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98篇
  免费   8014篇
  国内免费   1450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281篇
基础医学   2103篇
口腔科学   237篇
临床医学   8457篇
内科学   5954篇
皮肤病学   83篇
神经病学   268篇
特种医学   32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1篇
外科学   1821篇
综合类   21333篇
预防医学   6002篇
眼科学   106篇
药学   9437篇
  170篇
中国医学   6046篇
肿瘤学   13899篇
  2024年   677篇
  2023年   2297篇
  2022年   2336篇
  2021年   2843篇
  2020年   2660篇
  2019年   2569篇
  2018年   1494篇
  2017年   2689篇
  2016年   3043篇
  2015年   3516篇
  2014年   3863篇
  2013年   3806篇
  2012年   4758篇
  2011年   4846篇
  2010年   4152篇
  2009年   3950篇
  2008年   3810篇
  2007年   3303篇
  2006年   3013篇
  2005年   2918篇
  2004年   2617篇
  2003年   2669篇
  2002年   2315篇
  2001年   2178篇
  2000年   1689篇
  1999年   1348篇
  1998年   939篇
  1997年   641篇
  1996年   650篇
  1995年   476篇
  1994年   327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229篇
  1990年   308篇
  1989年   303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罗晨玲  陈清  曹文峰  陈思东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1):1218-1220,1224
目的:探索肺癌患者Ⅱ相代谢酶主要亚型GSTM1的基因型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双重PCR和PCR-SSCP(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了63例肺癌患者和47例健康对照中GSTM1基因缺失及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的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肺癌组GSTM1基因缺失率为71.4%(45/63),对照组为51.1%(24/4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为2.40(95%CI为1.09-5.29).p53基因突变率在63例肺癌组织中为49.2%(31/63),在15例对照组织中仅为6.6%(1/18).58.1%肺癌病例同时存在p53基因突变和缺失GSTM1基因(P<0.05).结论:GSTM1基因缺失与p53基因突变相关,GSTM1基因缺失可能增加p53基因突变的几率,从而导致肺癌患病危险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传统的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与表皮生长因子等生物学新预后因素结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作用.方法:复习116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病例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观察常规HE染色切片判断血管浸润及淋巴管浸润,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病灶的EGFR、HER2的表达,再用Cox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NSCLC组EGFR、HER2、BVI、LVI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24%、43.10%、44.83%、31.90%.BVI阴、阳性组术后生存期比较P=0.006,无瘤生存期比较P=0.001;LVI阴、阳性组术后生存期、无瘤生存期比较P分别为0.239和0.048;EGFR阴、阳性组术后生存期、无瘤生存期比较P分别为0.117及0.217;HER2阴、阳性组术后生存期、无瘤生存期比较P分别为0.073和0.053.进入影响生存期多因素模型的为N分期、HER2、TNM分期及手术方式(P分别为0.006、0.01、0.019和0.022).结论:13项临床病理和生物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影响生存期的因素为:N分期、HER2、TNM分期及手术方式.影响无瘤生存期的因素为:BVI、TNM分期和N分期.  相似文献   
993.
T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拓扑替康 (topotecan ,TPT )联合依托泊苷 (etoposide ,Vp -16)、顺铂 (cisplatin ,DDP)组成的T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生存期和耐受性。方法 :45例初治SCLC患者 ,其中TEP方案治疗组 2 1例 ,EP方案对照组 2 4例。结果 :TEP组CR 8例 ,PR 8例 ,有效率 (RR)为 76.2 % ,局限期 (LD)者RR为 90 .0 % ,广泛期 (ED)者RR为 63 .6% ,其中 4例脑转移者PR 1例。EP组中CR 7例 ,PR 9例 ,RR为 66.7% ,LD者RR为 81.8% ,ED者RR为 53 .8% ,其中 5例脑转移者未见CR、PR者。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TEP组中位生存期 11.5个月 ,一、二年生存率分别为 42 .9%和 19.0 % ;EP组中位生存期 8.5个月 ,一、二年生存率分别为3 7.5%和 8.3 % ,两组生存期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TEP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 76.2 % (16/ 2 1)明显高于EP组 3 7.5% (9/ 2 4)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两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 61.9%和 3 3 .3 % ,差异显著 (P <0 .0 5)。结论 :TEP方案治疗SCLC疗效肯定 ,可能具有治疗和预防脑转移的作用 ,其生存期及生存率较EP方案均有改善 ,可作为SCLC的一线治疗应用 ;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临床应用时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994.
多西他赛二线治疗2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单药多西他赛[泰索帝)作为二线化疗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3例经病理和(或)细胞学诊断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曾用含铂类方案化疗,治疗后复发或进展.接受泰素帝75mg/m^2静滴1小时.第1天.每3周重复。结果:可评价疗效23例中.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17%(4/23),稳定(SD)57%(13/23),进展(PD)26%(6/23),有效率17%(4/23);中位生存期9个月,一年生存率39%(9,23)。不良反应主要是血液学毒性,但患者可以耐受。结论:泰素帝草药用于二线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5.
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紫杉醇联合卡铂 (铂尔定 ) (PC方案 )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 4 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紫杉醇 5 5~ 6 0mg/m2 静滴 ,第 1、8、15天 ,卡铂按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 =5给药 ,静滴 ,第 1天。 2 8天为一周期。结果 :全组CR 2例 ,PR 16例 ,NC 2 0例 ,PD 10例 ,总有效率为 37.5 %。其中初治组有效率为 4 6 .4 % (13/2 8) ,有两例CR ;复治组有效率为 2 5 .0 % (5 /2 0 ) ,无CR病例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 (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减少 )、恶心 /呕吐和脱发。结论 :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高 ,初治组疗效优于复治组 ,且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淋巴结、外周血、骨髓微转移的MUC1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以及三者微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联合检测 31例肺癌患者和 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淋巴结、外周血和骨髓中MUC1基因mRNA表达。结果 :本实验建立的巢式RT PCR技术的敏感性达 10 -6。术前 10例患者外周血、7例患者骨髓检测到肺癌微转移。手术取 119枚淋巴结中 6 5枚检测到肺癌微转移。肺癌患者淋巴结、外周血、骨髓微转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5 4 .6 %、32 .3%、2 2 .6 % ,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P <0 .0 5 )。结论 :RT PCR法是一种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的肿瘤微转移检测方法 ;MUC1基因mRNA可能是检测肺癌微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余萍  陈萍  廖丽  郝荣 《中国癌症杂志》2004,14(6):541-542,545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 (gemcitabine)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10 6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GP和GC两组 ,GP组应用吉西他滨 10 0 0mg/m2 ,静滴 ,第 1、8天 ;顺铂 30mg/m2 ,静滴 ,第 1~ 3天。GC组应用吉西他滨 10 0 0mg/m2 ,静滴 ,第 1、8天 ;卡铂ACU =5 ,静滴 ,第 1天。 2 1天为 1个周期 ,连用 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GP组和GC组有效率 (CR PR)分别为 4 8.1%和 4 4 .2 % (P >0 .0 5 ) ;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 6 .8个月和 6 .2个月 (P >0 .0 5 ) ;毒性反应中GP组消化道毒副反应较GC组大 ,差异有显著性 ;骨髓毒性两组相当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及吉西他滨联合卡铂两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均较好 ,毒性反应轻微 ,患者耐受良好 ,尤其吉西他滨联合卡铂的消化道反应轻 ,患者易于接受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价3种不同方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85例经病理学诊断的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7例)经静脉给药化疗组,B组(30例)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C组(28例)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组.3组均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进行治疗.[结果]近期疗效总有效率56.5%,其中A、B、C 3组分别为40.7%(11/27),56.7%(17/30),71.4%(20/28)(P《0.05).1、2年生存率3组分别为53.8%、30.0%;69.2%、48.2%;83.5%、65.7%,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未出现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是治疗晚期NSCLC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优于静脉注射和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999.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城市中为恶性肿瘤的首位 ,在农村占第三位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逐年上升。肺癌具有隐匿性 ,早期诊断困难 ,在确诊时大多数病例已进展至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大约占所有新发肺癌病例的 80 % ,其中Ⅲ期和局部晚期的病例最为多见 ,约占NSCLC的一半。1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NSCLC缺乏特异性症状 ,多数病例确诊时已进展为难以通过手术治愈的病理类型ⅢAN2 ~ⅢB期 ,出现N2 病变的 5年生存率仅为 2 %。因为Ⅲ期NSCLC兼有局部复发和全身播散的趋势 ,单独运用放疗或化疗的疗效均较差。另外由于肿瘤细胞群的异质性 ,放疗后会残留部分治疗抵抗性细胞并导致肿瘤对放疗敏感性下降 ,所以应当选择针对全身的综合治疗以克服肿瘤细胞对单一治疗的抵抗性。放疗可以控制和消灭肺部原发病灶 ,化疗除能防止远处转移还对肺内的肿瘤有抑制作用 ,许多临床资料也表明放化疗联合使用可以协同增效 ,因此放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已经成为Ⅲ期NSCLC的最佳治疗模式之一。多个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报道[1 ,2 ] 以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联合放疗与单独放...  相似文献   
1000.
VEGF-C、FLT-4、cPKC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转移相关基因VEGF C、FLT 4、cPKC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93例肺癌中的VEGF C、FLT 4、cPKC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 C、FLT 4在肺癌的不同组织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 ;cPKC在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但晚期病例三者表达均高于早期病例 ;三者的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 VEGF C、FLT 4、cPKC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三者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