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9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运用“俞募配穴通腑法”治疗反胃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基础上,采用辨证论治。因为背为阳,胸腹为阴,五脏募在阴,而俞在阳,俞募配穴法可起到“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作用;华佗夹脊提捏法可通调一身气血,使脾气上升,胃气下降,水谷纳运协调,气机升降相阴,阴阳燥湿相济,起到补虚泻实,和胃降逆,从而恢复胃肠功能,达到治愈本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不同用穴方案(单穴、配穴)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各30例,A组取胃俞穴,B组取中脘穴,C组取胃俞募配穴,对3组患者分别进行20次的针刺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临床疗效、胃动力学指标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A组、B组及C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呃逆症状评分均降低(P<0.01),C组治疗后相比于A组、B组治疗后呃逆症状评分降低更加显著(P<0.01)。C组分别与A组、B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及C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胃收缩频率、收缩幅度及胃排空率均升高,C组治疗后分别与A组、B组治疗后相比胃收缩频率、收缩幅度及胃排空率升高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分别与A组、B组治疗后相比精神状态、饮食及睡眠评分升高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俞穴、中脘穴及胃俞募配穴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虽均可获得一定的疗效,但胃俞募配穴针刺治疗更能够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胃动力学指标,促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3.
赵明  冯文涛  刘甜甜 《新中医》2019,51(12):212-214
简版:目的:观察醒神俞募配穴推拿治疗气滞型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功能性老年便秘(气滞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施以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神俞募配穴推拿法。观察评价效果。结果:经治疗,2组主要症状积分均较前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组便秘伴随症状(气滞症状)积分均较前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Anti-PLA2R Ab)阳性与阴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特点及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后疗效差异,探寻血清Anti-PLA2R Ab阳性患者的相对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50例经临床和肾脏病理确诊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50例,每组患者再按其入组时基线血清Anti-PLA2R Ab检测水平分为阳性和阴性两亚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Ponticelli方案治疗,观察1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双肾俞穴敷熨疗法,观察2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俞募配穴敷熨疗法。比较3组中Anti-PLA2R Ab阴性与阳性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24hUPro)、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水平的差异,统计3组中Anti-PLA2R Ab阴性与阳性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5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Anti-PLA2R Ab阳性者占74.67%。3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Anti-PLA2R Ab阳性者治疗前后24hUPro均显著高于Anti-PLA2R Ab阴性者(P均0.05),ALB均显著低于Anti-PLA2R Ab阴性者(P均0.05),而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中Anti-PLA2R Ab阴性者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均显著高于Anti-PLA2R Ab阳性者(P均0.05);观察2组中Anti-PLA2R Ab阳性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P均0.05),观察1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均出现在Anti-PLA2R Ab阳性患者中,但观察2组感染、类固醇性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组(P均0.05)。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Anti-PLA2R Ab阳性率高,且较Anti-PLA2R Ab阴性者临床指标重、治疗反应差、易出现不良反应;中药俞募配穴敷熨联合改良Ponticelli方案可有效提高Anti-PLA2R Ab阳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朱博婧 《黑龙江医药》2010,23(4):654-655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腹型单纯性肥胖较佳临床配穴方法。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3.33%,73.33%,优于对照组的76.66%,40.00%。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均P〈0.05)。结论:俞募配穴针刺组治疗腹型单纯性肥胖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96.
俞募配穴是针灸胃肠调节的经典用穴方案。目前胃俞募配穴协同效应中枢机制的研究,局限于简单的脑区功能定位,难以对脑区之间响应的因果关系和连接强度进行分析。采用条件格兰杰因果分析,度量脑区之间信息传递模式,可以构建脑区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对强度,更为有效地揭示了神经活动的动态过程,更加符合脑功能机制。将其运用于胃俞募配穴协同效应的中枢机制研究中,探寻脑网络区域间的因果传导有效连接模式,为其针刺效应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7.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36-137
目的:观察五脏俞募配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眠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五脏俞募配穴为主,配合常规取穴;对照组32例患者仅采用常规取穴。两组患者每日均拔罐一次,疗程为3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3.3%,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显效率75%,总有效率90.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五脏俞募配穴在治疗失眠症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早期肺康复干预联合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SA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包括肺炎对证治疗、营养支持、降脂、抗感染等,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俞募配穴法针刺,观察组则辅以俞募配穴法针刺及肺康复干预。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峰值流速(PEF)、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含量,同时采用中医证候积分对2组患者咯痰、气短、肺啰音、咳嗽、发热、乏力等指标进行评分;记录2组患者住院期间抗生素持续使用时间及ICU 住院时间。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5.0% ,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抗生素持续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2组患者FVC、FEV1、PEF、WBC、CRP、PCT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FVC[(3.10±0.68)L]、FEV1[(2.79±0.67)L]、PEF[(6.01±0.78)L/min]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水平(P<0.05),WBC[(9.38±1.91)109·L-1]、CRP[(12.91±4.26)ρ/mg·L-1]、PCT[(0.41±0.17)ρ/mg·L-1]及中医证候总积分[(6.79±5.38)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早期肺康复干预联合俞募配穴法针刺对SAP患者具有确切疗效,能显著缩短抗生素持续使用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同时在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电针胃俞募穴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脂代谢及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SD雄性大鼠80只,随机选10只为空白组,采取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大鼠采用高脂饲料饲养。6周后,筛选40只单纯性肥胖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脘组(电针中脘)、胃俞组(电针胃俞)、胃俞募穴组(电针中脘配胃俞),持续电针3周。计算Lee指数,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和血清NPY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Lee指数,血清TG、TC、LDL-C水平,以及下丘脑和血清NPY含量均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针刺中脘和针刺胃俞对降低Lee指数,血清TG、TC、LDL-C水平,及下丘脑和血清NPY含量的主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中脘和针刺胃俞对降低Lee指数、血清TG及下丘脑和血清NPY的交互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单独电针中脘和胃俞均具有显著的减肥降脂作用,其机制与降低下丘脑和血清NPY有关,俞募配穴对减肥及降低血清TG和下丘脑、血清NPY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中药俞募配穴敷熨联合改良Ponticelli方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效果。方法:选择经临床和肾脏病理确诊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组,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Ponticelli方案;观察1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中药敷熨双肾俞穴区域的方法;观察2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中药俞募配穴敷熨疗法,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1)①3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24 hUPro)定量: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时间点(治疗后1、2、3、6个月)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2、3个月和6个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3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时间点(治疗后1、2、3、6个月)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2、3个月和6个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3组患者的血清肌酐: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3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1组、观察2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2组最佳。⑶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出血性膀胱炎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染、类固醇性糖尿病、肝功能异常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2组最少。结论:中药俞募配穴敷熨联合改良Ponticelli方案治疗IMN,疗效确切,可显著提升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24 hUPro定量,稳定肾功能,提高治疗的效果,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