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8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71.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arenteral supplementation with ω-3 fish oil emulsion (Omegaven) on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In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and controlled trial, 60 patients with SAP were randomized either to treat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Con group, n=30) or conventional therapy plus intravenous supplementation with ω-3 fish oil emulsion 0.2 g/kg every day (FO group, n=30). The effects were analyzed by the SIRS-related index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ACHE-Ⅱ scores in FO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the gap increased much farther after the 4th day than those in Con group (P〈0.05). Fluid equilibrium time became shorter markedly in FO group than in Con group (5.1±2.2 days vs 8.4±2.3 days). In FO group, SIRS scores were markedly decreased and the SIRS state vanished after the 4th day; Plasma level of TNF-α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ile IL-10 decreased markedly, most prominently between the 4th and 7th day, and the ratio of IL-10/TNF-α raised as compared with Con group (P〈0.05).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of SAP, parenteral supplementation with ω-3 fish oil emulsion could efficiently lower the magnitude and persistence time of the SIRS, markedly retrieve the unbalance of the pro-/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improve severe condition of illness and may provide a new way to regulate the SIRS.  相似文献   
372.
浊度法用于高凝稠油乳化剂的配方筛选  相似文献   
373.
蛋白质纯度的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分析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克服毛细管壁对蛋白质的吸附,探索一种用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的新模式。方法:在毛细管中,以SDS-正丁醇-正己烷组成的微乳液为分离介质,对蛋白质混合物进行分离,研究温度、pH值、电压、离子强度、SDS浓度、烷烃链长等对蛋白质分离的影响,探索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分离蛋白质的机理。同时,还与毛细管区带电泳和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进行比较。结果: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在分离蛋白质时,分离度受温度、电压和SDS浓度影响较大,受pH值和离子强度的影响较小,并用本法成功地分析了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半成品的纯度。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可有效地用于同时分析酸性和碱性蛋白质混合物。  相似文献   
374.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 -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爱婴催乳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AlltechC18(2 5 0mm× 4 6mm ,5 μm)色谱柱 ,流动相 :乙腈 -水 (38∶6 2 ) ,流速 0 85mL·min-1,检测器 :ELSD - 5 0 0。结果 :黄芪甲苷在 2 0 2 6~ 10 13μg范围内呈线性 ,回收率为 99 2 3 % (RSD为 1 6 % ,n =6 )。 结论 :本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 ,结果准确可靠 ,可作为本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75.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半衰期短、易水解,临床应用时需多次注射,患者顺应性差。本研究分别通过高分子双水相乳液和双水相冷冻相分离法制备1-葡聚糖(DEX)颗粒预制剂,再通过S/O/W型乳化法制备多糖颗粒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以提高1稳定性。结果显示,制备的2种1-DEX-PLGA缓释微球均粒度分布均一,包封率>70%,且能实现40 d内连续缓慢释放,最终释放量为75%~80%,并可使小鼠髓性白血病淋巴细胞株(NSF-60细胞)的增殖活性保持在85%以上。该研究表明,2种方法制备的1-DEX-PLGA缓释微球均可有效保护1活性,实现4周以上的平稳缓释,为制备蛋白缓释微球制剂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76.
目的 研究丁香长效微乳液对粉尘螨的杀灭效果及其最大作用时间,为尘螨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利用“熏蒸+触杀”法比较研究1.0、1.5、3.0、5.0、7.0、10.0和20.0mg/ml浓度丁香微乳液对粉尘螨的杀灭活性并计算其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age, LD50)值;同时比较研究不同浓度、不同剂型丁香杀螨制剂与3种市售除螨液在9d内的杀螨效果。结果 丁香微乳液对粉尘螨的LD50为1.2mg/ml, LD50在5.0mg/ml时可杀灭所有供试粉尘螨;有效成分含量0.5%、1.0%和3.0%的丁香长效微乳液在5d内的杀螨活性显著大于上述浓度同时间点的普通制剂组,与市售除螨液相比,有效成分含量1.0%的丁香长效微乳液在1~5d内对粉尘螨的平均杀灭率分别为100.0%(1d)、93.3%(2d)、73.3%(3d)、40.0%(4d)、28.3%(5d);有效成分含量3.0%的丁香长效微乳液在1~5d内对粉尘螨平均杀灭率分别为100.0%(1d)、100.0%(2d)、8...  相似文献   
377.
目的 分析丁香、肉桂、茶树、尤加利、香茅、天竺葵精油微乳液对粉尘螨成螨的杀灭活性,为尘螨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滤纸片“熏蒸+触杀”方式测定上述6种精油微乳液在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对粉尘螨的杀灭活性,以及在封闭和开放系统下对粉尘螨成螨的杀灭效果。采用SPSS 22.0绘制和计算不同浓度精油微乳液的毒力回归曲线和半数致死量(lethal dose, LD50)值,邓肯氏新复极差多重比较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 上述6种精油微乳液的LD50值分别为4.06、4.92、7.37、15.38、10.38和15.31μg/cm2,丁香精油可以在3h内杀灭所有供试粉尘螨,与氯氰菊酯组接近,杀螨率显著高于苯甲酸苄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86,P=0.019)。不同浓度精油实验组在封闭系统的杀螨率均为100.00%,在开放系统的杀螨率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结论 6种精油微乳液,丁香精油微乳液、肉桂精油微乳液和茶树精油微乳液对粉尘螨成螨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呈剂量依赖性,除螨效果与作用时间和作用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8.
郁兵  王波  何凤琴 《安徽医药》2023,27(12):2351-2355
目的 将鹿茸与5种中药材复配成一种鹿茸复方乳液,并采用皮肤衰老模型小鼠检验该自制乳液的抗皮肤衰老效果。方法 于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采用注射D-半乳糖结合紫外光照射诱导小鼠皮肤衰老模型,模型小鼠按体质量均衡随机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鹿茸复方低剂量组(5%鹿茸复方乳液)、鹿茸复方中剂量组(10%鹿茸复方乳液)、鹿茸复方高剂量组(15%鹿茸复方乳液组)、鹿茸乳液组(10%鹿茸乳液),每组10只,以同仁堂青春复颜弹力乳液作为阳性组,对照组和模型组不予给药,连续处理42 d,测各组小鼠给药部位皮肤含水率、透明质酸、羟脯氨酸、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 和模型组比较,鹿茸复方低、中、高剂量组均对提高衰老皮肤含水率(50.44±13.77)%比[(67.74±11.37)%、(72.76±8.13)%、(76.00±11.13)%],羟脯氨酸含量(0.16±0.21)μg/mg比[(0.35±0.12)μg/mg,(0.46±0.18)μg/mg,(0.57±0.23)μg/mg]、SOD活力(48.11±1.83)μ/mg比[(75.94±4.05)μ/...  相似文献   
379.
合理的剂型是改善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有效途径,姜黄素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但生物利用度较低。由生物大分子自组装的软胶体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体系,因其良好的结构可控性、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载体材料,利用该体系作为姜黄素载体,可明显提高姜黄素的靶向作用,改善其药效作用。本文归纳了生物相容性胶体颗粒稳定的姜黄素Pickering乳液药效活性研究进展,阐明了“界面膜结构-姜黄素乳液的理化性质-药效”的关系,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及潜在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