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08篇
  免费   3516篇
  国内免费   2980篇
耳鼻咽喉   160篇
儿科学   290篇
妇产科学   160篇
基础医学   2634篇
口腔科学   432篇
临床医学   10736篇
内科学   10404篇
皮肤病学   162篇
神经病学   2196篇
特种医学   16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7篇
外科学   6125篇
综合类   26646篇
预防医学   4581篇
眼科学   346篇
药学   13057篇
  104篇
中国医学   13230篇
肿瘤学   420篇
  2024年   394篇
  2023年   1378篇
  2022年   1297篇
  2021年   1574篇
  2020年   1527篇
  2019年   1872篇
  2018年   815篇
  2017年   1662篇
  2016年   1861篇
  2015年   2317篇
  2014年   3941篇
  2013年   3886篇
  2012年   5157篇
  2011年   5890篇
  2010年   5551篇
  2009年   5568篇
  2008年   5709篇
  2007年   5479篇
  2006年   5058篇
  2005年   5556篇
  2004年   4518篇
  2003年   4048篇
  2002年   3557篇
  2001年   3063篇
  2000年   2358篇
  1999年   1881篇
  1998年   1590篇
  1997年   1304篇
  1996年   1145篇
  1995年   888篇
  1994年   718篇
  1993年   513篇
  1992年   325篇
  1991年   320篇
  1990年   239篇
  1989年   233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L-丙酰肉碱对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及体外抗自由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L-丙酰肉碱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5min造成缺血再灌注模型,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指标;应用电子顺磁共振观察L-丙酰肉碱对Fenton体系及二甲基亚砜(DMSO)碱性有氧体系产生自由基的作用。结果:L-丙酰肉碱静脉给药明显减少再灌注时室性心动过速、室性纤维颤动的发生(P<0.05),促进再灌注后左室收缩压、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室压最大下降速率、心力环面积的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各参数均明显增高(P<0.05);静脉注射L-丙酰肉碱100mmol/L时促进Fenton体系OH的产生,而500mmol/L时产生明显抑制作用,L-丙酰肉碱明显抑制DMSO碱性有氧体系OS的产生。结论:L-丙酰肉碱明显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促进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推测它对自由基的作用可能是再灌注损伤保护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2.
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采集休克前后及缺血──再灌流后颈动脉血液样本,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休克以及再灌后血浆TXB2和6—keto—PGF(1α)明显高于休克前水平(P<0.01或P<0.05),但再灌期与休克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TXB2/6—keto—PGF(1α)比值于休克及再灌后下降(P<0.05),但再灌期与休克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休克前后、休克与再灌后血浆TXB2和6—keto—PGF1α的变化进行分析,两者无相关性(分别为r=0.1666和r=—0.4409)。本研究表明,单纯的输血输液不能明显地改善休克状态。至于休克及再灌后PGI2变化的机理及其在休克中的作用,值得重新认识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3.
黄芪,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冠心病是当今世界上影响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生率显著提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国内外在防治冠心病方面虽已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但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特别是在传统中医药领域,对于防治冠心病的研究,仍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笔者用黄芪注射液并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8例,并与灯盏花组30例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4.
1,6二磷酸果糖与小剂量氨酰心安治疗顽固性心绞痛17例李玉杰刘学礼周继勤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组综合征。我们对应用常规措施控制不满意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称为顽固性心绞痛)17例,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与小剂量...  相似文献   
105.
运动试验诱发心绞痛伴ST段抬高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52岁,因血压增高28年,间歇性左侧胸部灼痛4月而就诊.胸痛持续2一5min,多发生于骑自行车、上楼等活动时,无放射痛,休息可自行缓解,未用过硝酸甘油类药.体检除心界稍向左扩大外无异常体征.1993年7月2日以“高血压病,疑有冠心病心绞痛”行活动平板运动心电图试验.运动前心电图为左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后脑血流的变化。方法: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观察小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及其再灌注时脑膜血流量的变化。结果:结扎颈总动脉后小鼠脑膜血流量在几秒钟内骤然下降,血流量较结扎前降低约85.9%±6.45%。同时血管中红细胞运动近停滞状态,血管再通时脑血流处于低灌注状态,血流量下降34.47%±11.69%,此时脑缺血再灌后脑组织实际上处于一种慢性缺血状态。再灌注10d后,小鼠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尼莫地平可以解除再灌注时的脑血流低灌状态。并防止由此所引起的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缺失。结论:缺血后及时给予尼莫地平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再通的方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测定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ATPase的活性,观察了有机锗─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CG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组织中MDA水平,明显保护SOD、GSH─Px、Na+K+─ATPase及Ca2+─AT─Pase活性。表明CG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8.
109.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综合征,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近年来,我们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对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了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0.
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对大鼠供肝冷缺血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已酮可可碱预处理供者及肝脏对供肝冷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按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 4组 :对照组、供者预处理组 (实验 1组 )、供肝预处理组 (实验 2组 )、供者及供肝联合预处理组 (实验 3组 ) ,预处理使用己酮可可碱。各组动物均在供肝冷保存 6h后行原位肝移植 ,门静脉血流恢复后第 30min、3h及 2 4h取门静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的水平。结果 门静脉复流后 30min、3h时血清TNF α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及 3h时血清GS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及 3h时血清AL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2 4h时前述各指标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时血清AS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结论 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对供肝的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