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7 毫秒
41.
久病入络学说的内涵及生理功能简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久病入络"学说是清代名医叶天士学术思想的一大特色,是叶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的一个创见,是对中医理论的发展.清·叶天士集先贤之大成,广泛用之于临床,并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才总结出"久病入络"的学说.久病入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学说,是叶天士对中医理论的发展.络是全身气血津液精微运行的隧道,它遍布全身上下内外表里,通彻各处,内外表里无所不至.久病必虚,必瘀,机体正气亏虚,正气难以敌邪,外邪又耗伤正气,并久羁不去而流于阻于络而成络病;久病入络病机病因主要是"滞、虚、毒、伤";其实,久病入络不外乎是虚实两端,因虚致瘀,因虚致痰,痰瘀互结,虚实夹杂;临床表现多有其独特的症状;治疗上以"通"为第一要务,兼以扶正,攻补兼施;"宿邪缓攻".  相似文献   
42.
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黄褐斑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Chloasma)亦称肝斑,为多种原因引起的获得性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以女性多见,黄种人尤为多见[J],可能与卵巢、垂体、甲状腺等内分泌因素有关,日光、热刺激、化妆品、外用药也可为促发因素[2].临床表现为面部色素沉着样斑,多对称分布于两颊,呈淡褐色或咖啡色,病程长,有碍美容.为爱美女性所困扰,是常见的疑难杂症.近年来,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随证加减治疗本病33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3.
当前,狼疮危象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的致残致死因素,是指急性的危及生命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包括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神经精神狼疮、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的肠系膜血管炎、弥漫出血性肺泡炎及急性重症肺间质病变等,应当重点保护受累脏器,挽救生命,防止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正逐渐引起风湿学界的广泛关注。本课题组研究发现,本病基本病机为“久病入络”,辨治特点为“以通为用”,且与中医络病理论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44.
中医络病理论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危象的证治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狼疮危象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的致残致死因素,是指急性的危及生命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包括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神经精神狼疮、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的肠系膜血管炎、弥漫出血性肺泡炎及急性重症肺间质病变等,应当重点保护受累脏器,挽救生命,防止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正逐渐引起风湿学界的广泛关注。本课题组研究发现,本病基本病机为“久病入络”,辨治特点为“以通为用”,且与中医络病理论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45.
黄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肾脏病专家,天津中医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肾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就黄教授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以“久病入络”为理论基础,研究应用当归芍药散对早期复发性流产孕前干预疗效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7年8月在丽水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被诊断为肝郁脾虚、瘀血内阻型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60例,以“久病入络”为理论基础采用当归芍药散加减进行治疗,疗程结束时,总结60例患者完成疗程时的治疗转归,分析影响治疗转归的因素。 结果 60例患者疗程结束时,19例(31.67%)成功实现自然妊娠。对影响治疗转归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年龄、病程的长短、自然流产次数、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动脉血流情况等,采用χ2检验发现,自然流产次数(P=0.013)、子宫内膜类型(P=0.027)、子宫动脉血流是否异常(P=0.034)、中医主要证候积分(P<0.001)、治疗过程中子宫内膜、动脉血流及中医证候积分是否好转(P<0.05)与治疗转归具有相关性,但病程(P=0.558)与治疗结局无关;进一步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子宫内膜C型(P=0.027)、子宫动脉血流异常(P=0.034)、中医主要证候积分≥4分(P=0.001)是该证型治疗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的精准辨证治疗可降低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7.
络脉遍及全身,纵横交错,沟通表里两经、脏腑官窍、四肢百骸。邪气侵袭人体,首先侵及络脉,并通过络脉传入经脉、脏腑等。叶天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久病入络"的观点,认为凡痛证,初起在气者,伤经,当以治气、理气为主;久病在血者,伤络,当以治血、活血为先。叶天士的络治法不同于一般的理气逐血之法,而是在"络以通为用"的原则下,归纳出多种通络方法,如辛温通络法、搜邪通络法、活血化瘀通络法、降气通络法、补虚通络法等,使血无凝滞、气血宣通而病自愈。  相似文献   
4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约为30%~90%,该疾病起病隐匿,常不被患者及医生重视,极易被漏诊。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属中医“麻木”、“血痹”、“痛证”、“痿怔”等范畴。作者以为,本病因糖尿病日久,耗伤气阴,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属本虚标实证。病位在脉络,内及肝、肾、脾等脏腑,以气血亏虚为本,痰浊瘀血阻络为标,可属中医络病范畴。叶天士是清朝著名的医学家,他提出“久病入络”的观点,指出了“入络通血”的治疗大法,对后世的影响巨大。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49.
"治未病"理论是未来医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是医学发展的最高境界。"初病在络""久病入络"应引入"治未病"思想,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发挥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对以络病病机变化为主的多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舌下络脉(静脉)瘀阻状况在诊断中的意义.选择200例CP患者观察其舌下络脉瘀阻程度与CP的关系,并与40例健康者作对比观察;并对患者组治疗前后舌下络脉瘀阻、前列腺液检查比较.结果显示200例明确诊断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有180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舌下络脉瘀阻,健康对照组有6例存在不同程度舌下络脉瘀阻,前列腺液检查其中有4例提示患有慢性前列腺炎.两组舌下络脉瘀阻程度差异非常显著(P<0.005),说明舌下络脉瘀阻状况对CP的诊断具有重要的特征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