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50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少阳病在《伤寒论》中编次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自金·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提出“邪在少阳,为半表半里”之后,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但因表、里在六经病中也和阴阳一样,是一个机动的代名词,随处异义,致使人们对半表半里一词的理解不尽相同,从而也就产生了对少阳病病理位置以及编次的不同认识。为了弄清这一问题,笔者又进一步探讨了《伤寒论》的有关条文,并从中找出论据,以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妥之处,请指正。一、析原文,以度仲景真意《伤寒论》六经病的排列沿用了《素问·热论》:“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的顺序。然而后世一些医家  相似文献   
72.
《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宝典。它总结了中华民族祖先在同疾病作斗争中所得到的认识,其中不乏对人体生命现象(包括生理、病理)的极为精辟的见解,从而奠定了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毫无疑问,研习中医学者,必需读《内经》,以从中医学的“根源”出发,深入堂奥,取其精华,探赜索隐,推陈出新——这正是本刊开辟《灵兰探幽》专  相似文献   
73.
学习《伤寒论》,要从张仲景所处的时代背景、地理位置、语言环境、学术渊源等方面入手,才能理解其真髓。“伤寒”之义,从其所处时代背景看,指传染性、大面积流行的疾病。六经的概念不仅要追溯到《内经》脏腑经络等内容,还要结合《易经》老、少阴阳理论来认识。仲景为南阳人,对其遣词用语的研究,要结合南阳方言去追寻本意,不可单从字面去搞繁琐考证。方剂来源及方名的意义要从其原来出处求索,不可望文生义。只有返朴归真,才是学习仲景理论,达到登堂入室的必要途经。  相似文献   
74.
张斌 《国医论坛》1989,4(1):12-13
“八卦”一词,是《易经》中孔子所作《系辞》对八种卦象符号的总称,如“八卦而小成”,“八卦定吉凶”等语。据史载《易经》有三种:夏朝者称《连山易》,商朝者称《归藏易》,至周朝则直称《周易》。前二书均已佚,今所见者,只《周易》一书。三《易》中所画卦象符号完全相同。第一,《连山易》首起艮,《归藏易》首起坤,而《周易》则首起乾,但书中艮坤二者卦象都有;第二,《周  相似文献   
75.
培养中医临床人才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2月17日,在广州举办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班上,我给学员们做了一次讲座,题为《疼痛辨治的经方思路与心得体会》,本文内容主要出自"心得体会"部分。几年前,西雅图亚特兰大出版社有意在美国出版我的英文版著作,书名暂定为《彭坚治疗慢性病临床经验集》,第一部分为"慢性疼痛"。出版社要求我  相似文献   
76.
《伤寒论》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著作,一直被中国医家奉为经典。同样基于对《伤寒论》的研究,因侧重不同,后世学者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学术体系,并开展了不同的临床实践。郑寿全是清代伤寒学大师,被后世中医学者尊为“火神派”鼻祖。其融合《周易》、《黄帝内经》等两部经典著作的思想,对《伤寒论》进行阐释,提出“六经即六气,六经本一经”的“万病一气说”;并以阴阳为纲,总括伤寒六经,又在阴阳之中,重视阳气。使《伤寒论》辨证简白,主次分明,颇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7.
六经方证中西通解》(以下简称《通解》)为唐宗海代表作之一。该书以手足十二经厘为十二卷,首列本经总论,每经辨证分表里寒热虚实为纬编排,并附随证谴方用药及方解,是一部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著作。在《通解》中唐氏构建及发展了新型的中医六经气化理论,并基于六经气化学说认识本草药性及方剂。  相似文献   
78.
目的在《针灸学》《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探讨该教学法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方法以我校2009级中医学临床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2009级1班为对照班,主要采用目前教师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模式;2009级2班为试验班,在《针灸学》教学中引用《伤寒论》的六经理论,主要采用类比教学法进行教学。两班以统一的问卷调查和针灸综合能力测试结合的方式进行客观定性定量的分析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班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班(P驥0.05),针灸综合能力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班(P驥0.02)。结论本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针灸学》教学的不足,对提高《针灸学》教学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9.
本文对《伤寒论》六经发热证治进行初步探讨,阐述六经发热的涵义、特征、病机及辨证论治。对中医治疗发热急证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寻根太极,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和六经都统一在一个太极之内。五行是由天体演化而形成的人类生存空间的最基本物质,由于四时寒暑的变化而又赋予其非物质的理性化概念。仲景以土有二元分阴阳的太极思维方法,还原了五行的太极模式,因而确立了厥阴的位置,创立了六经学说。《辅行诀》“汤液图”的五“除×”字样,就是仲景六经证治大法的雏形,是“论广”的起点。六经具有五行特性。五行是太极之气,六经是太极之质。明此则知阴阳、五行、六经究为何物,以及它们之间有何联系,明此则能破解《伤寒论》的未解疑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