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40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541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17篇
  1篇
中国医学   297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运动训练对慢性应激大鼠β—内啡肽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慢性应激大鼠β-内啡肽(β-EP)分泌的变化。方法: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并在运动训练后期给予3周的冷刺激,测定大鼠下丘脑和血清中β-EP的含量。结果:(1)经过3周的冷应激后,大鼠产生显著的身心变化,下丘脑和血清β-EP的含量均显著升高,从而表明冷应激可使机体β-ED的合成和释放增多。(2)经过8周的运动训练后,大鼠下丘脑β-EP含量显著升高,血清β-EP含量显著下降;而对运动训练的大鼠施加冷刺激后,大鼠下丘脑和血清中β-EP含量显著低于应激组,以中等负荷运动训练组最为明显。结论:运动训练可以减少内源性β-EP的释放,有效对抗大鼠机体对冷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维持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内分泌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肝性脑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浓度变化及纳络酮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3例肝性脑病患者血浆β-EP含量。纳络酮治疗Ⅱ级以上肝性脑病20例,并与对照组20例比较,观察清醒时间、清醒率、病死率等。结果肝性脑病患者血浆β-EP含量(76.53±24.1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4.31±15.24pg/ml)(t=2.41,P<0.02)和无脑病组(35.41±16.87pg/ml)(t=2.38,P<0.02)。无脑病组及肝性脑病Ⅰ级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t=1.32及1.89,P>0.05)。用纳络酮治疗后,治疗组清醒时间平均(15.56±13.84)h,对照组(32.27±19.31)h(t=2.7,P<0.01);治疗组3d清醒率85%,对照组55%,差异有显著性,(x2=4.28,P<0.05),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肝性脑病患者血浆β-EP较正常人显著升高,其升高水平与脑功能障碍程度一致,提示β-EP在肝性脑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纳络酮治疗肝性脑病有促清醒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健康青年人在等长收缩运动(IE)时血浆内啡肽(EOPs)的变化.方法选择健康自愿受试者40例,男女各20例,平均年龄(23.7±2.9)岁,研究设置二种模型即主观运动和被动运动.观察指标包括血浆中的亮氨酸脑啡肽(LEK)、β-内啡呔(β-END)和强啡呔(DYN).结果LEK、β-END、DYN在IE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在IE中LEK、DYN的变化程度较β-END明显(P<0.01).  相似文献   
34.
本研究应用四管结扎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借助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了大鼠脑缺血后皮层亮-脑啡肽,β内啡肽和精氨酸加压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预先侧脑室注射亮-脑啡肽抗血清对脑缺血后皮层β-EP,AVP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在人和动物的妊娠及分娩中均见母体的疼痛阈值增加,模拟妊娠时的性激素变化也可明显诱导镇痛作用。脊髓内源性k及δ阿片受体系统激活是妊娠和分娩镇痛所必需的,且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协调镇痛作用,而在基础条件下起主要作用的μ阿片受体镇痛系统似乎不参与妊娠镇痛。k或/和δ阿片受体类新型镇痛药将有希望用于妊娠和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36.
目的:本文联合应用纳诺酮,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治疗35例急性脑梗塞(ACI)患者(治疗组),观察其治疗前后的β-内啡肽(β-EP)改变及临床疗效。方法:并与3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比较。结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血浆β-EP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组治疗后,其β-EP浓度显著下降,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纳络酮能明显降低(ACI)患者的血浆β-EP浓度。结论三药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37.
金尔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金尔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进入金尔伦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金尔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金尔伦2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14d。两组在用药前后均测定血浆β—EP含量,并观察其肢体功能的改变。结果:金尔伦组、常规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治疗前血浆β—EP含量分别为(731.5±20.4)pg/L、(728.0±21.8)pg/L和(537.8±21.7)pg/L、治疗后分别为(563.7±24.2)pg/L和(631.4±23.6)pg/L。此外,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金尔伦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金尔伦可拮抗急性脑梗死患者β—EP的生物效应,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后血浆、皮层β-内啡肽、亮啡肽免疫活性物质(ir-β-EP、ir-LEK)含量的影响。方法:在新生大鼠HIBI后即刻及其后每12h向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每次每只0.5m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血浆、皮层ir-β-EP、ir—LEK含量的变化。结果:HIBI后血浆ir-β-EP、ir—LEK含量、患侧皮层ir-β-EP含量不同程度升高,而以血浆ir-β-EP升高更明显、持续时间更长。腹腔注射丹参后血浆、患侧皮层ir-β-EP水平的上升被部分逆转,以血浆升高的抑制更为显著。结论:外周及中枢β-内啡肽、亮啡肽参与HIBI的病理生理过程;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部分逆转新生鼠HIBI后外周和中枢ir-β-EP水平的异常升高.可能是丹参促进损伤后脑功能恢复的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 β -内啡肽 (β -EP)在犬复苏后的作用及开心胶囊对其调节作用。方法 :健康杂种犬 15条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复制心脏骤停及复苏模型 ,分别在开胸前、恢复自主循环后 5分钟、30分钟、90分钟、180分钟由颈内静脉插管采取中心静脉血 ,观测 β -EP在各时段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和中药组在自主循环恢复 5分钟后血清中 β -EP显著增高 ,但中药组增幅较缓 ,在 90分钟和 180分钟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开心胶囊防治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 β -EP有关。  相似文献   
40.
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68例HIE患儿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1mg/kg,连用2~3d,观察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44%,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中重度HIE疗效显著,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