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全面性癫(癎)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是国际抗癫(癎)联盟新近提出的一种新的癫(癎)综合征.GEFS+的发作形式具有惊人的异质性,既可呈典型的热性惊厥,也可为热性惊厥附加症(FS+),还可为FS+伴失神发作、FS+伴肌阵挛发作、FS+伴失张力发作、FS+伴颞叶癫(癎)及更为严重的肌阵挛站立不能性癫(癎)和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癎)等发作形式.在家系分析的基础上,目前GEFS+的遗传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定位方面,许多研究表明GEFS+与编码电压依赖性Na+通道的基因(SCNIA、SCNIB、SCN2A)和r-氨基丁酸(GABA)受体基因(GABRG2、GABRD)的突变有关.现就GEFS+的概念、临床表现、遗传学研究、诊断等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面性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家系SCN1B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共收集GEFS 家系6个,采集40份外周血,并取健康对照组外周血50份。提取基因组DNA,设计7对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选取符合条件的PCR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对个别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结果6个先证者和50名健康对照进行SCN1B的5对外显子筛选时,均未发现异常带出现。6个先证者的PCR产物测序结果与基因组序列相比对,也未发现碱基改变。结论全面性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是一种复杂综合征,本组家系中未发现SCN1B基因突变,GEFS 具有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全面性癫(癎)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具有遗传及表型异质性.近年来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SSCP)等多种方法研究发现,其与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γ2亚单位基因(GABRG2)变异密切相关,通过不同途径,最终导致癫(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后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后康复训练的特殊要求。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04年8月行各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后的41例患者,给予有异于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特殊康复治疗,并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按照制定的康复治疗和训练方法进行功能训练,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其中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畸形等的总分由术前的(39.71±6.68)分提高到(76.37±11.23)分(P<0.05)。结论由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手术的复杂性,其术后的康复训练需根据翻修手术的不同,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的原则,重点是增加肌力,尤其是髋外展肌肌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是预防并发症,同时应根据翻修手术的特点适当延迟下地行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弥散峰度成像(DKI)及低频振幅(ALFF)技术观察全面特发性癫痫(IGE)患者白质纤维束以及脑功能异常的脑区。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IGE患者(病例组,n=24)及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n=24)。DKI数据分析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TBSS)方法,将相关参数值与患者病程行相关性分析;ALFF分析采用静息态脑功能数据辅助处理(DPARSF)及SPM方法。结果 病例组右侧内囊前肢、左侧外囊、胼胝体膝部各向异性(FA)值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均<0.05);两组平均弥散(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DKI分析发现病例组双侧前辐射冠、上辐射冠、内囊前肢、内囊后肢以及胼胝体(膝部、体部)平均峰度(MK)值显著减低(P<0.05)。FA值和MK值与病程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FF显著升高区域为双侧额叶、双侧壳核、右侧丘脑以及左侧尾状核;ALFF显著减低区域为右侧颞叶、双侧楔前叶以及双侧枕叶。结论 DKI联合ALFF可为进一步揭示IGE的发病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发作时间及类型、有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经头颅CT证实的脑卒中患者696例,随访其癫痫发作的情况。结果癫痫发生率为2.59%(18/696);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1.4%(9/42);脑出血9.93%(29/292);脑梗死4.97%(18/362)。82.1%的癫痫在发病后2周内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全面性发作为主。脑出血和脑梗死以部分性发作为多见。结论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一月内死亡率较未合并癫痫者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国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neralized epilepsy with febrile seizure plus,GEFS+)家系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门诊就诊、个人访视、电话等方式,对10个GEFS+家系所有成员进行详细临床资料收集,包括家系图谱、有无发作、发作形式以及检查结果等。结果10个家系共有140名成员接受了调查(其中3名去世,由亲属提供病史),发现受累者80例,其中74例符合GEFS+临床发作谱,2例为特发性全面性癫痫,4例不能明确分类。其中有两个家系较为特殊(家系I和家系H),2个家系受累者绝大部分仅表现为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FS),每个家系仅有先症者1人表现为热性惊厥附加症(febrile seizure plus,FS+)。此外还发现3例FS+伴局灶性发作,2例为FS+伴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部棘波,1例为FS+伴颞叶癫痫。结论GEFS+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时期起病的遗传性癫痫综合征,GEFS+最常见的表型为FS和FS+,其次是FS+伴局灶性发作、FS伴IGE、FS+伴失神发作以及FS+伴肌阵挛发作,我们的10个GEFS+家系中未发现FS+伴失张力发作、肌阵挛站立不能性癫痫和婴儿严重肌阵挛癫痫,说明这些表型为临床少见表型;此外我们还发现了GEFS+合并IGE以及在FS遗传背景上仅个别患者为FS+的较特殊家系,这些将进一步扩展GEFS+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19.
20.
陈宝健  方烨  任广来 《山东医药》2005,45(23):84-85
2004年2~12月,我们采用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患者38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文38例患者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60岁,中位年龄21岁。均无拉莫三嗪使用禁忌证。其中简单部分性发作(SPS)2例,简单部分性泛化全面性发作(SPS-GTCS)10例,复杂部分性发作(CPS)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