例占比22.06%,A/A型4例占比5.89%;延迟起效组患者22例,其中基因型G/G型17例占比77.27%,G/A型1例占比4.55%,A/A型4例占比18.18%;起效组患者90例,其中基因型G/G型66例占比73.33%,G/A型16例占比17.78%,A/A型8例占比8.89%;无效组患者30例,其中基因型G/G型18例占比60.00%,G/A型7例占比23.33%,A/A型5例占比16.67%;各组之间患者在ALDH2基因的Glu504Lys位点基因型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醛脱氢酶2基因Glu504Lys多态性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含服硝酸甘油的疗效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酶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改善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麝香保心丸(HMP)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可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组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心电图变化情况,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变化、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心电图ST段压低频次SF-36评分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ST段压低频次及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径(LVEDD)及E/A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麝香保心丸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