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3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368篇
中国医学   9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因麝香的规格较多且货源紧缺价格不菲,掺伪时有所见,所以鉴别麝香的真伪优劣,探究麝香的药理以及合理应用,对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麝香来源于鹿科动物林麝、马麝、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麝香其性辛温,香气浓烈而特异,主要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  相似文献   
82.
洪俐 《中国药业》2007,16(12):57-57
介绍牵牛子的正品及伪品在性状鉴别、产地分布及成分等方面的区别,为临床鉴别牵牛子真伪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83.
李宏娜 《黑龙江医药》2007,20(4):330-331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药丹参各成分的结构组成、质量鉴别研究,炮制加工、临床应用等,对其伪品鉴别也有很明确的方法,以便于丹参药用价值进一步研究与开发,为人类所利用.  相似文献   
84.
川贝母及代用品种源与分布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川贝母及其代用品种源与分布进行考察研究。方法:通过药材市场调研和文献查阅,探讨目前川贝母药材的种源及应用情况。结果:川贝母种源复杂,既有正品药材,也有大量代用品、伪品充斥市场。  相似文献   
85.
金银花为一种常用中药,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Thunb.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1]。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2]。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药材中掺入蛤粉。蛤粉是中药炮制烫法中常用辅料。蛤壳为帘蛤科(enerida  相似文献   
86.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干燥块茎,为常用中药。具有活血、利气、止痛之功,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疼痛、产后瘀血、跌打肿痛,并有延胡索治一身诸痛之说,历为医疗单位储备药品之一。近期,在检查中发现四批延胡索在性状上与其正品有所不同,其货源来自武汉某药材公司和安微毫州中药材市场等单位,  相似文献   
87.
冬虫夏草及其常见伪品、掺假品的鉴别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中药三大宝"之一的冬虫夏草及其常见的伪品、掺假品从来源、产地、性状等方面加以鉴别,并配以多幅详实图片,较全面地阐述了冬虫夏草的鉴别要点,为冬虫夏草的经验鉴别提供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88.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红参药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鉴别红参及其伪品.方法 收集300份中国红参及多种红参伪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用判别分析法对其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近红外光谱法可正确鉴别红参与其伪品.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红参类药材的鉴别.  相似文献   
89.
中药材蒲黄的质量问题及快速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蒲黄及其伪品、掺伪品之间的快速鉴别方法;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  相似文献   
90.
目的鉴别厚朴和厚朴习用品、混淆品及伪品,方法 性状鉴别与按厚朴鉴别项2的试验法。结果厚朴及厚朴习用品均含厚朴酚及和厚朴酚成分,但厚朴混淆品及伪品不含厚朴酚及和厚朴酚成分。结论 厚朴和厚朴习用品,混淆品及伪品需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